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2020-04-06郭宗雨
郭宗雨
摘要:数学新一轮课改的关键在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构建知识架构,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可以从教学设计出发,促进学生由旧向新的迁移、由理论到应用的迁移、由数学学科向其他学科的迁移。
关键词:核心素养;知识迁移能力;高中数学
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其中重要的手段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知识迁移能力表现为从一种知识向其他方面的联想、联系,通过这种形式加深理解,举一反三,提高解题能力,促进应用知识能力提高,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知识迁移能力的优势
明确知识架构,增强理解 教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为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知识架构,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结成线、织成网,以增强理解、记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多角度审题,洞察问题本质,提高解题能力。
建立发散思维,形成数学思想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形成数学思维,这样学习往往会事半功倍。教师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建立发散思维,形成数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主动运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为数学学习的融会贯通打下基础。
提高数学成绩和教学成效 知识迁移在数学学习中会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另一个角度说,学生成绩的提高,证明教师的教学是富有成效的。
培养策略
加深学生对迁移能力的认识 想要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首先应当先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种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知识迁移的应用形式,认识迁移能力的重要作用,养成主动进行知识迁移能力的习惯。例如,在教授随机抽样这一知识点时,它的概念较为抽象,也难以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掷骰子,选取学生做值日等常见事件发散学生思维,引发思考:掷一次骰子,可能出现什么数字,出现某种数字的可能性是多少?怎么确定的?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将会发现在随机掷骰子中,每种数字出现的可能性都是六分之一,从而学生可以理解概念中提到的每个单位有同等机会是什么意思。由此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认识,体会知识迁移的作用,使学生有成就感,提高数学学习的信心。
引导知识迁移的方向 数学是各个学科的引领者,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知识迁移的方向,如由旧到新,由知识到应用,由单一学科向其他学科的迁移,要有效帮助学生认识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迁移活动中,熟练掌握这种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函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将知识向生活迁移,向其他学科迁移,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解题,如三角函数教学中,教师举例:有个新开发的小区有33层,每层大概有3米高,楼间距为60米,问为了在一年中都有良好的采光,应该买多少层以上才能得到这个结果。学生在初次接触这种问题时肯定会很迷惑,这就需要学生联系地理知识,知道一年中冬至这一天的影子最长,才有可能求出前楼的投射长度,从而知道应该购买的楼层高度。经过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地理的联系,取得良好的知識迁移效果。
在试题训练中形成知识迁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解题的对错,提供的解法往往也单一。讲解中往往就题讲题,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把握解题规律。因此,教师应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寻求多元化的解题思路,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例如,在等比数列的试题训练中,如求通项公式的题目中,教师可以先问问学生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什么,让学生说出等比数列公式后,从多角度为学生提供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点到解题方法的迁移,让学生更好的吸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能力,实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建立完善知识架构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知识架构的建立,散乱,零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解题时不能随时联系到相关知识,从而得不到有效解题。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总结知识,建立体系,这个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对接、知识迁移的过程。例如,在讲解如何证明空间中两条直线垂直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可以利用线面垂直、交角为90度,向量知识等多种角度、多种方式解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十分必要。从教学角度出发,数学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与教学成效的提高相关。但教师需要有计划进行训练,应从认识迁移能力、引导知识迁移方向、试题训练、知识架构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迁移技能,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范秀雄.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研究[J].才智,2020(20).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