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课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
——以“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例
2020-04-07彭静
彭 静
一、开展小组合作,树立探究目标
初中化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首先要为学生制定一个科学的探究目标。具体来说,在授课开始之前,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授目标,然后综合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他们确定将要探究目标。教师在进行目标确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一样的探究任务,这样才能激发出所有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为了提升学生进行探究的效率,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互相帮助。此外,教师可以结合探究目标设置多人探究任务,让学生能够在互相帮助的氛围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检测时,便可以让学生们分组做一个随堂实验。教师先给学生们书写一个化学式:CO2+Ca(OH)2=CaCO3↓+H2O,之前已经学过,碳酸钙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晶体,教师先让学生们根据此化学式小组合作设计检测二氧化碳的实验,之后一名学生利用提前准备的澄清石灰水和玻璃导管做实验:通过玻璃导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此时另一名学生记录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因此可以判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二、重视学生主体,发挥引导作用
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主体只有一个,那便是参加探究的学生。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但不能过多的干预。教师在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构建出适合的教学情境之后,需要学生自己深入情境中进行探索,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尝试自行解决,若无法在短时间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只有让学生充分认清自身的主体地位,才能将自身的能动性发挥出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掌握的科学理论,解决探究情境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应有的化学知识和应用技能,从而全面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在讲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之——不可燃性质的时候,便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为了预防火灾,餐厅、办公室都会放一个二氧化碳灭火器,那么,当刚出现明火,火情还不是很严重的时候,打开二氧化碳灭火器在合适的距离对着火源喷洒,即可灭火。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入这一情境中,让学生们思考问什么二氧化碳能灭火,最后得到二氧化碳不可燃、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结论。
三、构建教学情境,进行生活教学
探究式学习主要是在教学情境中完成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将生活教学渗透到情境构建中。教师在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时,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在情境中表现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面对熟悉的问题,并易于他们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开展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同时,这种将生活与探究式情境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相融合,有利于他们养成化学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二氧化碳溶于水呈弱酸性的时候,便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碳酸饮料分析。碳酸饮料是学生们很熟悉的东西,也是很受他们喜爱的一种饮料,以碳酸饮料为案例能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碳酸饮料大家喜欢喝吧?可你们知道为什么叫碳酸饮料而不是碳碱饮料吗?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会生成碳酸,这一过程的化学式是这样的:CO2+H2O=H2CO3,碳酸是一种弱酸,因此我们才会将可乐、雪碧等饮料称之为碳酸。之后为了证明二氧化碳溶于会生成碳酸,我会带领学生们做一个简单的随堂实验:将二氧化碳通入滴入了石蕊试剂的溶液,观察到溶液的颜色由紫色逐渐变红,那是什么物质让石蕊溶液变红了呢?学生们提出了几个猜想:分别是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生成物。接下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四朵由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四朵干燥小花,第一朵喷稀醋酸,小花变红,说明紫色石蕊遇酸变红;第二朵喷水,小花无变化,说明水不能让石蕊变红;第三朵直接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小花无变化,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令石蕊变红;第四朵小花喷水后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小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能领令石蕊变红的酸,由此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碳酸。以这种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案例教学,让学生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四、革新探究方式,结合实际问题
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来,这就需要化学教师积极革新探究方式,积极将新兴的新媒体等技术引入到探究活动中来,为学生构建出更好的探究情境。同时,教师还可针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