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应用》教学与改革
2020-04-06刘洪利赵萍
刘洪利 赵萍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面向社会,以就业为导向,输送一批批具有爱国情怀、识大体顾大局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物联网作为新崛起的一个产业,物联网造就的是一个智能化的神奇世界。物联网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一个发展机遇。教育要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为此,《物联网技术应用》这门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以及实践环节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改革思路
长期以来,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室上理论课,没有实验课,教学形式单一。传统教学以知识传递为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关注不够,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差,学生学完了这门课后,仅仅了解了物联网中涉及的一些概念,没有做过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和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鉴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弱点,《物联网技术应用》以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人才为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能力培养。根据这个核心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教学方法的改革 《物联网技术应用》是32个课时2个学分,原来全部在教室上理论课,主要介绍物联网的发展趋势、物联网的组成、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传感器使用的一般原则。仅仅是教师在讲台上泛泛而谈,导致学生对这门课失去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激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这个情况, 我们引入了超星线上教学平台,上课前,教师可以投屏让学生用手机扫二维码或手势签到,大大节省了点名的时间,学生对这种新的签到方式也很感兴趣,这让乏味的课堂也泛起了生机和活力;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可以通过超星线上教学平台教师随机选人或者学生抢答两种方式选出学生回答问题,这就使得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有了互动,有了交流,不再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课下,教师还可以通过超星线上教学平台发布一些客观作业,这样学生收到作业、做完提交后,系统自动批改,还可以统计出哪些题目出错较多,这就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可以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树立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所以学校对企业的需求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和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注重动手能力培养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做了改进,之前是教师一味的填鸭式的讲授,而现在注重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重视学生的参与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引进了安芯教育的ARM智能互联实训平台,上课地点也从教室搬到了实验室。根据课题要求,学生在实验箱上动手把孤立的模块用导线连接起来,然后编写代码,调试出基本功能,最后再自由发挥一些附加功能。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思考如何编写代码才会出现想要的结果,如果出现错误,他会分析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如何动手修改等。这样一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渐渐地提高了。
阶梯式难度的考核制度 《物联网技术应用》之前一直是卷面考试,仅仅是对教材知识点的考查,卷面考试形式仅仅是选择题和填空等非常单调,没有关注学生的技能和态度,如果期末考试不及格就要补考或者重修,缺乏综合性和公平性。鉴于这个原因,考核方式改成了阶梯式难度的项目考核。首先考试课题的难度进行了大致的划分,由难度系数由小到大分为较简单、简单、难、较难四档,对应的成绩依次为及格、中、良、优秀。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考试课题,然后开始设计并搭建电路、编写程序代码、调试,做出最基本的框架后,再自由发挥设计一些附加功能,来丰富自己的课题,提升自己的成绩。如果教师觉得做得特别好的,比如有创新点或者工作量特别大的可以晋升一个档次。阶梯式难度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的付出可以直接转化成成绩,这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授适合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每门课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所以适合的学习方法也是独特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仅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之前往往都是一味的认真听课,课下认真刷题,却忽略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物联网技术应用》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学生必须要动手做项目。所以本门课的学习方法就是动手分析设计课题,动手搭建电路, 动手编程调试。
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匡江红,张云,顾莹.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实践[J].管理观察,2018(1).
[2]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