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研究
2020-04-07马德福
马德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在学习中,主要是有意注意在起作用,但长时间集中注意,会引起疲劳和厌烦。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知轻松愉快在气氛中,起到有意注意所不易起到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学习效果的功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知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中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作为教师应该在整个过程中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领孩子主动走进课堂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发动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学习活动产生持续的内部和心理的原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由学生内在的需求所决定的认识和兴趣,对学生的推动力是持久而强烈的,因此,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惊奇感、认知冲突,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价值,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学科是基础的基础,是百科之母。如果从全面塑造学生人格来看,语文学科也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
二、转变教育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气氛是教师和学生集体互动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实践证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征,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
三、精巧设计运用科学巧妙的教学艺术调动学生的激情
在课堂教学上的45分钟里,学生的脑力不可能保持在一种状态。有振奋、愉快、也有疲倦、松懈。教师的课堂管理技术要求教师掌握这种在课堂上交替出现的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
(1)创设精美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在课堂教学中,要引领学生主动走进课堂,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的起始,运用新颖的刺激和引人入胜的活动,引导学生把注意指向新的学习课题,使心理活动集中于所要掌握的内容,保证学习的效率,这是导入的主要功能。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入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换激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
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漲、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教师语言生动,妙趣横生。有位教育家说过:“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讲授。形象的教学语言是教学的催化剂。”如果教师没有好的口才,语言不生动形象,即使有趣的内容,也会讲得干巴巴,索然无味。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实践证明: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制的教师比起缺乏这方面素质的教师,更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善于缓和工作中的紧张局面,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
动情的语言能够打动人的心灵。教学中,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言语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打开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里。
(3)教师设疑激起,扣人心弦。启发学生能积极提问的关键在与教师要善于运用激疑的艺术。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教师巧设疑问,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的思维,所以激起既是进行教学的重要方法,又是教学中的重要艺术。小学生容易被新鲜、奇异的现象或者内容所吸引,这是一种好奇心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适宜的悬念,学生会产生疑问,有一种迫切想弄明白的心理,在这种迫不及待想知道其原因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解惑,使学生在悬念的引导下,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巧设悬念,要注意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贴近且似懂非懂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问题都将适得其反。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质疑,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提问,释疑解惑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使学生不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步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它以先进的技术,崭新的模式创造出来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化的教学信息空间,集设声、文、图像于一体,具有直观、形象、声画并茂、试听结合、生动有趣的特点,更具有吸引力,将学习者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和现象,形象地展现在学习者的面前,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就一定会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执教《台湾蝴蝶甲天下》一课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台湾旅游,愿意吗 ?(多媒体出示景点图)这里有雄伟壮丽的故宫博物馆,有浩瀚无比的澎湖湾,有绝壁万丈的清水断崖,有风光优美的阿里山,有天然湖泊—日月潭…那里还有一道更美丽的风景!你们想看吗?(想)(课件播放蝴蝶视频图),这样的先声夺人 ,一下子扣住学生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设置的情境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上的运用,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的情感活动,加快课堂节奏,增强课堂容量,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真正感受语文的魅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