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温高矿化度油藏深部调驱体系性能评价及应用*

2020-04-07钟万有韩世寰贺承祖余建波李玉金张文辉

油田化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交联剂稳定剂岩心

钟万有,赵 波,韩世寰,贺承祖,余建波,李玉金,张文辉

(新疆科力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国内大部分超高温、超高矿化度油藏已进入注水开发后期,油藏层内和层间矛盾逐渐凸出。受油藏非均质性以及开发因素等影响,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与分散,大量剩余油分布在注水未波及的低渗带与微孔喉中。微球、体膨颗粒、涂层、无机颗粒等[1-7]调驱剂具有耐高温和耐高矿化度特性,但矿场试验中存在注入困难,无法对地层进行深部处理等问题。聚合物类调驱剂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可有效解决颗粒型调驱剂存在的问题,但在高温、高矿化度下,存在溶解性差,凝胶脆、稳定性差等问题[8-17]。相对金属离子型凝胶和酚醛凝胶,目前报道较多的耐温、耐盐聚乙烯亚胺凝胶体系在性能上有很大的突破[18-20],但在高矿化度和150℃下的稳定性不超过30 d,依然无法满足青海、塔里木等特殊油藏的高温、高矿化度环境(地层温度≥120℃,矿化度≥20×104mg/L)。因此,亟待研发一种适用于深井、超高温、超高矿化度的新型调驱体系。本文报道的新型调驱体系由耐温耐盐聚合物SD6800[21-22]、高温交联剂[23]、改进剂和稳定剂组成。SD6800和高温交联剂交联形成凝胶,改进剂、稳定剂起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凝胶稳定性。研究了调驱剂的耐温性、注入性、流动性、封堵性、耐冲刷性和驱油性能,并在塔里木油藏进行了矿场试验。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氯化钠、氯化钙、苯酚、甲醛、聚乙烯亚胺、硫脲、多乙烯多胺、水杨酸钠、六次甲基四胺,分析纯,成都市科龙化学试剂厂;阴离子型耐温耐盐聚合物SD6800,山东盛达公司研发,新疆科力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模拟盐水为25×104mg/L氯化钠溶液;塔里木现场水,矿化度207664.6 mg/L,水型氯化钙,离子组成(mg/L)为:K++Na+72017.1、Ca2+8381.7、Mg2+368.8、Cl-126790.9、SO42-26.3、HCO3-159.4;单管填砂岩心,φ38 mm×300 mm,孔隙度30%,水测渗透率210×10-3μm2。

BSA2202S电子天平、TQ-1高温高压罐、ZQ-1高温高压驱替设备、FD-240高温烘箱,常州易用科技有限公司;SY312机械搅拌器,上海梅颖蒲仪器仪表制造有限公司;MCR302流变仪,安东帕(上海)商贸有限公司等。

1.2 实验方法

(1)添加剂的制备。①高温交联剂:按照苯酚、甲醛、聚乙烯亚胺摩尔比为1∶3∶1进行缩合反应。将苯酚与聚乙烯亚胺在40℃下混合均匀,保温20 min,然后加入甲醛,控温30℃下反应30 min,升温70℃反应2 h,然后升温至130℃脱水得到高温交联剂,反应方程式见图1。②改进剂:按多乙烯多胺、水杨酸钠、六次甲基四胺摩尔比为1∶1∶2混合,加水溶解,配制固含量为50%的水溶液。③稳定剂:配制硫脲含量为50%的水溶液。

(2)调驱体系的制备。在模拟盐水中加入SD6800、高温交联剂、改进剂、稳定剂,在150℃下进行交联反应,反应方程式见图2。

(3)成胶时间、强度、稳定性评价。按配方配制调驱体系样品,放入高压釜中密封,定期取出样品,监测调驱剂样品黏度的变化。根据调驱剂黏度—时间曲线,黏度拐点所对应的时间为成胶时间[24];表观黏度达到最大所对应的时间为最终成胶时间;开始水化或脱水对应的时间为稳定时间;强度用调驱剂黏度来表征。在温度90℃、剪切速率10 s-1的条件下测定表观黏度。

(4)调驱剂性能评价。①用塔里木现场水配制调驱剂(1.5%SD6800、SD6800与高温交联剂质量比50∶1、0.2%改进剂、0.1%稳定剂),向单管填砂岩心中连续注入3 PV调驱剂,在150℃烘箱中候凝24 h后,在90℃下进行5 PV后续水驱,考察调驱剂的封堵性能和耐冲刷性能。②压制3个规格为φ25 mm×80 mm、渗透率为200×10-3μm2填砂管岩心。将填砂管模型抽真空6 h,饱和塔里木现场水,测量孔隙度和水测渗透率。将调驱剂在150℃候凝成胶24 h。将3管岩心串联(1号管前面端为测压点1,1号和2号管之间为测压点2,2号和3号管之间为测压点3),90℃下连续注入3 PV调驱剂(注剂速度1 mL/min),考察调驱剂的流动性。③制备4个规格为φ38 mm×300 mm、渗透率具有一定级差的填砂管岩心。将填砂管模型抽真空6 h,饱和塔里木现场水,测量孔隙度和水测渗透率。将4管岩心并联,先进行水驱至含水98%;注入0.1 PV保护段塞(0.5%SD6800溶液);然后注入调驱体系0.1 PV;后续水驱至含水98%以上;再注入调驱体系0.1 PV,再后续水驱至含水98%以上(注剂速度1 mL/min),考察调驱剂的驱油性能。

2 结果与讨论

2.1 调驱体系性能影响因素

2.1.1 SD6800加量

图1 制备高温交联剂的反应方程式

图2 制备调驱体系交联反应方程式

为应对复杂的地层环境(不同的水流优势通道需要的调驱剂强度不同),需确定SD6800的用量。在SD6800与高温交联剂质量比=50∶1、0.3%改进剂、0.2%稳定剂的条件下,SD6800加量对调驱剂交联时间和强度的影响见表1。随SD6800浓度增加,调驱剂成胶速度加快,表观黏度增加,稳定性变优,强度增强。这是由于SD6800浓度增加,体系包笼水分子的能力增加,使得调驱体系网状结构更为致密,宏观上表现出强度增强;稳定性改善的同时交联反应点增加,分子碰撞几率增大,表现出成胶时间缩短。SD6800的浓度应根据现场地层水窜通道的渗透率来决定。

表1 SD6800加量对调驱剂性能的影响

2.1.2 高温交联剂加量

在1.5%SD6800、0.3%改进剂、0.2%稳定剂的条件下,SD6800与高温交联剂质量比对调驱剂交联时间、强度和弹性的影响如表2和图3所示。由表2可见,随着SD6800与高温交联剂质量比的降低,调驱剂成胶速度加快、强度增强,但稳定性变差。SD6800与高温交联剂质量比过高,调驱剂强度较小,过低则调驱剂易交联过度脱水。SD6800与高温交联剂适宜的质量比为50∶1。

由图3可见,SD6800与高温交联剂质量比≥100∶1时,调驱体系损耗模量(G")>储能模量(G'),调驱剂尚未达到临界凝胶点,主要表现出黏性特征;当SD6800与高温交联剂质量比≤50∶1时,调驱体系的G"<G',调驱体系逐渐凸显弹性性能,并且以弹性性能为主。SD6800与高温交联剂质量比越小(交联剂越多),调驱体系的网状结构由二维逐步转变为三维,宏观上表现出调驱剂体系的弹性特征越发突出[15]。

表2 SD6800、高温交联剂质量比对调驱剂性能的影响

图3 SD6800与高温交联剂质量比对调驱剂黏弹性曲线的影响

2.1.3 改进剂加量

调驱剂配方主体成份为SD6800和高温交联剂,改进剂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凝胶柔韧性和增加凝胶强度,提高凝胶稳定性。在1.5%SD6800、SD6800与高温交联剂质量比50∶1、0.2%稳定剂的条件下,改进剂加量对调驱剂交联时间和强度的影响如表3所示。无改进剂时,调驱剂强度小,稳定性差,30 d即水化;改进剂的引入可加强调驱剂强度和稳定性,但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如果过量,调驱剂易脱水。这是由于改进剂可进一步强化体系网状结构,过量则易导致整个体系缩聚。改进剂最佳加量为0.2%。

表3 改进剂加量对调驱剂性能的影响

2.1.4 稳定剂加量

为节约成本需优化稳定剂用量。在1.5%SD6800、SD6800与高温交联剂质量比50∶1、0.2%改进剂的条件下,稳定剂加量对调驱剂交联时间和强度的影响如表4所示。体系中无稳定剂时,20 d即脱水。稳定剂的引入使凝胶稳定性得到改善,最佳加量为0.1%。由于调驱剂体系中存在氧气,高温下可发生自由基降解反应,稳定剂可与氧自由基等发生反应,阻止降解反应的进行。

表4 稳定剂加量对调驱剂性能的影响

2.1.5 温度

调驱剂最佳配方为:模拟盐水、1.5%SD6800、SD6800与高温交联剂质量比50∶1、0.2%改进剂、0.1%稳定剂。温度对调驱剂交联时间和凝胶强度的影响如图4所示。温度越高,反应速度加快,成胶时间越短[8]。温度越高,调驱剂的强度越大。这是由于高温下可激活高活化能化学键,增加反应点,进一步强化调驱剂的网状结构,提升调驱剂强度。但温度越高调驱剂的稳定性越差,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化学键易断裂,导致调驱剂稳定性差;其二根据晶格动力学,温度升高,晶格形变增大,分子运动更加剧烈,水分子容易脱离晶格束缚,导致调驱剂脱水。

图4 温度对成胶时间和凝胶强度的影响

2.2 调驱体系性能评价

2.2.1 注入性、封堵性和耐冲刷性能

调驱剂的封堵性能和耐冲刷性能见图5。调驱剂注入过程中,压力持续缓慢上升,注入量达到0.8数1 PV时,压力基本稳定在1.8 MPa,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同时反映出调驱剂在岩心中具有良好的波及系数(高达80%以上)。阻力系数41.9,残余阻力系数46.5,后续水驱突破压力达到3.4 MPa、突破压力梯度达到11.33 MPa/m,说明调驱剂有较好的封堵能力。调驱措施后进行5 PV水驱,水驱压力基本稳定在3 MPa,是调驱措施前水驱压力的46.5倍,说明调驱剂具有良好的耐冲刷性能。

图5 单管岩心驱替实验注入压力随注入量的变化

2.2.2 流动性

图6 串联岩心驱替实验各测压点压力随注入量的变化

由图6可见,向3管串联岩心中注入调驱剂后,3个测压点压力均在不同的时机出现缓慢而均匀的上升。当注入量为3 PV时,3个测压点压力均基本稳定,调驱剂稳定流出,表明该调驱体系在多孔介质中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可对地层进行深部调剖。

2.2.3 驱油性能

4管并联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见表5和图7。注调驱剂后产液分配发生变化。高渗层得到有效封堵,中低渗层得到启动,波及体积提高,总体出现含水下降,采收率和注入压力上升。渗透率107.4×10-3、232.8×10-3、349.4×10-3、698.2×10-3μm2岩心的采收率分别提高51.5%、30.1%、11.5%、8.0%。说明调驱体系具有驱油和改善地层的非均质性双重能力。由表5可见,调驱前渗透率698.2×10-3μm2岩心产液百分比高达89.7%。第一次调驱后产液百分比下降至42.7%,下降幅度高达52%,其他相对低渗岩心产液量不同程度的提升;第二次调驱后产液百分比下降至8.4%,降幅高达90.6%,两个低渗岩心产液量再次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进一步说明该调驱剂体系具有良好的调剖、改善地层非均质性能力。

表5 并联岩心注剂前后的产液分配

图7 并联岩心驱油实验的驱油动态曲线

2.3 现场应用

2016年该调驱体系已在塔里木高温、高矿化度油藏进行1井次先导性试验,2016年5数 8月期间现场累计注入104m³调驱剂。

2.3.1 油藏基本概况

塔里木深层油藏为构造完整、轴向近南北的背斜构造砂岩油藏,油层埋深5700数5840 m,油层最厚120 m,地层倾角4.5数12°,油藏内部断层、断距10数15 m,原始地层压力62.38 MPa,压力系数1.12,地层温度142℃,矿化度25×104mg/L。油藏为块状底水油藏,受储层物性及夹层影响,表现为层状开发特征;储层孔隙结构整体为小孔道-特小孔道、细喉-微细喉,且喉道相对均匀,属中低渗油藏,平面和纵向上物性差异大,且夹层、隔层发育不连续;井网井距>600 m。

塔里木油藏自1990年开始开发,共经历了试采、上产、注采结构优化、产液结构调整和细分层系开发5个阶段。近年来,该区块年均含水上升速率5%,开发形势变差,年均产量递减率15%,目前含水率高达80%。此外油藏存水率、水驱指数急速下降,耗水指数上升,剩余油平面和纵向上分布不均匀。2006数2013年对该区块进行示踪剂监测,累计监测注水井20井次,对应采油井137口,见示踪剂采油井比例仅占21.9%,区块层内、层间矛盾突出,注水极为不均衡。说明有大范围油区尚未波及,为了抑制注入水“窜流”,进一步提高储集层动用程度迫切需要改善地层剖面,提高注水效率,实现增产增效。

2.3.2 矿场实验及措施效果分析

在塔里木油藏注入调驱剂后,注水井井口压力上升2.1 MPa,视吸水指数下降1.1 m³/d·MPa;注水井压力指数(PI)值由措施前的9.82上升至21.83,井筒充满度(FD)值由措施前的0.59上升至0.97,注水正常;原强吸水层CIII_2-1_T、CIII_2-2_T吸水量下降,原弱吸水层CIII_3-1_T、CIII_3-2_T、CIII4及以下吸水能力均不同程度增强,吸水剖面得到有效改善。目前该区块已经有3口一线生产井相继见效,生产井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油、含水下降等现象。2016年6月开始实施,截至2018年3月生产井累计增油7890 t。

3 结论

调驱体系基础配方为:0.5%数2.0%耐温耐盐高分子SD6800,SD6800与高温交联剂质量比50∶1,0.2%改进剂,0.1%稳定剂。随着SD6800浓度增加,成胶速度加快,表观黏度增大,稳定性提高。随着交联剂或改进剂浓度增加,成胶速度加快,相应的表观黏度增大,交联剂或改进剂浓度过高,调驱体系易交联过度而脱水。调驱体系在150℃、矿化度25×104mg/L环境下可长期稳定60 d以上。调驱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耐盐性、流动性、封堵性和耐冲刷性,可有效缓解油藏层内和层间矛盾,封堵高渗通道,改善油藏吸液剖面,提升井口压力,降低视吸水指数。

猜你喜欢

交联剂稳定剂岩心
调剖熟化罐交联剂加药点改进研究与应用
低温酚醛树脂交联剂的制备及应用
非硫系SBS改性沥青稳定剂的应用评价
钻探岩心定向技术在地质剖面解译中的应用
交联剂对醇型有机硅密封胶的影响
Acellular allogeneic nerve grafting combined with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repair of long-segment sciatic nerve defects: biomechanics and valid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s
以改性松香为交联剂的甲硝唑磁性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分子识别性研究
长碳链植物油基热稳定剂的合成及其在PVC中的应用研究
姜黄素作为PVC热稳定剂的应用研究
季戊四醇锌热稳定剂的制备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