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故事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讨

2020-04-06黄森曼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故事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认为广西故事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明确“由谁讲”“讲什么”“怎么讲”等问题,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教学为例,论述广西故事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措施:课前以学生为主,进行研学讨论;课上聚焦、深化和落实本章的核心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内容。

【关键词】广西故事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概论”课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3-0085-04

广西故事是广西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能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价值追求的精神财富,是广西人民在长久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呈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核心价值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故事叙述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将广西故事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是结合广西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实际进行思考和实践的有益尝试,具有较大的价值意蕴和可行的实践路径。

一、广西故事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一种记忆,能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念,使人受到教育,同时具有可叙述性、生动性和意境性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许多内容都涉及对历史人物生平经历和思想状况的叙事与描摹,对历史事件发生过程及其历史意义的勾勒和分析,对学生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教育意义,这和故事的教育功能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将广西故事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可行的,能够提升该课程的有效性。通过广西故事增强广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只是简单地在课堂上讲述广西故事,还需要教师通过故事引导高职学生深入思考,并通过学生的研讨,使学生能够对故事具有一定的重构力,并且逐步深入地进行逻辑推理,从而成为内化于心的理论知识。

(二)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感召力

课堂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是教师通过语言、行为、仪表等各个方面去影响与感化学生的能力,是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产生获得感的不可或缺的主观元素。如何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呢?这需要教师进一步思考如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这一层面,教师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不仅仅停留在师生之间的交流技能上,至少不是只强调同一时间与空间维度的人和物的交往,还在于与不同时空维度的人和物产生共情及共连,这个过程需要充足的史料和严密的推理才能完成。将广西故事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广西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广西本地,广西故事更容易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是他们了解并熟悉家乡文化的重要媒介。因此,讲好广西故事,能更好地展现教师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使学生在乡土文化的浸润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三)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四个自信”

树立“四个自信”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高职院校不只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掌握现代技术的专业人员,更要重视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自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增强学生“四个自信”的重要渠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或生动形象,或感人肺腑,或可歌可泣的中国故事。把这些故事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使学生从认识和情感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广西故事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展现了从古到今广西人民的奋斗发展史。对于广西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通过一系列经过精心设计和打造的教学活动,能够使他们获得更亲切、更立体的历史感受,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从而增强“四个自信”。

二、广西故事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点

下面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为例,探索如何将广西故事更好地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获得感。

(一)“由谁讲”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并不是单向的“讲故事”和“听故事”的关系,“讲”和“听”应该融为一体。教师和学生之间具有主体间性,应该充分调动和发挥两者的积极性讲好广西故事。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要提升讲好广西故事的能力。“概论”课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价值认同,需要教师下一番苦功,而讲好广西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从学生层面来说,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主体积极性,使其有所得。学生在叙述广西故事的时候,需要通过大脑进行思考,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工和构建知识,从而更好地體察故事背后深含的意蕴。可以说,讲故事的过程也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如此。

(二)“为什么”“讲什么”

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弄清楚理论的内容“是什么”,更要让学生搞明白“为什么”,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理论的认同。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故事。因此,要讲清楚“为什么”,就必须对形成理论过程中所出现的人和物的故事进行生动叙述,这样才能使抽象的理论鲜活起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故事的选择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清楚故事的内容是否和课程紧密关联。广西故事丰富多彩,不可胜举,要如何选择才能够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呢?首先,在筛选故事上,教师要紧紧围绕教材这个中心,故事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万不可本末倒置,把“概论”课上成没有政治性和理论性的讲故事课,消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意义。也就是说,不能光有故事而没有理论,也不能光有理论而没有故事。其次,在内容方面,广西故事的内容要具有真实性。情之所动,在于真实。只有真实,才能够使历史细节真实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使心灵产生震撼。由此可见,教师在选择广西故事时,要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准备,故事在于精而不在于多,要时刻谨记所选择的广西故事是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三)“怎么讲”

要讲好广西故事,除了要把故事表达清楚外,还要有精巧的课堂设计。首先,教师要有问题意识。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把广西故事和“概论”课的内容进行关联,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使故事的价值和课程的内容紧密结合,可以是由故事导出内容,也可以是由内容引出故事。其次,学生要通过团队协作来讲好故事。让学生讲故事并不只是为了“讲”,更重要的是为了“想”。从课程性质来说,“概论”课的理论性较强,对于理论基础较弱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团队协作能够使他们更快更好地汲取知识。同辈群体之间可以在交流和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些零星的火花也许就能够启发他们获得一些感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自主地思考问题,进行联想和逻辑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最后,要利用多种媒介和手段来讲好广西故事。讲故事主要靠语言,但是这不是唯一的手段。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讲好广西故事,比如多媒体技术、VR虚拟环境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就是能够通过图片、画面、声音以及配乐等营造故事的现场情景和感性体验,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升华思想认识,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广西故事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

(一)总体思路

梳理历史长河中的广西故事,充分发掘故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价值,并使之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根据“概论”课教材的章节设置,将广西故事与章节内容相匹配,形成相应的目录(如表1所示)。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把广西故事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各个环节中,增强高职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二)教学实例

本部分以“概论”课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例,就广西故事如何融入本章进行三个课时的具体呈现。

该章是“概论”课教材的最后一章。其学习目标是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课前以学生为主,进行研学讨论。教师提前一周的时间,通过超星学习通发布研学讨论的任务。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渠道搜索关于“百色起义”的故事,每个小组准备5分钟的发言,简要介绍百色起义的背景、过程以及在讨论中的感受,并将成果做成PPT,在上课时公开宣讲。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能够更深刻地了解百色起义的过程,并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课上聚焦、深化和落实本章的核心内容。具体如下:

(1)学生分享研学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导出授课主题。(40分钟)

请小组成员通过PPT展示和分享“百色起义”的故事背景、过程以及感受。在分享的过程中,全班所有學生对其成果进行评分,分数计入实践教学成绩。学生分享结束之后,课堂由学生主导转为教师主导。教师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之后,提出问题:“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广西为什么能够在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的领导下取得百色起义的胜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结合百色起义的背景以及过程,指出百色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旨在反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武装夺取政权的一次成功的军事暴动,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走群众路线,最后夺取起义的胜利。而这些,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做到。这个问题也为课堂内容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

(2)学生观看视频《广西战役》,进入授课内容。(20分钟)

《广西战役》讲述了1949年11月—12月,国民党桂系军阀企图以盘踞多年的广西为据点,与解放军决一死战。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广西战役的胜利,广西实现解放。

通过这个故事,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通过对比分析法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有什么不同?”在学生进行思考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强调: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实践,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使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通过与国民党的比较,学生可以得到深刻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政党,而国民党只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重要论断,并强调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通过这个总结,继续引出本部分的重点内容。

(3)学生观看视频《中华大家庭——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伟大的变革——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从广西镜像感受时代变迁》的内容,深化主题。(40分钟)

视频《中华大家庭——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概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和成就,表现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带给民族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视频《伟大的变革——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从广西镜像感受时代变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为历史背景,用一幕幕鲜活的广西镜像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改革开放带给广西的时代变迁和快速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创造性地解决民族问题的过程中所探索出来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教师提问:“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可知,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教师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理路来分析这一问题。首先,教师先讲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依据,强调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无产阶级只有建立代表自己利益的先进政党,才能够完成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在此,教师结合广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成立的故事进行讲述,使学生能够更加理解这一理论。其次,教师把这一理论的内容根植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通过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广西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相连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者和发展者,进一步总结本课重点内容:“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4)通过回应社会重要关切问题来收课。(20分钟)

讲述两个故事:《向死而生—— 三位年轻共产党人的故事》《用大爱守望春天—— 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广西检察干部何文凯一家》。这两个故事讲述了共产党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做出奉献,不怕牺牲。(下转第118页)(上接第87页)但是,现在社会上却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思潮和观点,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比如历史虚无主义,他们“虚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虚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等,他们的目的是使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抵触情绪和敌视心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论功底较弱,对一些社会观点缺乏明确的分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增强课堂的现实针对性,坚定学生爱国爱党的信念和“四个自信”。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内容。结合笔者所教的广告专业的学生,让他们以课堂上所讲的广西故事为素材进行漫画创作,把优秀作品共享到超星学习通上,并且择优选择2~3个作品在课堂上展示。这种别开生面的课后作业,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

廣西故事应该在广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打造教学流程、锤炼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估等一系列教学构思,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教学相长,既能够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表达方式,也能够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广西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传承和弘扬,从而为新时代讲好广西故事,建设好思政课这一关键核心课程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4.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2019-12-11].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1/c1053-30286253.html.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广西红色文化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机制和路径”的研究成果(2019B116);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广西故事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GXGZJG2020B031);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建设项目(KCSZ2020024)

【作者简介】黄森曼(1982— ),女,广西河池人,硕士,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