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话的反复结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2020-04-06彭苏华
彭苏华
【摘要】童话故事情节曲折,语言通俗易懂,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是儿童喜欢的文学形式。在童话故事中,经常使用反复结构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学中,笔者抓住这一特征,引导学生在“反复”中梳理情节、感悟形象、合理预测、智慧创编,让学生充分感受童话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童话故事 反复结构 阅读教学 创编
童话是儿童喜欢的文学形式之一。新课标确立了童话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童话占了相当大比例,三年级上册中更是集中选编了7 篇童话故事,且《习作3》的内容是“我来编童话”,《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在那奇妙的王国里”,可见童话的价值受到了重视。
童话经常采用反复结构。笔者注意到,在三年级上册中的7篇童话故事,就有5篇采用了反复结构。如果教师能从学生和童话的特点出发,抓住反复结构,引领学生厘清文脉,体味情感,练习句式,尝试创生,充分挖掘童话课文的价值,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童话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聚焦“反复”,梳理情节
新课标对小学中年段的教学要求包括:“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而童话故事的概括更需要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在童话故事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发现“反复”,并聚焦“反复”,利用“反复”出现的句段,发现异同,用图表、结构图等梳理出故事情节,了解故事发展的线索,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年级上册中的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是:“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歷程?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在文中出现4次的句子:“那一定会很好”。通过反复朗读,学生知道了这都是小种子的一次次心愿。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种子一次次实现心愿,经过了怎样的历程?并完成结构图。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借助课文结构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完成下图后,很容易进行概括:课文主要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最后变成了木地板的一段生命历程。
像这样,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反复结构,发现文章中内在的逻辑联系,帮助学生读懂故事,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内容。这样的教学,避免了繁琐的“问答式”,以及过份热闹的“表演式”,使教学环节简洁、清晰,教学目标明确、精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比较“反复”,感悟形象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品味童话故事的语言,对了解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非常重要。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中虽句式相似,但语言却有不同,常常对感悟人物形象、品味人物情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反复结构中关于语言、动作、神态、环境等描写存在的差异,并进行反复朗读、比较、品味,读中悟,悟中读,紧扣“反复”,体味情感,从而把握文本的语文价值。
譬如,课本中选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童话》中的经典之作,作者安徒生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故事的第五到第九自然段情节结构相似,都是先写小女孩擦燃火柴,再写想象到的情景。前两个自然段还写了火柴灭了之后的现实情景。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从犹豫到果断,从擦燃一根到擦着一大把,体现出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愈发深切的渴求,也反衬出了她现实生活中的痛苦,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反复结构中的变化来逐步体会小女孩内心对温暖、食物、快乐以及亲人疼爱的渴望。
三、仿写“反复”,合理预测
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儿童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会无意识地运用这一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预测,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和快乐,同时能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成了阅读的积极参与者,还成了阅读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三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是统编版教材中第一个以“预测”为学习主题的单元。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品读前两段课文的时候,先梳理故事内容:老屋助小猫“安心睡觉”,助老母鸡“安心孵蛋”,两段故事的反复结构显而易见。在此基础之上,再指导学生对后面的故事进行预测。学生抓住反复结构的特点,所做的预测精彩纷呈:
生1:“好了,我到了该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月,可以吗?我今天不小心受伤了,我需要找一个安心养伤的地方。”老屋低头看了看,微笑着说:“哦,是小狗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月吧。”一个月后,小狗蹦蹦跳跳地从老屋里出来:“汪汪,谢谢!”
生2:“好了,我到了该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冬天,行吗?我需要冬眠,可是找不到一个地方安心睡觉。”老屋扶了扶眼镜,低头看了看:“哦,是小刺猬呀!好吧,我就再站一个冬天。”冬去春来,小刺猬睡醒了,它从墙角爬出来:“谢谢你,让我舒舒服服睡了一个冬天。”
文学大师茅盾先生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童话中的反复常常是文本的精妙之处,是作者言语智慧的闪光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循着童话故事中的反复规律进行合理的预测、仿写,让学生的想象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四、利用“反复”,智慧创编
曹文轩先生说,故事是折腾出来的。故事因情节曲折而生动,情节因反复而曲折。在《习作3》“我来编童话”的教学中,笔者也引导学生利用反复结构创编自己的故事。因为反复结构,学生创编的难度系数降低了,作文内容不再空洞,情节越发曲折,主题也更加突出。下面是学生创作的习作《雪姑娘找朋友》:
冬天到了,雪姑娘穿着洁白的衣裳,跳着优美的舞蹈来到了森林王国,寻找好朋友。
雪姑娘轻轻地飘落在青蛙弟弟的门前。她轻轻地敲门,没有人答应。再敲,还是没有人答应。她叹了口气说:“青蛙弟弟不在家,我还是去找别的朋友吧。”
雪姑娘轻轻地飘落在大熊伯伯的门前。她敲了敲厚厚的门板,没有人答应。再敲,还是没有人答应。她有点儿疑惑地说:“大熊伯伯怎么也不在家?我还是去找别的朋友吧。”雪姑娘又轻轻地飘落在小刺猬的家门口。她轻轻地敲门,没有人答应。再敲,还是没有人答应。雪姑娘都快急哭了:“大家都去哪儿了呀?怎么个个都不开门呀?”
正在这时,一只小松鼠从刺猬家门前经过,连忙问:“雪姑娘,你怎么了?”“我想找朋友一起玩,可是大家都不理我。青蛙弟弟、大熊伯伯、小刺猬都不给我开门。”“哦,原来是这样啊。别难过了,雪姑娘,你找的这些朋友都去冬眠了。每当冬天到来的时候,他们就关上门,不吃不喝,也不出来玩耍,要整整睡一个冬天的觉呢。还是我来做你的朋友吧。”
雪姑娘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呀。”
就这样,学生选择了故事的主要角色,在设计一个故事时使用了之前学习过的反复结构,让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言之有物。他们还创编了很多有意思的童话故事,如《小白兔学画画》《小麻雀历险记》等等,不仅让故事结构“反复”起来,故事内容还能给人以启示。通过使用反复结构,学生把童话故事“折腾”得越发精彩,越发耐人寻味。
综上所述,在童话故事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童话故事的价值,抓住反复结构这一特点,引领学生梳理情节、感悟形象、合理预测、智慧创编,让学生感受童话的意蕴、童话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