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出套路的泥淖,走向思辨的论证
——论如何加强议论文论证的思辨性

2020-04-0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思辨性磨难论点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作文写作以写人、叙事、状物和写景类的记叙文为主,到了高中阶段,作文更多的是要求学生避免初中阶段作文表达的单一和平淡,能够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表达自己严密有力的逻辑思维能力、客观辩证的论证能力以及丰富深刻的情感价值。

然而,依然有较多学生习惯在中间的论证过程只是通过罗列诸多事例并在事例的末尾再重复一下观点,就算完成了这篇作文的论证重头戏。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为了方便自己完成论证,对不利于自己论证的观点或材料进行掩耳盗铃式的自我屏蔽,运用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二元思维在自我的论证领地自得其乐。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是单一、片面、狭隘的,对观点的论证也是偏激、缺氧、无力的。

对此,本文主要就关于如何加强议论文论证的思辨性问题进行重点阐述。冯渊老师认为:“说理的第一要务是要有针对性,要和命题者给定的材料语境在同一层面上讨论问题。”因此,加强议论文论证的思辨性,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首先,对文章的立意多做对立统一的思辨性提炼。

议论文的立意即文章的中心论点,而中心论点是文章的灵魂,中心论点的优劣决定了整篇议论文价值的高低。老旧、肤浅、低幼化的中心论点,它们毫无新意,甚至偏、离题。要想写出一篇论证客观辩证极具思辨性的议论文,首先要提炼出辩证、深刻的立意。在审题时,要注意材料中的主次矛盾或矛盾的主次方面,这样才能把握材料中的重点立意而不至于偏题、离题,甚至是论点的片面化。如果面对的材料中包含多方截然不同的观点,不能过于简单地、一刀切地去判断是非,应试着在这多方不同的观点中挖掘出能够让它们对立统一或者转化的条件,在这样的基础上提炼出的观点才是更独到、客观、思辨的立意,为后续写出深刻思辨的议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对文章的论证多做自我质疑的批判性预设。

在理性思辨和逻辑思维面前,任何人的思想或观点都没有对于质疑和批判的豁免权。思辨或辩证是带有很大难度的,不能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把一些对自己的观点构成质疑的观点或论据有意遮蔽,这种“选择性失明”的做法不仅是思维惰性的表现,更是议论文写作的大忌。只有通过自我质疑的批判性预设,才能找到自身立论的不足,周密自身所论证内容的适用性与普遍意义。

例如,学生写磨难能历练人生。很多学生通过贝多芬、司马迁等例子直接得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人生光彩”的结论。这样的论证中,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漏洞:磨难一定会让每个人都绽放人生的华彩吗?显然,在磨难和绽放人生华彩两者之间,缺少了必要的思辨逻辑的论证。中国自古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思维传统,中国人也因此喜欢赞美磨难。也许,磨难真的是人生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磨难并不总是造就人生的成功,大多数时候它伤害了人的尊严,破坏了人的希望,销蚀了人的动力。对于那些没有选择权而不得不面临磨难的人而言,赞美磨难无异于助纣为虐;对于不尽知情的后人来说,这磨难哲学不啻为一味甘滋甜美的麻醉剂,欺骗和麻醉了后人思辨的神经。正如作家狄马所说的“没有人喜欢苦难,却有无数赞美苦难的诗篇,这不是很荒谬的吗?”“合理论证的核心是诚实;不要歪曲你的思考去证明你一心想要证明的;不要夸大其词得出不适当的结论,也不要只因为某个想法与你平素相信的不一致就冲着天空大声喊叫它是错误的。要怀疑那些其所说的不合常理、不合逻辑的人;要小心那些以逻辑之外的基础为依据想要骗你接受某些事情的人。”当我们学会运用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去审辩事物的时候,我们得试着去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论点、论证是否存在不够辩证之处,那么思辨性的论证就可以由此展开。

最后,对文章的论证方法,向教材丰富的论证方法做多样性借鉴。

议论文的论证不是论据的无限堆砌和叠加,对论据的分析方法只有做到多样化,丰富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才不会让文章显得平铺直叙、索然无味。我们现行的高中教材中,有许多篇目运用了丰富的论证方法,这些论证方法向我们提供了多样性的借鉴意义。例如,《阿房宫赋》的对比论证、《六国论》的因果论证和反面论证等。在学习课文时,应多多理解并借鉴这些教材经典篇目中的论证方法,从而提升自己作文论证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加强议论文论证的思辨性,应当从思辨性立意的提炼、批判性论证过程的预设和多样性论证方法的借鉴等方面入手,坚持理性、辩证的逻辑思维,方能走出套路的泥淖,迈向思辨的论证。

猜你喜欢

思辨性磨难论点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文学里的磨难:经历终将变成铠甲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路上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让磨难为生命着色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