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课堂教学动态评价系统分析

2020-04-06黄红玉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移动终端

【摘 要】本文阐述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课堂教学动态评价系统模块包括教学评价管理模块、班主任评价管理模块、学校满意度与期待度评价管理模块、查看修改模块、查看模块等,从评价系统的主体结构、评价系统的功能、评价系统的流程、评价系统的特点、评价系统的效果等介绍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课堂教学动态评价系统。

【关键词】移动终端 高职课堂 教学动态评价系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9-0101-02

当下,各种新型教学方式伴随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活动中。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评价系统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新型教学评价体系,将其引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介绍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课堂教学评价系统。

一、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课堂教学动态评价系统模块设计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课堂教学状态评价系统模块包括教学评价管理模块、班主任评价管理模块、学校满意度与期待度评价管理模块、查看修改模块、查看模块等。

第一,教学评价管理模块。该模块连接了教学教务系统数据库,目前可以读取教师授课信息,还可以在学生评价界面推送每位教师与课程信息。在移动终端上,学生可以采用百分制对教师教学进行评分,同时系统还可设定低分阈值,假如学生所评价的分数低于所设定的值,就要填写出具体的理由。

第二,班主任评价管理模块。学生通过该模块,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对班主任一学期的工作进行评分,主要评价标准是依据学工处所提供的对班主任的工作要求。

第三,学校满意度与期待度评价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依据高职院校教学发展情况制定的调查问卷制定,可根据一般、满意、很满意等不同结果设定出相应等级。

第四,查看修改模块。为了有效确保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的准确公正性,各类课程信息与班主任信息都可以通过该模块进行修改,同时还要设定出信息权权限与管理员权限。

第五,查看模块。相应的评价结果都可以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查看模块进行查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评分明细改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课堂教学动态评价系统概述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质课堂教学动态评价系统主要由移动终端、教室、学生等基本要素通过相互联系而组成,是一个具备特定教学评价功能的有机整体。下面从评价系统的主体结构、评价系统的功能、评价系统的流程、评价系统的特点、评价系统的效果等方面,介绍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课堂教学动态评价系统。

(一)评价系统的主体结构。通过移动终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评价实现了人与物的有效结合。教师与学生通过移动终端展开教学动态评价,从而组成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评价的主体结构。通过无线网络,学生对课堂教学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评价,而教师则利用网络技术与终端设备生成学习过程评价,并对所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学生共同完成课堂教育教学评价。在高职院校动态教学评价体系中,学生占主导地位,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协助引导的作用,需要帮助学生完成自身知识构建,教师、移动终端与学生三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教师需要有效引导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同时还要通过所反馈过来的信息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反馈信息,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反馈评估,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院校教學评价过程由两者之间的动态循环结构进行有力支撑。

(二)评价系统的功能。高职院校课程实施要突出实践为主,以学生为主,可以把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院校动态评价系统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具体如下。

1.课前。这部分的功能主要包括课前测试、预习以及信息公布等。因为每个学生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自身学习能力和基础都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求也不同。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阶段,根据课前测试反馈综合测试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以此制定一对一的学习策略。在这个过程中,移动终端教学评价系统如同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有力枢纽,既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达,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师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传资源并推送教学活动前信息,以便学生及时掌握这些信息。

2.课中。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时间与地点选择的灵活性,通过移动终端平台可以实现小组任务评价,比如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以及学生互评等,大大简化课堂上往来时间。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构建学生与教师的学习共同体,营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影响促进的良好交流环境。教师在这个环境中,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点并不断提升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后。这个阶段教师与学生处于分离状态,因此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远低于现场教学。移动终端平台在客户反馈中能提供诸多帮助,通过网络测试方式评价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便于教师根据测试数据结果进行深刻分析,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活动反馈回来的信息,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评价系统的流程。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动态评价系统实施中,学生要根据移动终端发布的需要完成的相关课前测试进行课前预习,系统会依据其主客观因素评估给教师反馈相关的学生课前准备信息。在整个系统中,教师转变为辅助角色,但由于教学评价的设计关乎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而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前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课前测试,还要在课前提供适当的预习资源。通过移动终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的第一手数据分析,并全程跟踪学生学习轨迹,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帮助。在课后,教师会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课后测评结果,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合理调整。整个过程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高职院校课堂教育教学在这种过程下保持良性动态开展。

(四)评价系统的特点。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构建具有移动化、全面化、多样化、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

一是移动化。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具有移动化特征,师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进行灵活评价,突破空间与时间限制。这种评价模式,既能大大简化传统教育中对教学资源环境的要求,也与新时代网络充分结合,最终呈现出移动终端形式。移动化是传统课堂不能实现的,充分满足了教学需求。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收取学生以及同行的相关评价,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显著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率。

二是全面化。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内容非常全面,不仅非常重视学生基本知识与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也非常关注学生自信心、学习策略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因此,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院校动态教学评价系统实现了比较全面性的评价。

三是多样化。高职院校教学评价可采取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专家评价等评价方式,不仅增强了评价的全面性与准确性,还有利于教师正确看待学生,从而建立以增值为价值取向的评价模式。

四是及时性。在传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课堂中,学生之所以没有得到有效发展,与缺少反馈息息相关。学生学習是教师教学效果最直观的体现,教师教学成果如何要通过整体反馈得以了解。因此,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交流,教师则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了更详尽的了解。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评价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备了即时反馈功能,这些功能在教育与学习两方面呈现得非常充分。

五是互动性。教师根据教学评价结果,不仅对学生学习方面的不足有更多了解,同时也可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对教师的自我发展有极大帮助。对学生而言,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还激励着学生不断进步,因为这种评价方式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评价充满活力动力。

(五)评价系统的效果。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大都是与社会接轨的重视实践操作与技能的专业课程,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碰到各种困难。而利用移动终端对教学进行动态评价,可以将实际课程项目依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而分解成多个比较小的项目,再根据小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做好分段学习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动态评价,充分实现了“我的评价我做主”,学生主动认可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不断地改进自己。学生在课堂中转变为主体,在动态评价前提下变得更加主动,并不断进行自我反省与自我评价,从而找到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建立自信心并充分激发学习潜能。

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动态评价,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我。高职院校实践课上,学生由于操作失败很可能否定自己,而移动终端教学评价可实现共享每个人的操作结果,便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判断与评价;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状况,找出学生学习中问题的症结所在;便于学生互帮互助,全面认识自我,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而不断进步成长。

总之,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动态评价系统不仅实现了课堂教学全员参与及时评价,还改变了传统以点带面的提问方式,不仅便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为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范开国.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6(2).

[2]郑晖.基于移动终端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评价系统的应用研究——以APP蓝墨云班课为例[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6.

[3]陈笛,任亚丽,张伟.浅谈移动终端与大数据时代的教学评价变革[J].考试周刊,2015(16).

[4]邓政策,刘毓.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效教学督导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5(7).

[5]马孝贺,李莎.基于智能终端的高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信息与电脑,2015(20).

[6]贾桂霞,兰聪花,吴步梅.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移动智能终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6).

[7]吴剑钟,吴雪潇,陈思浓,等.一种基于WiFi的高校课堂教学效率监控系统及方法[P].CN201610648144.7,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17.

[8]金天,彦晓宇.基于WiFi的小班化互动教学方法设计与实现[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12).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动态评价系统研究”(2020KY45011);2019年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立项课题“高职《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GXXDYB201931)

【作者简介】黄红玉(1992— ),女,广西隆林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移动终端
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营销专业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基于移动终端平台的编辑学习和交流方法
国内移动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移动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移动终端云计算应用分析
手机APP在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系统手机运用平台的研究
政府办公区域无线网络覆盖的设计
基于移动终端的换物平台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