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2020-04-07陈小荣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自学能力

陈小荣

摘 要:要想学好数学,仅仅是让学生会做题是不够的,必须要让学生从数学中走出来,让学生学会自学数学,并让学生会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自学能力;师生交流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61-1

我教过的学生一届又一届地进入高中学习,有些学生反映,他们感觉高中数学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这时我就反思现在我在教他们初中数学时的点点滴滴,是不是我在当初给他们教学时漏了点什么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发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做得还不够。因此,笔者现在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想一想,再想一想

老师在课堂上要讲授的每一个例子要做到精中选优,既要有“典型性”又能“举一反三”,同时能让所有的学生好上手。例如我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就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已知两个连续偶数的积是168求这连个连续的偶数?

分析:这是一个普通的题目,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上手,此题有两个条件,其中一个是明的,两数的积是168;另外一个是暗的,但是稍微分析就可以知道,两个连续偶数的差是2。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列方程解应用题了。通过让同学们思考解答后,老师发现此题学生做的方法比较多。典型的方法有以下这几种:其一设较小的偶数是x,则较大的偶数是(x+2),依题意得x(x+2)=168,其二是设较小的偶数是x则另一个数是168x,可得168x-x=2。这两种做法的计算量差不多。不过有的学生为了偷懒减少计算量,他采用了以下方法,设第一个数是(x-1),则下一个连续偶数是(x+1)。根据题意得:(x-1)(x+1)=168,发现这样做计算量小,可以直接用平方差公式而不用十字相乘法了。这样,老师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学生就会让老师吃惊。

二、老师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学生的困惑,把困惑转化为契机

例如在七年级的一堂复习课中笔者给了一个化简题,很常规化简x+12-x-13,请几位同学上黑板板演,有的学生用通分的方法完成,有的把他们看成是12(x+1)-13(x-1)用乘法分配律来完成这都很好,但是有一位同学却这么做,他把它们去分母得3(x+1)-2(x-1)=x+5。这个结果一出现,学生们就议论纷纷,有的说他错了,把化简看成解方程了,计算及化简中不能去分母,没有等式性质。这时那位上黑板做的同学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想上黑板来改正,这时老师灵机一动说不用了,你的方法很好有可取之处。此时这位同学以为老师在讽刺他,他的脸色变了。等其他学生做完后老师一起分析,指出这位同学虽然错了,但是他对分数的特征掌握的不错,理解分数线具有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的去括号,让我们调整一下思路,能否对此方法进行适当的改变让错误变精彩。老师对学生说,能否用方程得思想来解此题呢?学生们在老师的提示下找到了方法,这时老师让一位学生上黑板来板演。

设k=x+12-x-13,

那么此题就变成了方程了,然后就可以去分母了。

去分母得:6k=3(x+1)-2(x-1),

即6k=x+5,

∴k=x+56。

那位同学看到了这个解法,脸上露出了微笑,这时才发现老师不是在批评他,而是确实在鼓励他,从此以后他学习数学的劲头就更足了。

三、努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导学案的设计,老师把下一堂课要讲授的“综合题”在导学案中提前呈现,让学生提前预习。这样让学生先进行一次充分思考,同学们即使不会做也对此题的内容或解题思路有了自己的理解。老师在讲授例题以及学生完成导学案的课前预习题的过程中,通过一起学习让学生体会预习的好处。

老师上课时如何做到分析题目时深入浅出,老师选择的例子要体现思维的严谨性,即所举例子中要包含分类讨论的思想。通过一个例子的讲解让学生感到一题通而百题通,即百题一解。例如,已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1x-1-a2-x=2(a+1)x2-3x+2无解求a的值?分析此题的关键是“无解”与“增根”的区别。增根是此方程有解,但是此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值为0,而无解还有一种情形,化简后的方程本身无解。

学生解此题是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学生普遍的解法是去分母得x-2+a(x-1)=2(a+1)得x=3a+4a+1。

因为原方程无解所以x-1=0,x-2=0。

即3a+4a+1=1,3a+4a+1=2。

∴a=-32,a=-2。以上情况表示原方程有增根,但是学生认为是无解,其实是少了一种情形,当a+1=0时一元一次方程无解,即原方程无解。所以当a=-1时此时3a+4a+1不存在,即无解。

综上所述当a=-1,-2,-32时原方程无解。

综上,在讲授例子时,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并完整地分类讨论,培养学生严密的推理能力,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从师、生以及师生互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师生要加强互動,老师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就更佳;二是老师要精心备课,精心选题,善于利用意外或制造意外;三是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每一份学案都应该准备一组预习练习,在每堂课上课之前让学生完成,并在下一节课上让学生完成自评、互评,从而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通过三管齐下,我想数学的课堂效率必然会得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必然会有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苗华.动态生成焕发数学思维能力就[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4).

[2]孟小娟.浅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3(08).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芦墟初级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课堂自学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如何构建快乐的初中数学课堂
初中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如何充分发挥留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