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视角下贫困地区农家书屋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其策略研究

2020-04-07余艳娜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贫困地区精准扶贫

余艳娜

摘 要:文章介绍了精准扶贫视角下农家书屋的发展优势,并根据广西贫困地区农家书屋发展现状的调研情况,指出了贫困地区农家书屋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了破解贫困地区农家书屋发展困境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1-0096-03

关键词:精准扶贫;贫困地区;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建设是我国的文化惠民工程,是对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的延伸。2007年农家书屋项目全面推行,截止到2016年年底,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超过70万个,惠及6.8亿农村常住居民。大量农家书屋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范围,为农村居民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农家书屋作为文化扶贫的前沿阵地,是向基层群众传播知识、汇聚智慧的场所,在助力精准扶贫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农家书屋建设如火如荼的背后,却隐藏着管理不力、资源匮乏、服务低效等众多问题。尤其是在我国贫困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农家书屋建设陷入“有人建、无人管”的尴尬境地,很难发挥应有的功能。因此,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如何强化贫困地区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破解现实困境,让农家书屋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全社会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家书屋的发展优势

农家书屋在服务基层群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国家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推进等,都为农家书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文化精准扶贫提供了平台。

1.1 政策利好性

农家书屋是政府为满足基层群众阅读需求,根據各行政村实际,投资兴建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场所。2006年,国务院颁布《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要求各地通过农家书屋建设逐步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问题。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指出:“应该明确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建设方向,利用农村现代化信息网络发展契机,建设农家书屋数字化服务平台。”“十二五”建设期间,中央财政部就安排了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给予每个农家书屋2,000元补贴。同时,新闻出版总署与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农家书屋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级部门尽量为农家书屋建设提供所需资金,促进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发展。

1.2 用户基数大

大量农家书屋的建成与使用,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了精神食粮,成为基层文化扶贫的宣传、推广平台。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家书屋在各行政村的陆续开建,激发了当地民众的阅读热情,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农家书屋不仅可以建在村委办公室,也可以建在村小学、农家超市等公共场所,方便农民群众借阅。而农家书屋的建设规模、风格也应不受限制,如可以根据基层群众需要和当地的风俗进行设计,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3 社会各界支持

我国农家书屋工程自推行之初,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地公共图书馆、社会团体、出版社纷纷给予支持,帮助农家书屋筹集资金,免费提供书籍,加快了农家书屋建设的进程。同时,社会舆论也关注农家书屋建设,这在无形中扩大了农家书屋的宣传范围,吸引了更多的人投身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中。近年来,数字出版内容的日益丰富、各类专业数据库的建设以及多样化的数字化产品形态,为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提供了资源支持,有益于农家书屋的转型升级。

2 贫困地区农家书屋发展现状调研分析——以德保县为例

德保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位于广西西南部,为国家级贫困县,共有贫困人口14,000多户。该县于2006年2月启动了“农家书屋”试点建设工作,让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

2.1 农家书屋选址与建设情况

在农家书屋选址方面,德保县政府坚持“先有屋、后配书”的原则,选择村委会、村小学空闲教室等场所作为农家书屋,或者合并村级图书室。书屋平均面积超过20平方米,配置阅览书架、桌椅、电脑等设备,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2016年全县12个乡(镇)已经基本建成农家书屋,186个行政村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农家书屋按照“一间房子、一块牌子、一个书柜、一批桌椅、一批图书、一批读者、一套管理制度、一个整洁环境”的“八个一”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该县农家书屋内部配套设施基本符合要求,但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藏书数量偏少,部分图书短缺,后续发展乏力。书屋选址为村委会的占比为66%,选址为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占比为19%;藏书30,000册以上的不足20%,大部分藏书量在15,000册以下(见表1)。

2.2 农家书屋管理情况

根据我国出台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农家书屋建成后应由基层群众自主管理,由本地公共图书馆、新闻出版相关管理部门等为农家书屋管理者提供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管理能力。农家书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要求管理人员熟悉图书情报学知识,具备信息管理相关技能,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设备,或者至少接受过图书管理相关技能培训。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德保县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多由本村居民担任,缺乏基本的业务能力。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学历在大专以上的书屋管理员不足8%,高中学历占到46.7%,初中学历占到31.2%。管理者能力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书屋的发展,也难以发挥书屋的文化扶贫作用。

2.3 农家书屋服务实施情况

农家书屋投入运营后,要想满足基层群众需求,必须保证一定的开放时间,完成图书借阅等基本业务。农家书屋管理相关指导文件指出,书屋每周开放时间不得低于30小时,并且需要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技术培训等阅读推广活动。然而,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多数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不足30小时,其中超过35%的书屋开放时间在20小时以下,接近8%的书屋处于无人管理状态。部分书屋并没有安排专职管理员,存在重藏书、轻利用的问题,无法保证足够的开放时间,也无法满足当地群众的阅读需求。在开展阅读推广延伸服务方面,仅有不足30%的书屋定期开展培训、讲座等宣传活动,大部分书屋基本上无延伸服务,难以调动村民的阅读积极性。

3 贫困地区农家书屋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3.1 管理人员流动性大

有学者专门对我国农家书屋管理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农家书屋管理人员不固定,多为义务劳动,大多数人责任心不强,缺乏基本的业务知识。一些学者指出,贫困地区自身经济基础差,交通不便利,高学历人才较少,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农家书屋管理者。由于缺乏专门培训,管理人员对图书管理、服务内容知之甚少,服务态度差,积极性不高。部分行政村由村干部兼任圖书管理员,由于日常工作繁忙,他们无暇顾及书屋运转,导致农家书屋大门紧闭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行政村由大学生村官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虽然他们经过专业培训,但缺乏与基层群众打交道的经验,加上频繁的工作调动,也无法保证农家书屋的稳定运营。

3.2 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自农家书屋工程推行以来,基层群众的阅读热情日益高涨。第十三次全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成年国民对全民阅读的支持率最高,其中农村居民的呼声高于城镇居民。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社会倡导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实现“乡风文明”,共建文明和谐社会。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对农家书屋建设寄予厚望,对各类文化活动有较高的期待。但与之相对应的是,贫困地区农家书屋发展迟缓,馆藏更新慢,藏书结构单一,部分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不符,导致借阅量逐年降低。部分农家书屋服务内容单一,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缺乏数字化资源的引入,缺少与基层群众的交流沟通,直接导致了农家书屋的吸引力不断下降,很难实现文化精准扶贫的目标。

3.3 缺乏自身“造血”能力

我国农家书屋的建设资金大部分依赖地方政府,以政府拨款为主,形成省、市、县(区)分级承担的方式,并鼓励社会团体、个人采用多种形式捐助书籍和资金。以政府为主导的建设模式为农家书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保障了农家书屋工程的顺利推进,保障了农家书屋的基本功能。然而,对政府投入的严重依赖也使很多地区农家书屋建设资金的来源过于单一,在后续发展中会出现投入不足、丧失内生动力等问题。政府投入资金毕竟有限,且政府在图书采购方面追求统一标准,无法满足不同区域用户的实际需求,难以激发农民群众的阅读热情。

4 精准扶贫视角下贫困地区农家书屋发展困境的破解之道

农家书屋是基层文化服务的排头兵,各地要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理念,就要认真思考文化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方式,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现实需求,将农家书屋建设与精准扶贫要求相结合,拓展文化惠民功能,体现农家书屋的服务价值。

4.1 纳入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农家书屋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末梢神经”,是国家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群众获取知识的宝库。然而,很多地方在农家书屋建设方面存在管理体制僵化、各自为政的局面,无法从顶层设计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各项资源的统筹规划,各地有必要将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整合农家书屋服务点,由市、县级图书馆对图书资源进行统一著录,并统一调配至不同的农家书屋,形成区域图书资源整合、流通、服务一体化网络。例如:江苏吴江市对乡村图书馆、农家书屋等进行整合,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中心,由市政府划拨资金、市图书馆统一调配图书,服务效果显著,农家书屋图书借阅量逐年增加。

4.2 逐步实现农家书屋数字化管理

为做好贫困地区农家书屋管理工作,各地应在保持行政管理稳定的基础上,将内部人员作为管理对象,以人性化、科学化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消除各种影响管理的不利因素,提高农家书屋的管理水平。一方面,图书馆要加强与出版社、互联网服务商等机构的合作,同时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获取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满足基层群众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各地要建设内部分层管理体系,将由政府部门、公共图书馆、内容提供商等构成的管理群体划分为决策管理、监控管理、环境管理、事务管理四类,设置不同岗位的管理权限,杜绝交叉管理,并在这四个层级的基础上促进信息交互,建立与之对应的数据采集、信息录入、管理操作系统,方便不同的管理者开展活动,构建技术与人力结合的扁平化管理机制。

4.3 聚焦“三农”助力精准扶贫

农家书屋建设应多关注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了解基层群众对文化的渴求,着力聚焦“三农”,以精准扶贫为导向,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在图书资源配置方面,图书馆可以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以共筹、共建、共享的方式,保障农家书屋服务内容的丰富性,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源,实现在文献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逐步更新。此外,图书馆还应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专家讲座、听证会等文化活动,密切关注扶贫对象的需求,帮助他们掌握新技术,在供给侧实现文化资源精准供给,发挥农家书屋在文化扶贫方面的最大效用。

5 结语

在我国倡导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文化惠民工程,在基层文化扶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摆脱农家书屋建设的现实困境,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也需要农家书屋管理者具有内生动力,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助力精准扶贫,为农民群众发家致富提供平台,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传播农业知识、汇聚群众智慧的宝库。

参考文献:

[1] 张丽.农家书屋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1):25-27.

[2] 李子.西藏农家书屋工程后续发展对策研究[J].情报探索,2015(5):36-39.

[3] 李艳彬,黄琳.基于主体性视角的农家书屋“空壳化”现象深度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4):68-70.

[4] 詹超,吴青林,魏毅.县级图书馆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交际,2016(20):141-142.

[5] 王嘉雷.“互联网+农家书屋”模式浅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7):79-81.

[6] 胡万德,孙鹏.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研究:以辽宁省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4):80-82.

[7] 姚芳.探索县级图书馆对农家书屋的完善与发展:以天津市静海区农家书屋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7):109-111.

[8] 曾建辉.农家书屋的管理虚化问题及其治理[J].图书馆学研究,2016(8):98-101.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贫困地区精准扶贫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新时期下农家书屋的机遇与挑战
农家书屋伴随你——关于农村书屋的几点思考
浅析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