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研究
2020-04-06贾世骥
贾世骥
摘要: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是计算能力,计算贯穿数学学习的整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信息化愈来愈发展的阶段,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在教师逐步的指引下,计算能力增强,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转化学生的数学思考角度。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丰富教学形式,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增强计算能力,为教师和学生带来便利。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研究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教师不断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植入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测评,教师可以直观的看到学生的不足,同时学生也能清晰认识到自己的计算水平,从而专项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展填充式教学,启发学生的计算能力;借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充沛的计算题库,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通过评价,反馈信息
由于新冠肺炎的爆发,学生不能及时返校与教师进行面对面授课,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也由此被压缩,于是教育部开展“停课不停学”,教师积极响应借助信息技术及时开展线上教学。在线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评价,探讨学生的计算水平及不足之处,及时反馈学生在家学习时的情况,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有大致了解,可以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接受教育提供辅助工具,改善学生的计算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网上发布计算题,组织学生自由完成作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提交作业,此时教师可以在线上直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学生可以迅速知道自己的得分及出错的原因。教师在网上发布习题,可以直观的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在计算时存在的问题,比如学生在计算时粗心,没有准确对齐分位数,误将十位数写到百分位,结果导致计算失误。通过自我测评及时将学生的信息反馈,得到最准确的学习情况。教师在线上授课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案,以至于能让学生在计算方面的水平有所改善。
开展连线匹配式教学
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在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节奏也越来越频繁。在数学课堂,教师融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展连线匹配式教学,增加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为学生练习数学计算增加趣味。学生在欢快的情境里计算能力的提高更为明显,学生会更加专注地观察计算的步骤是否合理,以便更快的算出答案。
例如,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作业帮口算APP、101PPT)将计算蕴含在连线匹配,找到相对应的式子与结果匹配可以消除:左边是算数的式子,右边是计算结果。学生通过计算,将相对应的式子与结果相匹配将其消除,学生一步一步计算得出答案就像在游戏闯关时一步步攻克难关,将游戏通关。连线匹配就相当于是一款游戏,学生在第一关时遇到的题目都是最基础的,当学生将第一关攻克再逐步将题目难度提高,越到后面题目越是困难,需要学生付出的耐心更多,对提升学生计算水平也是逐级增强。在基础的題目下学生体验到汲取胜利果实的喜悦,学习热情高涨,学生的计算水平得到提升,学生在这种模式下乐于计算、爱上计算。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计算的练习,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下,计算能力有了质的突破。
通过题库,提高计算能力
算数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打造丰富的计算习题量。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针对的选择习题开展练习,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在网上收集许多关于计算方面的习题,习题的种类也是丰富多样,里面包含加法、减法,也有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涵盖在其中,更有甚者包含着方程式的计算,让学生体验到多种计算方法,增强自己对计算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教师将收集到的习题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学生在丰厚的题量里寻找适合自己的试题加以练习,对自己在计算方面的薄弱点训练,改善自己的计算能力。教师收集充足的计算习题,将题库发给学生,对于计算能力弱的学生,可以不断反复练习,直至计算能力提高为止。
结束语
在爆发了新冠肺炎的背景下,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学生与教师实现了不用面对面的教学。在教学课堂结合信息技术,丰富了学生的课堂体验,学习热情也会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在课堂反复为学生提供计算试题,锻炼学生的计算水平,增加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学生看到数字可以快速且准确地得出结果。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不断督促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监督,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生荣.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教育革新,2020(8).
[2]孙伦敏.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
[3]吴庆鑫.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20(12).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东邢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