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对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及肠道功能的影响
2020-04-07徐颖陈瑞芳金钧
徐颖 陈瑞芳 金钧
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215000;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21500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类型,其发生率约为6%~50%,病死率也达到20%以上[1],目前已经成为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之一[2]。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预防其发生主要通过抗生素、清洁肠道、气管内分泌物引流或使用氯已定漱口水等方法[3-4]。但是这些方法对部分患者疗效较差,且抗生素可能会增加患者腹泻的发生率,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预防和治疗手段。益生菌是一类可定植于人体、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微生物。已有大量的研究[5-6]证实益生菌制剂可有效预防致病菌增殖,增加抗炎因子的产生,降低感染的发生。相关临床研究[7-8]观察了益生菌制剂对VAP的效果,但是由于研究纳入的人群及使用益生菌制剂种类、剂量的差异,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通过观察益生菌对行机械通气患者的VAP发生率、营养状况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166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本人或亲属同意参加该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肺炎病史;已存在肺部感染;妊娠;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肠道功能衰竭;入组3个月前有抗生素使用史。其中,155例符合入组条件,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76)和试验组 (n=79),共120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对照组58例,试验组62例。对120例患者干预3周后,观察VAP的发生率、肠道菌群变化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等。本研究符合 《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
1.2 干预措施 本试验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所有入组患者均使用随机数字表编号,根据编号进行分组,其中单号入对照组,双号入试验组。2组患者均按照常规护理及治疗方式管理:采用加热湿化器或热湿交换器作为湿化装置并及时更换,口腔护理,声门下分泌物引流,抬高床头,肠内营养支持等。其中,所有患者均按照25 kcal/kg的热量标准,通过肠内营养输注泵给予肠内营养液。除此之外,对照组不采取其他措施,试验组患者通过肠内营养管给予益生菌制剂 (小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2 g,每日3次,连续3周。主要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组成。
1.3 VAP发生率 统计2组患者发生VAP的时间和病例数,VAP的发生参照 《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VAP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年版)》,即接受机械通气48 h以上至停用呼吸机48 h以内发生的肺炎[9]。临床诊断标准:(1)发热,体温>38.0℃;(2)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09/L或<4×109/L; (3)气道有脓性痰 (分泌物涂片白细胞计数>25个/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计数<10个/低倍视野),并培养出呼吸道病原菌;(4)肺部出现渗出性体征或听诊闻及干湿性啰音;(5)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出现新的浸润病变或原有病变范围增大[9]。
1.4 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病原菌检测 在干预3周后,采集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检测,上呼吸道分泌物使用咽拭子采集,上消化道分泌物用胃内容物。上述样本进行检测和培养,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对苯唑青霉素和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菌和对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青霉素、喹诺酮类或亚胺培南耐药的革兰阴性菌为抗生素耐药菌。
1.5 消化道症状 从患者干预的第1天开始每天进行评估和统计,进行消化道症状的评估,包括腹泻、便秘、恶心、呕吐、胃潴留、肠梗阻、腹胀、胃肠道出血等。其中腹泻采用Hart腹泻计分法,包括评估粪便性状、粪便估计容量,进行赋值,最低1分,最高15分,对24 h每次粪便评分值相加,得到当天的总分,≥12分为腹泻[10]。胃潴留:每6小时抽取患者胃内容物,当回抽液体超过200 ml时,判断为胃潴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连续在腹部4个象限及脐周各听诊1 min,共5 min听到1次肠鸣音或未听到肠鸣音,可判断为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胀:所有患者均使用人工测量膀胱压法进行腹内压的测量,12~15 mm Hg(1 mm Hg=0.133 k Pa)为Ⅰ级,16~20 mm Hg为Ⅱ级,21~25 mm Hg为Ⅲ级,>25 mm Hg为Ⅳ级,若患者腹内压连续72 h在12 mm Hg以上,诊断为腹内压增高[11]。
1.6 肠道菌群组成分析 干预3周后,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随机选择12例受试者,在试验结束时收集粪便,使用16s r RNA基因测序,进行肠道菌群测序。选择受试者清晨空腹的粪便标本,用无菌的粪便取样器截取样品中段内部的样品,提取粪便中细菌DNA,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保证看到清晰的条带。F341(ACTCCTACGGGRSGCAGCAG)和R806(GGACTACVVGGGTATCTAATC)进行扩增,使用Illumina HiSeq PE 250进行上机测序。
1.7 临床相关指标 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肠内营养摄入量及未使用抗生素时间等临床指标。
1.8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例或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生物数据分析进行主成分分析:将测序得到的结果应用方差分解,对多维数据进行降维,从中提取出数据中最主要的元素和结构。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完成随访的120例患者中,年龄、性别、原发病在2组间的分布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
2.2 VAP发生率及病原菌定植情况 试验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8.7%比62.1%,χ2=6.541,P<0.05);试验组口咽部及胃部微生物定植的总检出率低于对照组 (51.6%比89.7%,χ2=20.052,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口咽部微生物定植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胃部微生物定植的检出率低于对照组 (29.0%比48.3%,χ2=4.694,P<0.05)。见表2。
2.3 消化道症状比较 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包括胃潴留、腹内压增高、肠鸣音减弱、呕吐、腹泻、胃肠道出血等。其中试验组患者腹内压升高、腹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χ2值分别为8.439、10.849、13.327,P值均<0.05)。而2组胃潴留、呕吐与胃肠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表2 2组患者VAP发生率及病原菌定植情况比较 [例 (%)]
表3 2组患者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比较 [例 (%)]
2.4 肠道菌群组成比较 主成分分析显示,干预结束后,2组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差异显著;香农指数比较显示,试验组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肠道菌群比较显示,试验组患者肠道中乳酸杆菌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2.5 其他临床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t值分别为8.051、6.538,P值均<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肠内营养摄入量、未使用抗生素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由于呼吸肌无力、机械通气时间长、抗生素耐药等原因,常导致VAP的发生。VAP是指在应用机械通气48 h后至拔管后48 h出现的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及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2],严重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可能使其预后变差,增加死亡率。VAP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年龄大、机械通气时间长、呼吸肌无力无法咳痰、消化道细菌易位等因素相关[13]。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效率低,是目前危重症患者治疗的一项难题[14]。本研究通过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使用益生菌可有效预防危重症患者VAP的发生,且能够减少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为临床VAP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本研究中,对照组VAP的发生率为62.1%,试验组为38.7%,与国内外部分研究结果相近。例如,国内魏璐等[15]进行荟萃分析发现,预防性地给予不同种类的益生菌制剂干预后,VAP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但是由于患者的入组标准不统一,使用的益生菌种类不同等,研究报道的VAP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Mahmoodpoor等[8]报道了在连续给予2周含有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链球菌的益生菌制剂干预后,VAP发生率从94%下降到66%。Zeng等[7]报道了连续2周给予枯草杆菌和粪肠球菌混合的益生菌1.5 g后,VAP发生率从53.0%下降到40.7%。本研究使用的益生菌制剂包括了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等几种在临床研究中证明具有预防感染效果的益生菌,且使用时间延长到3周,观察到了对VAP的发生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可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阻止病原菌黏附和定植,增强肠道黏膜和系统的免疫反应的作用。本研究中,给予益生菌干预后,患者肠道中乳酸杆菌比例升高,因此益生菌制剂对VAP的预防效果可能与乳酸杆菌的作用有关。既往的研究发现,乳酸杆菌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机体对病原菌的作用[16]。首先,乳酸杆菌可调节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如可与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影响T细胞分化为Th1、Th2或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单核细胞产生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进而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其次,乳酸杆菌在自身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17]。如产生的乳酸菌素,可定位于病原菌表面,促进其释放H+、K+和氨基酸等,引起病原菌死亡。乳酸杆菌还可合成H2O2,对致病菌的DNA、蛋白质和脂类造成氧化损伤。最后,乳酸杆菌可代谢食物中的多种成分,产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如代谢糖类产生乳酸,改变病原菌胞质的p H值,抑制其生长;代谢部分氨基酸后,生成具有免疫活性的产物。乳酸杆菌干预后,可增加抗炎因子的释放,这与乳酸杆菌对色氨酸的代谢有关。色氨酸被乳酸杆菌分解后,可生成吲哚类的产物,促进其释放抗炎因子IL-22,发挥抗炎作用[18]。本研究中试验组肠道乳酸杆菌比例升高,且VAP的发生率降低,也证实了这一点。
本研究还发现给予益生菌干预后,患者消化道症状发生明显减少,其中腹内压升高、腹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的症状有明显缓解,与研究报道[19]一致,这也与肠道中乳酸杆菌的比例升高有密切关系。一方面,乳酸杆菌抑制了肠道中病原菌的生长;另一方面,乳酸杆菌代谢产物可调节肠道的运动功能。如乳酸杆菌可影响肠道中5-羟色胺、激素等的释放,进而调节肠道蠕动、消化液分泌及肠血液流动等功能,而这些均与机体的消化道症状有关[20]。
除此之外,研究还观察到了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这与VAP发生率降低缩短了病程有关。
表4 2组患者其他临床指标比较 (x-±s)
综上所述,益生菌制剂能够明显提高患者肠道中乳酸杆菌比例,显著降低ICU危重症患者VAP发生率,并降低胃肠道症状的发生,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