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情分析视角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2020-04-0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学情身体素质体育课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1.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体育教学作为身体活动的教学过程,需要将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运动能力、意志品质等相结合,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运动技巧和运动技能。但是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可能表现在身体发育情况、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兴趣、智力以及性别差异等。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体育教师依旧“一刀切”,引起学生不愿意参加运动、过量运动或运动量不够的情况,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2.忽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差异

当前初中体育课几乎以体育中考为目的,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存在偏差。那些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希望在体育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从而考上重点高中。而部分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的运动能力比较强,希望通过体育来实现自己的“校园”价值。另外,仍有很大一部分文化课成绩差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学生,对体育几乎没有任何兴趣,他们因为没有中考压力,所以对体育学科的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二、初中体育学情分析概述

学情分析指的是针对学习者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方便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让学生可以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的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情分析要求教师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在学情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公平对待学生,消除对个别学生的偏见,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并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各阶层学生提高运动机能,让他们都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

精准的学情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希望被教师认可的意识与运动兴趣,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调控能力,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三、学情分析视角下的初中体育教学途径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性

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直接影响体育课的好坏。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性格、体育能力、身心健康等。了解学生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依据。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好地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为不同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

每个学生的体育爱好和兴趣都不尽相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各项运动潜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2.实施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生的性别、身高、体育能力、身体素质来实施分组教学,使每个小组学生的运动能力相当,使他们内部形成竞争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学分组后,每组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在锻炼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极大地满足他们可以达到的训练诉求,也有利于教师的整体教学。同时,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的分组教学,让全体学生在运动机能、技术上都有提高,同时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不同班级学生的各项能力和身心方面都有差别,这时就需要给各个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促进他们的体育运动兴趣,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共同提高,在体验成功的时候增强自信心。例如,笔者在开展跳绳教学的时候,根据班级、年级、性别等学生的具体状况,让他们自己合理地设定跳绳的目标个数,以此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加强个别指导,进行多样化的评价

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依旧比较薄弱。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运动方法和操作技能的指导。在实施个别指导时,要注意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同时,在学生训练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可能都不相同,所以也应该将个别指导与集体讲解示范相结合。例如,笔者在篮球运球绕杆的训练中,遇到有的学生在运球的跑动中出现抱着球走的问题,而有的学生是在换手过程中出现问题,此时就需要我们进行个别指导,强调动作的规范化。

再者,学生的能力有大小,身体素质也有差别,不能依据学生的运动技术和成绩排名来评价学生,而应该注重学生在原有运动技术水平上是否有所进步,并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特别是在结束新课学生放松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具体评价,而且以鼓励表扬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教师要想上好体育课,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和学科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同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教学内容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分层次练习要仔细推敲,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出教学任务、重难点、组织形式、易犯错动作和纠正方法等。体育教师在平时的知识学习和认真钻研备课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针对各阶段的学生,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优缺点、身体素质、生活习性、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四、结语

初中体育教学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引起体育教学和学校的重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业务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从学科特征出发,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精准分析学情,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猜你喜欢

学情身体素质体育课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体育课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