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医融合”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理念创新与路径选择

2020-04-07陈君顺子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体医融合

陈君顺子

摘  要:自2014年“体医融合”提出以来,就成为体育界和医学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是今后体育院校发展的重点方向。本文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切入口,探讨了今后本专业的可选择的发展理念和实现路径。研究认为社体专业要与地方医院和社区密切结合,形成关系纽带,三者相辅相成,才能为社体专业在疾病的预防及社区健身指导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关键词:体医融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b)-0108-02

自2014年起李克强总理在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推动体育健身与医疗、文化等融合发展”后,越来越多的大众把身体健康与体育锻炼当做生活的一部分,加快推动了国民的健身意识。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升级的今天,中国已成为各大慢性病诸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攻占的人口大国。不仅增加国家医疗保障体系负担,被疾病困扰的患者及家属更是身心俱疲。体医融合的推广和实施,是广大群众的确实需求。如何在培养过程中将医疗与体育深度融合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顺应时代的新型人才成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社体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面对的新挑战。

1  “体医融合”背景下社体专业发展的理念创新

1.1 “体医融合”提出和推广的必要性

“体医融合”是指体育与医疗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自2014年首次提出后,它不断地被推广和实践。经历了2016年8月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的“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并在同年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由重庆医科大学成立的全国第一家体育医院就此诞生。2017年,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成立“体医融合促进创新研究中心”。

当年,为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国家卫生计生委、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共同制定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2]。它的发展得到了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各地的体育医院及健康管理中心逐渐量化多样化,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好的保证。这主要在于全球各界都意识到了体育活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群,通过规律的力量训练可有效增加肌肉的体积和力量,提高人体免疫力[3]。而长期从事有氧运动,定期的负荷可让人体的心脏更强壮,保持并增加血管弹性[4]。这些生理上的好处,对于大众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运动过程中释放的内啡肽会给运动者带来身心愉悦之感[5]。当然,运动本身也会带来疏解压力,缓解情绪的作用。因此,保持锻炼的习惯,不仅是有益心情,更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国家通过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增加人民生活的幸福感。

1.2 社体专业发展理念创新的方向

当前社体专业的发展理念主要是培养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初步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门人才,能在体育领域担当运动健身指导、体育活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从事大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及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与社体专业相关表述为:“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服务”以及“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到203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名”。这无疑是社体专业今后努力的方向。不仅仅局限于健身房的健身指导及体育赛事的经营管理上,更应把区域拓展到社区的健身指导和健康管理上,与普通大众深度结合。发挥体育与健康两者相互促进的优势,把健康促进、慢性病的预防及疾病的康复作为学习和推广的重点。医疗机构的职责在于确定患者的运动的运动负荷、运动风险的筛查及慢性病的早期康复。待慢性病患者早期康复回到社区,再进行新体征的评估,与社会指导员共同制定运动处方,帮助患者回归健康状态。并在患者康复后,制定预防疾病的运动处方,培养大众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形成“医院—社区医院—社会体育指导员”三者功能整合的效应。

2  “体医融合”背景下社体专业的发展路径

2.1 增设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就业岗位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在2030年达到每千人有2~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实际情况相比还相距较远。据《中国教育在线》报道[6],2014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成为“最难就业本科专业”。这是由于当年其就业面窄,主要从事健身教练较多,并且人民对健康没有高度重视所导致。尽管现在“体医融合”的提出为社体专业增加了不少热度,但放眼望去,社区以及医院设置的相关岗位寥寥无几,学生的就业领域依然主要集中在健身房及新兴的健康管理公司。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服务大众,这样的岗位有增设的必要性。

2.2 加强与地方医院的资源、技术合作

体育和医疗的深度融合,需要医院提供强有力的资源和技术保障。首先,从社体的课程设置上,应增开预防医学类以及康复医学类的通识課程。了解健康的基本状态,以及达到运动的先决条件。虽然运动的风险以及安全负荷由医院确定,但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了解安全界限,预知风险。其次,可规定在医院的实践学时,辅助医生为慢性病患者进行评估和诊断。了解患者从生病早期的表现到病后早期康复过程,为之后的社区长期的健身指导做长足的准备,也更了解患者的需求和身体状态。最后,社体专业教师也需与医院医师多沟通交流。互相了解各自领域指导和评估流程,才能探讨出融合交叉领域的预防和康复办法。

2.3 联动社区与社区成为区域合作伙伴

首先,社区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存在是密不可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把社区作为今后工作的主要阵地。广泛的在社区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例如经常组织社区开展科学运动知识讲座、举办体育趣味活动及成立各式诸如舞蹈队、太极拳队等运动队。把体育活动充分融入到社区居民生活中去,有助于慢病预防,达到强身健体效应。

其次,社区也需要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技术保障。社区要监控好居民的健康状态,动态地了解居民的体质水平,便于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安全运动强度的监控,避免运动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Z].2016.

[2] 国家五部委印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4):170.

[3] 刘晓辉,张宗国.力量练习对中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及健身启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3):64-66.

[4] 许浩,邵慧秋,黄晖明,等.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对中老年人体适能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09,30(3):63-70.

[5] 邓荣华,颜军,金其贯.运动增进心理健康的机制及运动处方[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3):107-110.

[6] 中国教育在线.2015高考:最难就业本科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EB/OL].http://www.eol.cn.

猜你喜欢

体医融合
体医融合研究现状分析及思考
体医融合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推进思路
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体医融合模式在养老地产中的运用
体医融合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
2型糖尿病中医体医融合技术纲要
体医融合背景下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关于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的探析
基于共生理论的体育业与医疗服务业融合共生路径构建研究
“体医融合”背景下体育健康综合体的建设
“体医融合”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