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科教师培养背景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20-04-06饶满萍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摘 要】本文基于全科教师培养的背景,针对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中生源质量整体不高、教学实践技能课程的师资不足、课程体系缺乏融合与渗透等问题,提出提高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引进與培养并举,加强教学实践技能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体现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整体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探索全科模式下分方向培养。

【关键词】全科教师 高职小学教育专业 分方向培养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9-0017-03

小学全科教师最早出现是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较为完整地提出要针对小学教育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全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但是,究竟什么样的小学教师才是“小学全科教师”,目前没有公认的标准,无论是从内涵还是外延上,关于“小学全科教师”的界定似乎尚未达成共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全科”是相对“专科”而言的。

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属于国家控制专业,是我国现阶段特定情况下,为了缓解农村小学师资严重不足而开设的专业,具有特殊的历史使命。以广西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为例,几乎都是以培养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为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全科小学教师,既是历史的需要,也是我国全面推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需要。本文分析全科教师培养背景下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提升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一、全科教师培养背景下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课题组对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研,旨在了解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情况。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遇到较多的困惑和障碍。

(一)生源质量整体不高

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要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综合素养。但是,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生源整体质量不高,学生在中学阶段基本的语言知识储备不够,艺术素养有待提高。课题组对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来源地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基本来自农村,而农村生源在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如欠缺音乐、美术等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实践技能课程的师资不足

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普遍缺乏能胜任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师资,尤其是教学实践技能课程的师资极为匮乏。综观国内各知名师范院校,承担教学设计或教学法类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的师资,大多具有丰富的小学一线教学经历和经验,较少是直接从师范院校毕业无相关经验的教师中选任。而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师,来自小学一线有经验的教师极少,大多是本校内部解决。课题组调研发现,某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在校生规模较大,近1800人,各类教学设计或教学法课程任课教师近20人,但有五年以上小学一线教学经历和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仅1人。

(三)课程体系缺乏融合与渗透

现阶段,全科教师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总体上呈现简单相加与合并的特点。与传统的师范专科专业课程体系相比,除了在原来的语文、数学或英语等专业课程,增加其他学科对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外,其他方面难以体现全科培养的特点。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全科”,在课程上的表现就是“科目”多,但体系并不科学。现行模式下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虽然统一,但各科之间缺乏融合与渗透。以教学设计或教学法类课程为例,几乎所有的学科教学设计与教学法课程都有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通用技能的内容,涉及本学科教学设计特殊要求的部分其实并不多。由此,很多的公共内容是重复或相同的,甚至有的内容在不同学科中观点与表述截然不同,导致学生无所适从。这样不仅造成课时大量浪费,而且极大地降低教学实效。

(四)培养模式实效不高

对某新设小学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三年级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现阶段高职院校全科教师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的实效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该校目前尚无毕业生,部分学生反映,由于在校期间学校的专业技能教育几乎是缺位的,因此在顶岗实习中,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班级管理工作大多是从零基础开始。这也许是以培养全科教师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常见却又很难解决的问题。

二、全科教师培养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现阶段,除生源质量问题因各种原因难以解决外,高职院校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引进与培养并举,加强教学实践技能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践技能课程教师,一般要有一定年限的小学一线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技能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与培养并举,才能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引进方面,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可以采取聘请在职小学教师、劳务引入离退休教师、全职调入高水平的一线教师等方式。第一,从现任小学一线教师中遴选部分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小学一线教师都要坐班,如果采用兼课的方式聘请,需要高职院校与相关小学协商。这些教师既可以作为教学实践技能课程的指导教师,又可以在学生见习与实习期间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第二,从新近退休的、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小学教师中遴选。这类教师没有现职教学任务和工作的限制,在身体许可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可以与其签订劳务合同,让他们加入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践技能课程的师资队伍,全职指导学生。第三,从小学调入符合一定条件的高水平的一线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在岗在编的全职专任教师。这种师资引进涉及的问题较多,多数高职院校不倾向于采纳此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却是稳定教学实践技能课程师资队伍、强化专业师资的有效方式。

培养方面,高职院校自身培养专业师资是合乎专业发展要求的长远之计。就教学实践技能课程教师而言,学校应让准备从事或正在从事教学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却缺乏实务经验的教师,通过实践挂职锻炼的方式,成长为能胜任這些课程教学的教师。高职院校可以与某些高水平的小学合作,通过协议或其他柔性方式,共同培养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践技能课程师资。双方共同选定部分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小学一线教师,指导教学实践技能课程的任课教师。

(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体现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整体性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要解决总课时规模下各专业课程的统一、协调与渗透问题。以教学设计或教学法类课程为例,学校可以将教学设计或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定性为教学设计或教学法的基础或前置课程。该课程主要解决小学各学科课程教学设计或教学法基础的知识与技能问题,宏观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要求,中观或微观的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设计与突破、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手段的选择与使用、教学设计文案的撰写,等等。

在教学设计或教学法类课程的基础性或前置课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教学设计或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其次要解决各具体学科中体现特殊或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法要求的内容。经过分析,这类非共性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法的内容总体并不多,在课时的安排上,应重点倾向于课例学习与分析。因此,教学设计或教学法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不一定要在各学科中作为独立课程来讲授,可以在“小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综合类课程中讲授。

在“小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综合类课程中,教学设计或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部分,应设置为课程的第一个模块。该模块的内容包括教学设计与教学法的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的要素与要求等。其后的各模块中,应以小学学科为依据,设置不同的模块,分别赋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实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实践”“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实践”等名称或类似的名称,将现行各具体学科教学设计与教学法的课程,以实践模块的形式,并入综合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法课程。这样处理的优点是,学生对教学设计或教学法的认识是统一且一致的,不会出现不同学科的教学设计理论差异过大、做法迥异的情形。而且,可以大幅减少课时,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设计或教学法课程的综合设计与实施,确保了该课程的统一性与整体性。综合架构下的“小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对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其他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起到参考作用。此外,在教学内容的统一与整体化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创新限选课程体系,设置若干课程组,包括艺术、美术、音乐、体育、外语、中文、数学、舞蹈等课程组,供学生选择。学校通过开设与学习限选课程,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探索全科模式下分方向培养

全科模式下分方向培养,是指调整课程安排,在学生具备小学全科教师的基本能力甚至在学生无法具备小学全科教师基本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分方向培养,发掘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具备基础的专业能力,强化优势能力,提升弱势能力。

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小学全科教师” 的能力与素质条件,但现实中一些学生难以全部具备。因此,应当在尊重现实、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创新专业分方向培养。从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的岗位需求出发,应明确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编制分方向培养方案,分方向构建课程体系,实现学生的师德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小学教师岗位的深度融合和零距离对接。

1.课程实施的设想。在固定时间段,如每周的上午,安排学生学习基本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国家要求的公共课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专业课程。集中时间,如每周的下午,安排学生按照所选的限选课程组,开展传统师范专科各专业的学习与培训,具体如下。

(1)语文方向。限选的语文课程组以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需求为原则,合理重组与调整大专层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形成全科教师模式下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特殊课程组。周一专修现代汉语;周二专修逻辑与古汉语基础,其中古汉语基础以学习基本古汉语知识为主,不一定要开设繁杂的古文学课程,因为小学一般不会涉及太多的古文学内容,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周三安排写作课,教授与学习基本的写作理论和方法,写作的实训密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学习写作小学学段要求的各类文章;周四进行口语训练;周五综合实训。

可以在语文方向下另设分支方向,专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与指导技能。例如,可以构建以推广绿色海量阅读为主的课程体系,鼓励与引导学生掌握绿色海量阅读的基本理论与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绿色海量阅读指导与干预能力、绿色海量阅读实施保障能力、绿色海量阅读与高效课堂建设一体化能力,以及构建多元主体参加全程阅读质量与效果评价机制的能力。

(2)数学方向。周一学习高等数学,高等数学要求以实用与够用为限;周二学习小学的现行教材,使学生熟悉小学教材的体系构造与各学段的要求;周三学习小学数学竞赛的知识与辅导的技能;周四、周五进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促使学生既具备全科小学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又具备接近数学(或应用数学)大专专业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3)英语方向。周一下午学习阅读课程,周二下午开展口语实训,周三下午开展听力实训,周四、周五开展综合实训。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的英语水平可达到高职院校的要求。

(4)音乐方向。喜欢音乐且具备一定音乐能力基础的学生可以专门辅修音乐课程。周一下午全部进行乐理学习,周二视唱学习,周三器乐学习,周四、周五综合实训,包括简单的作曲、合唱组织与指挥、小型乐队的活动与组织等。

(5)其他方向。学生可以在每周的下午专门学习舞蹈。例如,周一、周二下午专门进行舞蹈理论学习和形体训练,周三学习与实践编舞,周四、周五综合实践。如此坚持,学生可以胜任小学的舞蹈类课程教学。

2.班级管理的改革。分方向培养必然面临班级管理的问题。学校可以采取行政班与专业班结合的管理模式。

在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内,为保持学生学籍的稳定,行政班建制保持不变。在分方向授课时段,按专业班考勤与考核,考勤考核情况与行政班考勤考核合并。专业班与行政班的关系是,行政班是基础,专业班是机动的。

行政班是基础,学生的综合管理以行政班为单位,行政班上课的内容以公共性的各类课程为主,也包括教师资格证考证培训等。班级生活、社团管理、评优评先等均以行政班为基础。专业班则以学习特定专业课程内容为主,专业班组成可能较为复杂,学生可能来自同一年級不同的行政班,甚至可能来自不同年级。专业班不涉及学生的综合管理与评价,而仅注重该专业课的学习与评价。只是专业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业评价最终均需返回行政班,由行政班登记汇总专业班相关学生的学业情况,并纳入行政班学生的综合考评。

3.培养效果的证明。分方向培养模式下,既要从学业证明上体现全科教师的素养与能力,更要展示分方向培养的成果。一种做法是,在学生学历证书之外,另附单独的学生依据兴趣、爱好与能力专选的专业课程的成绩单,与学历证书一起,证明学生的学历。另一种做法是,在毕业证背面专门打印上学生在校期间选修的业务课的成绩,加盖学校的公章。以此证明学生在全科教师培养背景下,修完了国家要求的所有课程,拿到了毕业证,同时也证明,学生在具备全科教师能力与素质标准的基础上,在部分专业领域具有特长与较强的能力。选修课程成绩的证明,可以让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根据需要选录具备某类专业特长的教师。

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是一种特定的历史存在,其培养人才的模式也是特定的,因而应体现特殊历史阶段性的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全科教师背景下的分方向培养是现阶段可以大胆探索的一项创新举措。该举措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切实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整体培养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妍.小学全科教师:内涵、价值及培养[J].教师教育论坛,2018(6).

[2]吴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实训课程体系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9(9).

[3]郑洁.关于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推行双导师制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6(8).

[4]李红梅.新课改视域下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5(2).

[5]金建生.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理论趋向[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9).

[6]张献伟.优化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策略的三个建议[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18(1).

[7]卢新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路径探析[J].广西教育(高等教育),2017(10).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资助经费重点课题“我区小学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的研究”(2019A037)

【作者简介】饶满萍(1972— ),女,汉族,安徽望江人,本科,北海职业学院教师,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