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乡土文化 提升文章内涵

2020-04-07汪婷婷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6期
关键词:鬼节乡土手法

汪婷婷

我们农村中学,有广阔的农村天地,在日常生活和节日中还保留着很多传统文化,例如:端午节龙舟赛、中秋节赏月、清明节扫墓、春节一系列的活动、特产、家长里短、历史传说、人物故事、神话传说、乡情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搜集、体悟这些素材,并结合老师的写作方法指导进行创作,利用乡土文化,提升文章内涵。下面就如何应用乡土文化,提升文章内涵,谈一谈笔者的见解。

一、记录素材,酝酿情感

1.积累节日素材 让学生参与到节日的活动中,亲临活动现场,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那种节日的氛围。尤其是赛龙舟、过年舞狮、祭祖等活动,这样的活动佛山每年都有,参加条件便利,让学生用陈述的方式先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作为第一手的素材。

2.积累风土人情素材 找一个特定的时间,利用暑假或者寒假,选定清晨或者黄昏,连续一个月观察一下村民的生活和村里的景色,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记录下来,通过这样一个连续的定点观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生活是趣味与平淡并存,在记录发现一些人情世故,一些乐趣、一些烦恼。

3.积累中国文化中传统节日的素材 广泛的阅读,阅读的书籍与文章主要是关于文化方面的书籍和一些满分作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利用文化典籍,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加深对节日内涵的理解。满分作文的阅读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可以依葫芦画瓢,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和方法。

二、加工素材,深化情感

有了素材,就等于有了活水,但是这样的活水只有因势利导才有展现出他的用途,所以对记录下的素材一定要进行深加工,使得这些素材可以恰当的运用到生活中。我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对素材进行加工:

1.活动素材的加工,利用交流、研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节日活动感受节日背后人性、人心的变化。例如“鬼节”有一个学生就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以前的“鬼节”是村民聚在一起驱鬼,人与人之间是那样的和谐与热闹,有时候都挤不进去,当时还埋怨人太多,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现在的“鬼节”村民都是拿着手机,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与吵闹,人与人之间缺乏了沟通,反而格外怀念小时候那种热闹,最后感慨“人之间的情感淡漠”。这样的切入点从节日的背后观察到了人性的变化,文章很有深度。

2.风土人情素材的加工,以老师为主导,确定主线,学生为主体根据主线整理素材。例如有一个学生通过记录形成的文章《小巷的清晨》通过描写每一个家庭的活动,最后用这些家庭齐聚榕树下聊天、下棋、跳广场舞反映出了时代的变化,新中国人民生活的进步。这样的文章立意可谓是深刻,以小见大既体现了村民精神面貌的改变,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三、巧用技巧,凸显情感

一篇作文有了好的选材,也需要好的形式来匹配,恰当地运用一些作文形式和写作手法会给文章增色不少,也能使学生的情感更好的淋漓尽致的凸显出来。

1.语言的打磨。发动学生互相批改作文,主要围绕遣词造句方面进行修改,这个交换批改可以是多次的,在多次的互动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形成一股浓厚的作文赏析、评阅之风,有助于语文教学。

2.恰当的选择写作的形式。作文形式多种多样,我们教师主要介绍的有小标题、日记体、书信体、段首排比等形式。在写作中如果是多件事就可以用小标题或者日记体,如果是抒情散文则可以选用段首排比。总之作文形式不限,学生可以自己根据内容选择有效的形式进行创作。

3.合理的写作手法。在阅读中笔者经常重点讲解文章采用的写作手法,并分析写作手法应用的好处。这里就需要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手法迁移到写作中,从而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凸显人物性格。

四、结论

乡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教学资源,将生活引入作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有感而发,真情发于笔端。这样的写作课堂提升我们学生的“核心素养”,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会对自己的家乡有归属感,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鲁迅说过:创作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正是要教会学生积累身边的素材,将其加工、整合应用于我们的写作中,利用优美的作文形式和巧妙的写作手法,使我们学生积累的乡土文化素材,可以更深刻的展现在学生的作文中。

猜你喜欢

鬼节乡土手法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七步洗手法
乡土中国
中元节“冷”知识
读《乡土中国》后感
鬼节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