APP下载

《微生物学》慕课建设过程中的启示与探讨

2020-04-07陶静宋丽丽魏涛迟雷

高教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慕课混合式教学

陶静 宋丽丽 魏涛 迟雷

摘  要:慕课是新近出现的一种在线课程模式,是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教育”的新型学习平台。高校《微生物学》慕课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行不断的课程优化和探索。文章对高校《微生物学》慕课建设和课程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关键词:慕课;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4-0055-03

Abstract: MOOC is a new online course model, which is a new learning platform for "Internet +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big dat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crobiology course in the universities is just the beginning, and the course requires continuous curriculum optimization and explor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phenomena that appea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crobi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urriculum in the universities.

Keywords: MOOC; teaching mode; mixed teaching

前年教育部公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教育要“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教师应该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这就是要求互联网时代的教师要跟随新技术进行不断的教学改革,灵活使用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整合学科知识和所获数据与信息,迭代新知识,高效完成教学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而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专业课程,《微生物学》的教学也面临着更大的改革压力,不得不变,也必须变。

从通常认为的2012年慕课元年开始,慕课作为大数据时代下“互聯网+教育”的一个产物,对高等教育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正式推出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90门,成为国内首批、国际首次推出的国家精品慕课。目前,我国上线慕课数量已达5000门,学习人数突破7000万人次,慕课总量、参与开课学校数量、学习人数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已成为世界慕课大国。

《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专业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从事微生物学领域科研、教学、生产、开发等工作奠定较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在全国高校解放学生、压缩学时的大环境下,《微生物学》课程的学时也不得不适当缩减。建设《微生物学》慕课就是目前很好的一种教学改革方式。国内很多大学相继在慕课平台上开设了《微生物学》慕课,但建设普遍还处于初级阶段,要达到资源共享、课程优化、体系共建还需要大家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我校《微生物学》课程主要面向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食品质量、烟草科学5个专业。从2016年开始筹建慕课平台,在2018年推行并实践了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我们的《微生物学》慕课建设的整体流程为:组建课程团队、准备资料、准备服装道具、课程拍摄、课程制作、课程上线、测试运行、结果反馈与改进等步骤。《微生物学》慕课是采取短视频模式,颗粒化微生物学课程知识,制作出围绕微生物知识点展开,能清晰表达主体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1]。目前录制并上传视频近六十个,近四百在校生在慕课平台共同学习。网络平台教学内容和传统课堂教学完全不同,应既能各自独立又具有相互联系性,选取新颖有趣具有特色的微生物学知识点进行设计。网络授课视频在5-15分钟,同时提供微生物课程相关的材料包括PPT、文档、视频、音频、图片等教学资料下载。我们在过程中充分利用慕课平台优质教学资源,辅助面对面传统课堂授课,针对学生学习微生物课程平时表现、参加讨论、课程考核等综合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针对《微生物学》慕课的建设和应用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现针对《微生物学》慕课对于传统的高校微生物教学带来的变化,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和总结。

一、学习环境的变化

传统高校的《微生物学》课程,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和场所主要是教室、教师和书本。但如今在手机强大的吸引力下,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能被传统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所抓住,学生对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在心理上是排斥的。我们把慕课引入到微生物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方式对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的主要学习环境由单一的教室变的多元化,更多的转移到了互联网。《微生物学》慕课平台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而且能够提供方便的交互平台[2]。学生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微生物专业知识,任何相关问题都可以在慕课网站得到解答和进行讨论。几百名学生在慕课平台上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突破了封闭式小班教学学生社会交往受限的缺点,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的人,提高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实践中发现学生对慕课平台接受度较高,更加适合多专业教学差异的调整,教学过程增加了更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给了老师和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自由计划,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二、学习行为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汹涌来袭,学生在慢慢的被互联网改变着自己的学习方式。慕课是完全开放的在线教育,任何人都可以免费注册使用,随时用手机就可以浏览。微生物慕课的网络学习包括多个环节,如观看教学视频、在线提交测试作业、参与平台互动讨论、参加课程考试等内容。慕课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时间的选取中没有严格限制,表现出了自主性的特点,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知识的自主建构就体现出了慕课教学的重要特征[3]。学生真正变为学习的主体,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由决定学什么、怎么学、何时学。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的主要方式[4],使学生能更好的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结果更好地实现了“产出导向”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模式的变化

开展《微生物学》慕课教学,可以明顯观察到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变。教师从面对面传统授课模式转变为采取课程教学与网络教学同时进行的混合式教学。既能发挥传统面对面授课的优势,又能把之前48学时的微生物课程拓展出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以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要求和知识点为纲要,教师需要整理教学重点并预测学生学习中可能的理解难点,设计相关碎片化知识点并录制教学视频,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式、讨论式、启发式、情景式以及协作互动式等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由原来的“定向者”角色转变为“导航者”角色。课堂教学中以讲解实例、实验操作、问题的研讨为主,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对带有普遍性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充分利用课堂上可以面对面交流的优势,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微生物课程的知识点。面授课程还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等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而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形成的观点和想法,教师需要给予恰当的点评和点拨,并收集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接受难易程度和学习过程的意见与建议,调整课程的教学计划,通过反思优化慕课平台设置,促进《微生物学》慕课进一步完善。

通过实践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增加了更多的灵活性。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不同的措施,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5]。针对5个不同专业微生物应用领域的不同,在课堂上突出专业特色,增加应用举例和讨论。而相对于传统的课堂互动而言,这种混合式教学产生的互动则有更强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微生物学》慕课互动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交流平台中的学生发言进行分类、整合与删除,才能确保学生的讨论具有良好的秩序。在教学过程中对线上线下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数据统计,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更加高效的完成微生物教学目标。

我校实行《微生物学》慕课教学以来,发现2018-2019学年学生综合成绩明显高于往届学生成绩。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为例,面授教学模式《微生物学》课程考核结果见图1,基于混合教学模式《微生物学》课程考核结果见图2。数据统计分析表明,2016-2017学年最高值为92,最低值为54,平均值为75.76,合格率为98.4%,优良率为29.69%。2018-2019学年最高值为95,最低值为56,平均值为79.75,合格率为99.0%,优良率为56.19%。开展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后平均成绩提高5.27%,优良率提高89.26%。综合学生学习过程反馈和课程考核情况表现均较为良好。说明配合慕课学习学生对教学内容接受度较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微生物学》慕课教学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已渐成为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采取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与慕课平台教学同时进行的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慕课平台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弥补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增加实践学时,理论学时由48学时压缩到32学时所产生的问题,较好的达到了微生物学教学效果。课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回答问题、参加讨论及网络课程在线学习情况。教师对学生在线上线下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网络统计数据进行研究,能对每一位学生整体学习程度有清晰的掌握和了解,可以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估和改进,更深入推进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开设慕课前后学习情况的对比,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明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了增强,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另外,对考核题型进行了大的调整,重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减少记忆类题型,取消了名词解释,缩减了填空题题量,增大了生产应用与实验设计类题型。旨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死记硬背转变为活学活用,改革结果较为满意。

四、教学理念的变化

开设《微生物学》慕课以来,我们发现教学理念的变化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教育部前不久下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强调各高校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中国教育改革的工作重点是价值培养,以学生为中心[6]。《微生物学》慕课的教学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的期望而设计,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教什么、怎么教、教的如何转变为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如何。《微生物学》慕课的建设过程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教学理念的变化。学生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需要用到哪些微生物学知识,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做好教学设计。面对丰富的微生物前沿学科知识,教师需要吃透技术,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学科内容与教法,并挖掘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录制短小精炼、应用性强的教学视频,让《微生物学》课程对学生更加实用,使学生愿意学,再变为认真学。这种新型混合式授课方式改革了微生物学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中通过慕课平台学习既扩展了教师的授课任务,也满足了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

综上所述,在《微生物学》慕课建设与应用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从学习行为、学习环境、教学理念、教学模式4个方面微生物课程的教与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时候,知识传授不再是稀缺资源,稀缺资源变成了学生学习的行为。作为一名高校微生物学教师,首先应具备丰富的、充实的、前沿的微生物学知识,这是一个优秀微生物教师的基础;其次还需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最后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优秀的教师还应该具备技术方法,能够灵活应用信息化技术及手段结合教学方法去掌控课堂,将微生物专业知识更好的教授给学生,最终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微生物学》慕课建设与应用给我们的传统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机会和转变,把很多优秀教师与优良的教育资源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无障碍学习[7]。但对于《微生物学》慕课还应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虽然教学改革中开设慕课是很好的一个工具,能使微生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而如何经营慕课,如何更好的利用慕课,我们还需要长时间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陶静,魏涛.高校“微生物学”MOOC的建设和应用研究[J].轻工科技,2018(11):186-187.

[2]刘正辉,谢文玉.基于MOOC交互模式的环境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观察,2016(9):73-76.

[3]王光远,田雪梅.借鉴MOOC模式探讨“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5(10):25-26.

[4]于丽静.浅谈慕课在微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5):196-197.

[5]夏冬生,孙先念.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特性及其相互关联性的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9(4):47-49.

[6]张慧波.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要求与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5):27-29.

[7]吕丽艳,张浩.慕课在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启示[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9):11-12.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慕课混合式教学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应用“小组讨论法”改进《微生物学》教学的初步实践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