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教材阅读策略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2020-04-06吴智萍

阅读(教学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指导阅读策略课外阅读

吴智萍

【摘要】阅读策略的教学,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教师在依据教材进行示范运用、指导练习的基础上,运用预测、提问等策略,指导学生阅读和教材相关的课外书籍,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既让阅读策略教学落地,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 阅读指导

一个优秀的读者也是优秀的语文学习者,其具备的核心素质之一就是能将阅读策略融会贯通。阅读策略,是指读者为了理解文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主动探究的过程,表现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体验。和以往的教材相比,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突出了阅读及阅读策略的运用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该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年级的上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小学阶段共四个单元),指导学生掌握预测、提问等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

然而,语文学习仅仅依靠阅读课文是不够的,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离不开学生对不同文章的阅读实践,但小学生自主选择与探究课外阅读作品的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在提取教材中的阅读策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与教材相关的书籍,在实践中运用策略、掌握策略,形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阅读习惯。中国民间故事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几乎每个年级都要学习。因此,笔者选取《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进行阅读指导,不仅贴近教材内容,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而且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学生在阅读更多民间故事的基础上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

一、预测激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预测策略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提出的,是指学生在阅读中根据有关信息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等进行自主假设,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验证假设。

1.阅读标题,预测故事内容。

在《中国民间故事》的导读课上,笔者就让学生打开目录,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题目,预测故事可能讲的是什么,然后再去阅读。为此,笔者制作了如下学习单,让学生在“预测——阅读——验证”的过程中填写: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运用预测策略来读故事,而通过对比自己猜想的故事情节和实际的故事情节,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与把握民间故事的内容特色。

2.欣赏插图,想象故事情节。

故事中的插图是在忠于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经过构思创作出来的,学生也可以欣赏插图,预测故事情节。

笔者在导读课上就出示了故事《长发妹》的插图,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再猜猜:“大萝卜有什么作用?”一时间众说纷纭,有的同学认为长发妹在山上探险,遭遇了“萝卜精”;有的同学认为长发妹在山上迷路了,又饥又渴,只能靠萝卜充饥;有的同学则认为大萝卜是某种神奇的草药,长发妹是在山上采药……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预测出了各种各样的版本。接着,笔者又提示学生:“长发妹在悬崖的石壁上发现了一只大萝卜,决定拔回家吃,却发现萝卜堵住的是个泉眼。凶狠的山神威胁她不许说出泉水的秘密,可她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告诉大家……你觉得下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有的同学认为长发妹牺牲了,成为了大家眼中的英雄;有的同学认为长发妹被救下来了;还有的同学认为长发妹打败了山神,从此再也不会被威胁了……这一个个预测合情合理,充满了智慧的火花。此时笔者再引导学生去后面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大家阅读的情绪就格外高涨。通过阅读后面的情节,学生发现长发妹并没有牺牲,而是被大榕树化成的老人所救。联系前面的情节,长发妹曾经浇灌过快要枯死的大榕樹,他们很快就能领悟大榕树是在报恩,并进而体会到“善有善报”“万物有灵”等传统的民间思想在民间故事中的体现。

3.根据情节,猜测故事走向。

在教师与学生共读故事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预测故事情节这个环节贯穿阅读的全过程。比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共读《两把宝剑》这个故事时,开头便读到皇帝有两个儿子,为了把皇位传给谁而绞尽脑汁,当“皇帝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时,笔者就停下来,让学生联系题目预测一下:“皇帝想的是什么办法?”很多学生一下就猜出这个主意和两把宝剑有关,皇帝应该是给了两位皇子一人一把宝剑,但给两位皇子宝剑后要做什么,大家众说纷纭。在激起学生往下阅读的兴趣后,笔者又继续和他们一起读到皇帝让两位皇子带着宝剑“去各做一番大事,谁做得好,就把王位传给谁”,答案就一目了然了。接着,笔者又让学生们根据故事中大皇子“器宇轩昂”“英勇无敌”的特点和小皇子“温文尔雅”“善良而富有正义感”的特点去猜测:“大皇子和小皇子分别做了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学生基本都能做到按照文章给出的线索去预测情节,预测的故事走向合情合理。最后,在读完大皇子拿着宝剑去比武来证明自己英勇无敌,而小皇子则带着宝剑除暴安良、帮助人民时,笔者又问学生:“国王听了大皇子的成果,轻轻点了点头;听了小皇子的成果,脸上逐渐露出笑容。现在,你觉得谁会获得王位?为什么?”“小皇子,因为从国王的反应来看,他更认可小皇子的做法。”“小皇子,因为和大皇子相比,小皇子的做法是在帮助百姓,而大皇子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英勇。”根据前文的情节,学生们都回答得有理有据,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一个优秀的故事是拥有严密逻辑的,其情节与情节间是环环相扣的。

二、提问启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提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强调的阅读策略。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提问,既能让他们明确阅读的目标,也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文本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1.同学间提问,引起阅读兴趣。

《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的版本很多,阅读时,笔者没有规定学生一定要读哪个版本,因此,每个同学读到的故事不完全一样。所以在阅读交流课上,笔者就设计了“好故事我推荐”环节,让一位同学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提问题。其中,有一位同学向大家推荐了《巧审“大善人”》这个故事,其他学生听到题目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大善人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要审?”“巧在哪里?”在接下来的推荐演说中,这位同学要根据大家询问的问题一一解答:“‘大善人加双引号,是因为大财主并不善良,他作恶多端,却自称‘大善人,是为了逃避惩罚。”“之所以要审,是因为这位大财主作恶多端,人们希望他得到惩罚。”“‘巧就‘巧在这位财主十分狡猾,把自己伪装成‘大善人逃避惩罚,但审问他的举人艾玉聪明机智,利用‘大善人的身份,让这位财主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就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演说的同学对自己推荐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把握,而提问的同学也对故事细节充满了兴趣,课后就会带着问题去阅读。

2.阅读时自问,养成思考习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提问。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不但可以用笔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而且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写在旁边,笔者就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比如,一位同学在读《凤栖梧桐》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批注了这样一个问题:“凤有没有把小鱼照顾好?”随着阅读的深入,他明白了:因为种种原因,小鱼失去了生命,但是它以另外一种形式——梧桐树——陪伴在凤的身边。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就养成了一边读故事、听故事,一边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并能够联系上下文找到问题的答案。

3.填写问题单,引发全面思考。

要使阅读策略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训练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来提问题,并试着在阅读中寻找答案。例如,在和学生一起阅读《徐文长买桃》时,笔者就通过问题单帮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划分到不同的阅读阶段,引导学生更有调理地带着问题去阅读故事。一位同学在读完故事后,完成了如下的问题单:

在一起交流这位同学的问题单时,同学们觉得他的第1个问题不影响理解故事,可以课后去查资料;第5个问题能帮助他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徐文长的品质,很有价值。大家还依据故事内容对第2个问题的答案进行了补充:徐文长买桃不光是为了尝鲜,还想惩罚一下这个贪心的水果店老板。如此,大家就对整个故事有了全面的把握,并知道了在阅读时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哪些细节是值得思考的。

预测和提问,是统编版教材中提出的最基础的两个阅读策略,掌握这两个策略,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阅读方法,对文章的把握也更到位。而运用阅读策略来指导课外阅读,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参与度,另一方面也落实了阅读策略的教学,培养了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独立阅读的能力,使得课内课外相辅相成,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

猜你喜欢

阅读指导阅读策略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图书馆的课外阅读指导对策
浅析高中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措施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