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2020-04-06张露尹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 要】本文针对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不符、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缺乏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和氛围、知识整合程度不佳、复合型人才培养不到位等不足,提出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加强对汽车就业市场需求的关注和信息收集,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推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效用;积极组织“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重视知识整合和交叉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知识与能力。

【关键词】汽车工程 应用型人才 实践与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5-0140-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我国汽车行业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6亿辆,同比增长8.83%。这加剧了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与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供应之间的矛盾,突出了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立足当前智能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化汽车生产趋势,着力培养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是有效推动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意义

当前,汽车行业迎来了重大变革,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定义了汽车生产,车联网以及无人驾驶等新兴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更是推动了汽车行业向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的发展。如果高校汽车工程人才培养还是局限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局限于原来的知识范围,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则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进行重新定义,对高校汽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组。高校根据汽车行业对于人才的新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效性,让毕业生更快地适应未来就业环境,凭借良好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推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

二、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一)應用型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不符

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变化相对较大,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很多高校由于在信息获取渠道和信息时效性把控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不能及时获取到最新最快最真实的就业市场需求信息,导致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不符,培养的汽车工程专业人才无法满足当下行业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高校在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也会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受限于合作企业的规模和水平,很多实践教学环节都集中在毕业实习阶段或者寒暑假期间。在实践教学中,往往采用师徒制教学方式,学生难以将校内学习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实现良好的衔接。与此同时,实践教学中师傅教给学生的知识都是一些经验,是零散的知识,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实践知识。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影响了汽车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缺乏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和氛围

当前高校汽车工程专业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呈现出一种单向的知识传递模式,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注更多的是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素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很少有学生主动探究汽车工程新领域的知识和内容,如车联网技术在汽车中运用的价值等。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很难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更多是“纸上谈兵”的研发人员。

(四)知识整合程度不佳、复合型人才培养不到位

汽车行业正在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对于互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尤为紧迫,这也是影响新型汽车研发的关键所在。但是当前高校在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重视知识整合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未融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内容,更多的还是着眼于本专业内容的教学。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很多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是通过自学或者在毕业后通过实践才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术的情况,但是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有的公司还需要投入较高的培训成本来培养自己的员工。知识整合程度不佳、复合型人才培养不到位成为影响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

三、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加强对汽车就业市场需求的关注和信息收集,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方向

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要求高校准确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以及就业市场需求等信息,加强对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高校可以通过构建大数据系统,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实施动态监控,及时有效地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内容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为高校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相应参考。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回访和联系,为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更为真实有效的信息。这样才能够立足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和就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和计划,从而提高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二)推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效用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应用,是培养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良好契机。鉴于传统模式下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高校应反思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探究新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交叉的方式,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师傅与课堂教学环节的教师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实现这两个阶段的有效衔接。例如,在具体实践教学时段内,师傅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具体工序或者汽车部件的研发过程,为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供相应的机会。这样能够夯实学生的汽车工程专业知识,也能够为其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三)积极组织“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活动的举办,能够充分活跃高校学习氛围。近年来,在教育部的组织和号召下,大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活动成为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高校及教师要积极组织与汽车行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并鼓励学生参加,激发学生创新热情,让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首先,高校可以采用导师制为学生配备导师辅导,帮助学生完成创新创业研究工作,提升创新创业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导师也可以邀请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和意识,在实验中提升实践能力,为其日后的工作和研究积累经验。其次,高校要立足当下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为汽车工程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其提供充足的研究物资支持。如组织“挑战杯”创新创业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变,让其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有更深的体会,在毕业之前准确地把握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以及技能准备,缩短未来岗位适应时间。

(四)重視知识整合和交叉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知识与能力

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多专业知识的支撑,因此,知识整合和交叉教学是培养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调整汽车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案,采用选修课与必修课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其未来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深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汽车工程的联系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具体运用,从思想意识和技能水平等多个维度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汽车工程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知识整合和信息交叉学习中,学生也能产生很多奇思妙想,为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综上所述,培养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对于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基于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好校企合作的有效契机,深入开展知识整合教学,能够在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中优化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邓鹏.新工科背景下电类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20(2).

[2]陈庆樟,张根华,孟杰,等.行业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践与探索——以汽车工程类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

[3]滕艳琼,唐岚,阴晓峰,等.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汽车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9(7).

[4]张锋.校企协同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交通职业教育,2016(3).

【作者简介】张露尹(1985— ),女,汉族,研究生,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心理学、汽车营销。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论汽车工程领域中CFD技术的应用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车身非光滑表面边界层流场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