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图书馆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历程概述

2020-04-07李清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自动化信息化建设

李清

摘 要:图书馆自动化、信息化已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回顾了河南省图书馆自动化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近年来自动化、信息化建设的历程,以期为公共图书馆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1-0083-03

关键词:河南省图书馆;自动化;信息化;建设

1 河南省图书馆自动化的形成与发展

1.1 河南省图书馆自动化起步

1989年,河南省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对自动化管理的要求极为迫切。1991年4月,河南省图书馆组织考察组到当时已使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进行考察和调研;同年7月,向河南省文化厅递交了关于购置计算机设备的请示,11月考察组完成了计算机在图书馆应用的考察报告,12月8日邀请省内知名的13位计算机专家和图书情报学专家,针对计算机在河南省图书馆的应用进行了充分论证。

1992年,河南省图书馆与郑州大学计算中心合作,成立河南省图书馆自动化发展联合设计组,设计完成了河南省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方案(HNILAS)。同年11月12日,专家审定组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定后予以通过,同时报请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财政厅准予实施,河南省人民政府拨付150万元专款用于河南省图书馆自动化建设。

1994年5月1日,河南省图书馆计算机流通系统正式运行,1985年后出版的图书均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并向读者提供借阅服务。为顺应自动化发展的趋势,加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1994年6月河南省图书馆成立了技术部。2003年4月,河南省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从ILAS5.0升级为ILASⅡ64用户;2012年,将ILASⅡ升级为ILAS3,升级后的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增加了网上图书馆、网上续借、电话语音续借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1.2 河南省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

1997年,河南省财政拨付专款60万元,用于河南省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一期工程建设,购置新加坡帝捷特公司的Micro Media28驱光盘塔,采用微软公司的WINDOWS NT操作系统。2002年6月,随着河南省图书馆网络系统平台的升级改造,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增加到近100台,并通过千兆光纤与中心机房相连,极大地提升了读者通过网络查询信息的便利性,成为河南省图书馆对外服务的一个新亮点。2014年,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中心要求,河南省图书馆进行了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平台建设,在电子阅览室和少儿电子阅览室统一安装国家中心配发的电子阅览室管理软件,重新制定了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并对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

1.3 河南省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

1.3.1 馆域网建设。1993年至2002年年底是河南省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第一阶段。该阶段的河南省图书馆馆域网系统包括三个子网: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系统、电子阅览室光盘网络系统、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上述三个子网与设在中心机房的一台3COM Switch3300中心交换机有机挂接在一起,通过100M高速网线使全馆信息流得到有序传输。

1.3.2 对外互联网建设。2003年至2008年底是河南省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第二阶段。中心机房进行了整体搬迁和改扩建,通过千兆光纤中心机房与电子阅览室、资源加工车间及学术报告厅相连,升级了网络出口。

1.4 河南省圖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

数字图书馆是新的历史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是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对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重大。河南省图书馆配合国家数字图书馆实施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完善文化部国家科技创新项目——数字资源分布式建设与共享平台,配合研发合作单位开展应用推广等。

2011年12月,河南省图书馆开通了河南数字图书馆,这是一个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共建的河南数字资源远程服务平台,实现了远程服务和资源共享;2012年10月开通了数字资源移动阅读服务,读者可通过手机或移动阅读器下载各种馆藏电子资源;2013年配合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积极创建河南数字图书馆联盟,全省已有12家公共图书馆加入,实现了与国家图书馆的联通,可向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2016年完成了河南省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建设硬件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信息系统在河南省图书馆,以及南阳、唐河、周口、焦作、商丘、开封、许昌、漯河、平顶山等市、县、区公共图书馆安装并使用;2017年,河南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完成了7个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互联互通,以及部分市级公共图书馆的虚拟网联通工作。

1.5 河南省图书馆启动自助借还系统

为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及管理效率,2019年4月河南省图书馆购置了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等设备,同时引入RFID无线射频技术,加快书籍清点速度,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为读者借还书提供了便利,还有利于数据监管,提升了图书馆智能化管理水平。

2 河南省图书馆网站建设

在河南省多媒体信息局的指导下,1998年年底河南图书馆正式建立了网站。作为河南省最大的文献源中枢,河南省图书馆的网站被放在代表河南省对外宣传的窗口“河南信息港”的主页面。1998年是河南省图书馆网站的初建阶段,网站当时主要有8个栏目,包括豫图园地、河南之窗、网上指南、网上借书、电子出版物查询、公用信息、生活空间、读者之声等。2003年,河南省图书馆对网站栏目进行调整,重新整合划分为四个主题版块:①基本栏目。包括豫图园地、读者指南等。②重点业务栏目。包括书目查询、实时动态、新书快睹、豫图动态、学刊园地、电子图书、走进中原、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等。③图海游弋。④读者之声。整合后的各主题版块都有非常明确的导向性,可以更好地服务上网读者。2007年6月,河南省图书馆网站再次改版升级,对主页重新进行设计,栏目改版为豫图园地、读者指南、特色馆藏、数字资源、省图书馆学会、馆情快递、共享工程河南省分中心、新书快睹、合作交流、延伸服务、图海游弋和咨询台等。2018年3月,河南省图书馆网站更改域名,同时改版整合网页栏目,新设栏目包括豫图概况、豫图讲坛、共享工程、学会学刊、研究辅导、古籍保护、少儿园地等。

3 共享工程河南省分中心

2002年9月,河南省图书馆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签订协议,共享工程河南省分中心(以下简称“河南省分中心”)建设全面启动。截至2014年年底,河南省共建设完成1个省级分中心、15个市级支中心、158个县级支中心、1,896个乡镇基层点、309个街道基层服务点、47,533个村级基层服务点,基本形成了基层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等问题,使他们能够通过共享工程求知、求富、求乐,有力地推动了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3.1 省级分中心平台建设

河南省分中心平台建设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部分。硬件建设主要包括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交换设备、数字化设备及机房建设等,软件建设主要涉及网管软件、备份软件、点播软件、存储管理软件等。2018年,河南省分中心完成了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大数据的采集及应用服务对接、统一云目录等年度任务,以及四个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互联互通建设项目,为市级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省级分中心资源建设

河南省分中心资源建设分两部分,一是自建资源,即以中原文化资源数据库为基础进行建设;二是国家中心资源。自2003年开始,河南省分中心开始建设中原文化资源数据库,初期以中原文化资源数据库——河南地方戏子库为建设重点,对一批河南地方戏曲精品,如《香魂女》《村官李天成》《程婴救孤》《木兰诗篇》《风中少林》等进行数字加工。河南省分中心在中原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中期调整了建设重点,增加了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看得懂、用得上、实用性强的图文、音频等各类资源,为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学习教育、网络培训、技术咨询等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同时,河南省分中心还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网络优势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为当地支柱产业和优势农业提供定点和跟踪信息服务,加快各级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和发布,使广大农村群众能够真正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得到实惠。

自2006年年初开始,河南省分中心资源建设的重点转到资源征集方面,向国家管理中心提供了34部河南优秀地方戏曲目,此后陆续征集了“文化河南”系列资料,包括“中原名人”22人(20集)、全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系列节目、中原文博系列节目、华夏古乐系列节目、河南旅游系列专题片等资源。自2007年以来,河南省分中心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启动了中州文化揽胜数据库建设工作,该数据库包括名城名镇、名寺名观、文博集萃、寻根祭祖、革命胜迹、中州新貌等子栏目,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反映了河南的地理、历史、人文等信息,资源建设总量达到了460GB。2017年,河南省分中心通过政务外网、光盘、移动硬盘等渠道和方式接收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中心资源,共整合课件127小时,资源总量达764GB,并通过河南省有线电视、河南省党员教育服务网、智慧党建手机APP等多种途径向全省人民群众播放。2018年,河南省分中心申报并制作了河南古建筑系列、河南红色历史系列、河南姓氏文化系列、河南戏曲动漫系列等专题片。

4 结语

自1909年到2019年,河南省图书馆在长达百年的壮丽征程中,历经风雨,历久弥新,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不断推进发展,展现着百年老馆的魅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河南省图书馆将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和网络化建设,加强馆际互动与合作,增强信息化管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不断拓展服务广度与深度。

参考文献:

[1] 夏嫣.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历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1):26-28.

[2] 惠艳.如何设计、制作与美化图书馆网页:河南省图书馆主页改版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5):58-60.

[3] 国家文化数字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介绍[EB/OL].[2019-11-22].http://www.ndcnc.gov.cn/gongcheng/jieshao/201212/t20121212_495375.htm.

(編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自动化信息化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寒露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AGV小车在白酒行业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的应用
配电室无人职守集控站在京博石化的运用
配电线路运行资料管理自动化的探讨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