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州特色现代学徒制探讨

2020-04-06潘旭阳史庭宇廖波光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政府主导现代学徒制

潘旭阳 史庭宇 廖波光

【摘 要】本文分析柳州市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及面临的问题,阐述柳州特色现代学徒制萌芽、探索、形成、深化四个阶段的形成过程,论述其构建完整的政策体系和有效运行机制、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行动计划、形成高职牵头下的中高本协同发展方略等实施举措,并从形成柳州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理论、建立政府主导的现代学徒制政策体系等方面总结其特色与成效。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柳州特色 政府主导 国际化特色  中高本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3-0028-03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柳州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和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关键战略,作出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的重大决策,积极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迈进,因此对劳动者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学校单一主体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问题,柳州市抓住全国上下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契机,通过两轮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国际引领、高职牵头,中高本协同发展”的柳州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柳州市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及面临的问题

(一)柳州市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柳州市三类产业齐全,有完整的产业链,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人才需求。目前,柳州市共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25所、在校生10万余人。其中,高职院校4所,中职学校21所,主要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铁道信号等100多个专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符合广西柳州汽车城和现代制造城需求的专业体系。产业与专业的适配使柳州校企之间保持长期稳定的人才供求纽带,为柳州市实施现代学徒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柳州市实施现代学徒制面临的问题。具体如下:

1.现代学徒制政策体系缺失、运行机制不健全。在现代学徒制相关激励政策、法律支撑等外部支持环境不完善的背景下,需要落实学徒的学生、企业员工双重身份,明确企业与学校同为育人主体的法律责任,解决校企双主体教学运行机制构建难和运行不畅的问题。

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不完善,存在标准的引入、内化、输出的问题。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缺失前提下,如何将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徒培养标准进行本土化改造,同时,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如何将柳州的标准(含人才培养标准和企业标准)推向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挥国际引领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统筹协调机制有待完善。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如何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协调各级学校及其合作企业整体有序地开展学徒培养和培训,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柳州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形成过程

柳州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形成过程可分萌芽、探索、形成、深化四个阶段。

(一)“校企合作”萌芽阶段(2010—2014年)。现代学徒制实质上是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新形式。自2010年以来,柳州市就积极开展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理论研究主要聚焦在校企合作、校企对接、集团化发展课题研究,如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子课题研究任务、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广西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支持体系研究”、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柳州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研究”等;实践探索主要体现在牵头起草和落实相关政策文件。

(二)“市级试点”探索阶段(2014—2015年)。2015年初,为适应柳州市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走出去”的需要,柳州市启动了《柳州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并将国际化行动计划中成熟的项目,重新设计为柳州市级现代学徒制项目,遴选学生在装备制造业等专业集群中开展市级试点。在理论研究上,首先是在2015年度柳州职教重点规划课题中设置了“现代学徒制试点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产教平台研究”等专项研究,其次是积极申报自治区级及以上课题,如广西教改项目“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 以柳州市职业教育为例”“‘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柳州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新途径研究”“现代学徒制改革策略探索”,教育部中心所重大课题“柳州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推进策略研究”等。

(三)“国家试点”形成阶段(2015—2018年)。2015年8月,柳州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成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为了扎实推进试点任务,柳州市出台了《柳州市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依托国家、自治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利政策和柳州雄厚的工业基础,以职业教育国际化和现代学徒中心建设为抓手,借助地方财政、企业和学校投入的3313.42万元(不含投入10亿元建设的柳州市现代学徒中心),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建设,于2018年底顺利通过了国家试点验收。

(四)“广西试点”深化阶段(2018年至今)。2018年6月,柳州市又成为广西首批唯一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柳州市在扩大试点范围的同时,不断深化和推广成功经验,其主要做法被吸纳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柳州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中,相继在广西教育大会等进行典型经验分享,有力地推动了广西教育廳与柳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广西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实施进程。

三、柳州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举措

(一)政府主导制度设计,构建完整的政策体系和有效运行机制。政府积极统筹辖区内职业院校和企业,着重在探索地方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上下功夫。出台试点工作方案、学徒制企业遴选、企业师资(师傅)评价考核、“双导师”队伍建设、第三方评价考核、督查评估、激励等相关政策文件及管理制度,为推进试点城市建设提供重要依据和指导性文件,构建完整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政策体系。在制度创新的同时,还以柳州市教育局为牵头部门,形成以局际联席会议、职业教育集团、校长协作会为载体的“政、行、企、校”联动运行机制,统筹部门资源、企业资源和院校资源,筹措充足资金推进现代学徒制实施。

(二)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行动计划,促进标准的引入、内化、输出。通过持续实施“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计划,学习德国双元制和英国现代学徒制等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对引进的国际职教标准、行业企业先进标准进行本土化改造,形成适应柳州产业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养成的柳州标准,构建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柳州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伴随企业海外合作办学、创建平台(现代学徒中心)等,助力柳州企业全球化发展,实现柳州职业教育海外技术和标准的输出,引领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据统计,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开发的国际通用职教标准和教学资源纷纷被纳入国际和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和教育内容体系,其中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专业教学标准22个,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课程标准119个。

(三)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建设,形成高职牵头、中高本协同发展方略。柳州市抓住全国各地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契机,分别于2015年和2018年成功申报成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和广西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通过借鉴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国内经济先发地区现代学徒制成功经验,以产业为纽带,以国际化项目为抓手,在先进制造业、工程机械业、钢铁产业、汽车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与柳州市“5+5”产业对应的装备制造、汽车、钢铁等专业集群中遴选了中、高、本7所院校累计45个专业(其中国家试点15个、广西试点30个),整体有序地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培养了2381名合格学徒(其中国家试点1118名、广西试点1713名)。形成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职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铁职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城职院”)等高职院校的专业为龙头,衔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柳州工学院)应用本科专业,带动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柳一职”)、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柳二职”)、柳州市交通学校(以下简称“柳交校”)等中职学校专业协作育人、共同发展的方法和策略,如图1所示。

四、柳州特色现代学徒制的特色与成效

(一)形成柳州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理论。在提炼“职业学校发展与企业成长依存共进”“校企一体育人”等现代学徒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柳州市职业教育以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以及产业国际化为导向的实际,凝练形成“政府主导、国际引领、高职牵头,中高本协同发展”的柳州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指导方案。其中,“政府主导”是柳州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动力和保障;“国际引领”是柳州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方向和水平;“高职牵头,中高本协同发展”是柳州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方式和发展策略。通过国际引领,将“人才培养的特色”和“推进特色培养的策略”有机结合,在全国、广西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中独树一帜。

(二)建立政府主导的现代学徒制政策体系。具体如下:

1.出台了一系列现代学徒制政策制度,统筹推进落实。柳州市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投入足额专项资金,出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出臺学徒制企业遴选、企业师资(师傅)评价考核、“双导师”队伍建设、第三方评价考核、督查评估、激励等相关管理制度,构建了完整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政策体系,为推进试点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性文件(见表1)。

2.建立标准保障体系,保障顺利实施。一是制定学徒培养标准,明确培养目标;二是制定企业带教师傅遴选和考核标准,选拔高技能优秀企业员工作为带教师傅;三是制定学校指导教师遴选和考核标准,选拔合格的学校指导教师;四是制定企业遴选标准,严格遴选行业骨干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五是制定企业岗位技能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六是制定考核评价标准(见表1)。

(三)创新现代学徒制有效运行机制。形成了以局际联席会议、职业教育集团、校长协作会为载体的“政、行、企、校”联动运行机制,实现“三个统筹”。一是统筹部门资源,充分发挥政府行政职能作用,构建由教育、人社、财政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协同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二是统筹企业资源,依托广西汽车产业职教集团等平台,选择一批实力强并积极参与教改的柳州骨干企业作为试点单位,整合这些企业资源参与试点工作;三是统筹院校资源,结合柳州市实际情况遴选一批校企合作条件好、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依托柳州职业院校校长协作会这一平台参加试点工作。这种联动运行机制,使柳州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和全区的前列。

(四)构建具有国际化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更好地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柳州市从国际化项目中遴选校企合作成熟紧密的部分作为各职业院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巧妙地将职业教育国际化与现代学徒制结合起来。

1.校企共同开发了融入国外先进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试点院校与合作企业一道对引进的职业教育国际先进标准、行业企业先进标准进行本土化改造,强化内功,形成中国标准,如引进德国工商大会(AHK)技能认证标准、英国物流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等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成功经验,把产品、技术和服务等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本土化的实践创新,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2.校企创建了“企业主建、院校主教”的国外合作办学模式。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模式和理念、设置标准和人才规格向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为合作企业及其产品“走出去”提供技术服务,如中印尼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学院等成为输出柳州标准、引领东盟的典型成功案例。

3.搭建了现代学徒制运行平台。一是构建具有开放和共享功能的一体化实训体系,各试点院校已初步建成122个(其中国家试点55个、广西试点67个)“产学研训”实训基地;二是构建国际试点平台(现代学徒中心),如已建成柳工—柳职院全球客户体验中心印度、泰国分中心以及中俄丝路学院等12个平台;三是成立与国际职业资格认证等接轨的国际研究交流中心,如柳州市职教国际化“三大中心”—— 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交流合作中心。

4.打造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先后派出近百名教师(含企业兼职教师)到德国、英国学习,使教师专业素质迅速提高,同时开展企业师傅团队、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遴选组建,培养了192名现代学徒制“专业骨干教师”(其中国家试点92名、广西试点100名)、40名“专业带头人”(国家试点、广西试点各20名)、10名职教“行业领军人物”(国家试点、广西试点各5名)、20个“优秀教学团队”(国家试点、广西试点各10个)。

(五)产生了积极的示范辐射效应。具体如下:

1.带动专业和院校发展。迄今为止,参与试点的45个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不断延伸到其他专业,通过广西汽车产业职教集团还辐射带动柳州市25所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发展。

2.经验得到多次分享。2014—2019年五年来,柳州特色现代学徒制成功经验相继在广西教育大会、广西职教大会、广西科研促进职教内涵发展研讨会、广西年度职教工作视频会议以及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国际创新实践等研讨会上进行了分享。

3.实践成果不断推广。2018年成果在广西全区首批34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62个专业中试点应用;共计有30多家广西区内外的地市教育部门、本科及中高职院校来学习柳州市现代学徒制整体推进策略、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实践范式等方面的经验。

柳州特色现代学徒制发轫于早期校企合作、职教集团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于国家及广西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建设,是厅市共建“廣西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更是“政府领航、双元一体、教产相伴、融合发展”柳州职教发展模式的突出特色,为柳州市将来建设成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广西区政府关于印发推进柳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通知[EB/OL].(2018-09-10)[2020-02-21].https://www.sohu.com/a/253094128_100016065.

[2]潘旭阳,史庭宇.柳州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建设整体推进策略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

[3]徐荣国,阮志南.现代学徒制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实践——以柳州市职业教育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

[4]潘旭阳,等.职业教育发展柳州模式(理论篇)[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潘旭阳(1979— ),男,甘肃灵台人,柳州市教育局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教育管理;史庭宇(1972— ),男,湖南郴州人,硕士,柳州市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职业教育;廖波光(1975— ),男,广西岑溪人,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校企合作管理。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政府主导现代学徒制
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破解高职校企合作困境的政策性策略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防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当前现代农业发展实践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