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2020-04-06缪泉陆中照
缪泉 陆中照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所广西农类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学生对人文素质与自身关系的看法、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与建议等广西农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基于结论提出广西农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策:教育者要根据农类高职学生群体的培养规律制定人文素质教育策略;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部门要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革;高职院校要紧跟社会发展优化自身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关键词】农类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教育 现状 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5-0015-04
近年来,广西加快了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推进农业智慧发展的步伐,现代农业发展与大数据、云平台等人工智能的合作将越来越紧密。在这样的趋势下,农类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及科学素养的同时,应重视学生对跨学科、跨专业知识的积累,特别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培养。但是,目前广西农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重基础理论、专业技能教育,轻人文素质培养;重视科学技术教育的短期可视性效果,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长期内隐性效果,人文素质教育水平有待提高。为了解广西农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找到符合广西农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笔者对广西的两所农类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研究主要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所广西农类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调查了解广西农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过程中,对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共961人发出问卷961份,回收961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61份,有效率100%。在有效问卷中,男生所占比例为35.38%,女生所占比例为64.62%。調查问卷的题型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及不定项选择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二是了解学生对人文素质与自身关系的看法;三是了解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与建议。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的家庭环境
在对学生自幼成长的主要生活区域的调查中发现,以乡村为主要生活区域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为67.33%;其次是县(或乡镇)的街道,所占比例为23.10%;来自城市的生源仅占8.95%;其他占0.62%。对于家人是否有阅读人文书籍(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经济学、法律等类)的习惯,表示家人没有阅读人文书籍习惯的学生比例最高,达46%;表示不知道家人是否有这个习惯的学生所占比例达32.26%;表示全家(含长辈及同辈)都有阅读人文书籍习惯的学生所占比例为13.52%;表示只有父母有阅读人文书籍习惯的学生所占比例为8.22%。对于学生本人是否有阅读人文书籍这一习惯的问题,表示“不记得了,读的不多”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达60.36%;表示从来不阅读人文书籍的学生所占比例为7.28%;表示平均每学期阅读1~2本人文书籍的学生所占比例为23.62%;表示平均每学期阅读此类书籍3本以上的学生比例最低,仅为8.74%。
这方面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主要生活在乡村、乡镇,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比较少;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没有阅读人文书籍的习惯,也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习惯;学生对阅读人文书籍的兴趣不高,对培养自己人文书籍的阅读习惯也不够重视。
(二)学生对人文素质与自身关系的看法
在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概念认知情况的调查中(多选题),有72.53%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理念、人文方法及人文精神。在判断人文素质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间关系方面,有高达90.11%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关系密切,但是有区别——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高的人,其人文素质不一定高。调查中在被问及“您认为自己的人文素质如何”的问题时,仅有11.3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文素质属于“优秀”等次,有52.5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文素质属于“良好”等次,有32.6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文素质属于“一般”等次,有3.4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文素质属于“较差”等次。对于人文素质培养与自身专业知识积累的关系及对工作的积极影响(多选题),89.18%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培养能开阔眼界、培养系统的思维能力,75.95%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培养有助于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理解,75.55%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培养能影响思维的广度和深度,56.82%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培养有助于写出高水平的专业论文,仅有5%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知识的积累没有关系、对工作也没有积极的影响。对于希望通过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获得什么样的能力(多选题),83.56%的学生希望能获得把握机遇、积极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及职业综合素养的能力,78%的学生希望能获得强化自身综合素质、获得终身学习基础与动力的能力,77%的学生希望能获得感悟人生、珍惜当下、减轻焦虑、调整自我心态的能力,73.36%的学生希望能获得对当前形势与政策更深认识以及能主动营造对自己有利局面的能力。
这方面调查结果反映出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自己的人文素质离“优秀”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的学生认识到人文素质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两者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大部分的学生都对时政局势感兴趣,但关注点有所不同;大部分的学生认可人文素质培养对自身专业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期待自身人文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三)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与建议
1.对学校授课教师人文素质及相关教学情况的评价。在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中,有45.06%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吸引学生;有26.43%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的课程内容结构不够合理;有15.3%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有13.21%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的考核方式过于宽松。在学生对其喜爱的专业课(非人文素质教育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评价方面,有48.18%的学生表示其喜爱的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强、人文素质高,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及人格魅力,在授课中经常将专业知识技能与人文素质教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40.48%的学生表示其喜爱的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强、人文素质高,有一定的人文修养及人格魅力,在授课中偶尔能够将专业知识技能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有6.24%的学生表示其喜爱的专业课教师(非人文素质教育专业)专业能力强,但人文素质一般,不太重视人文知识的运用及积累,在授课中只是单纯强调专业知识技能,很少或不涉及人文素质教育;有5.1%的学生表示其喜爱的专业课教师(非人文素质)专业能力一般,人文素质较高,授课专业水平一般,但是与人文素质教育联系紧密,上课自成特色。
这方面的调查结果反映出,近一半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授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学方法陈旧,没有注重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授课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建立师生平等互动探讨的课堂文化。对于非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的其他专业授课教师而言,要想受到学生的喜爱,只单纯地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并且将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在课堂上不仅要以专业能力令学生折服,还要以人文修养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2.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评价与建议。对于所在高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对自身人文素质培养有何影响的问题,50.16%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对自身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开启自身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百态的哲学思考;41.31%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能辅助培养自身兴趣爱好,提升自身感受美好与幸福的能力;6.24%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对自身影响不是很大,如果可以,不想上与本专业课程内容无关的这类课程;2.29%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完全没有意义,选择它只是为了修学分尽早完成学业。在被问及希望所在高校多开设什么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时(不定项选择),有82.31%的学生希望能多开设一些有较高趣味性并能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的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艺术知识等内容的公共课;有71.07%的学生希望能多开设一些有一定专业性、理论性的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艺术知识等内容的公共课;有64.83%的学生希望能多开设一些立足专业领域、有一定工具性、能将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专业课;有63.79%的学生希望能多开设一些涉及所学专业领域,能将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教育适当结合、激发学生思考与讨论的专业课。
这方面的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并没有将专业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相对立,恰恰相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专业课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应该并存并且相互促进的,并且认可学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对学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大部分学生希望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公共课程在立足人文素质专业领域的基础上,能紧密联系社会发展,有较高的趣味性和一定的理论性;专业课程中有人文素质因素的农类专业知识课程能在立足专业领域的基础上,将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对专业的思考与讨论。
3.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整体环境的评价与建议。在学生对所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方式的评价的调查中,有31.1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式较少,以课堂讲授为主,而且与专业现实联系不紧密;有28.9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式较为多样,除课堂讲授外,学生社团、人文知识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比较丰富,但课堂讲授、第二课堂活动流于形式,内涵不深刻,参加后感觉没什么收获;有28.8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式较为多样,除上课外,学生社团、人文知识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比较丰富,且课堂讲授、第二课堂活动均能联系专业、联系社会实际,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有11.1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式较为多样,除上课外,学生社团、人文知识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比较丰富,且课堂讲授、第二课堂活动均与专业、社会实际联系紧密,学生主动参与性高。
在学生对所在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的评价的调查中,有50.57%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学校的整体人文素质教育氛围比较到位;有24.25%的学生认为学校不够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学校的整体人文素质教育氛围正在形成中;有21.43%的学生认为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学校的整体人文素质教育氛围很高;仅有3.75%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学校的整体人文素质教育氛围较差。
对于制约所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不定项选择),有55.78%的学生认为是学校涉及人文素质教育的各项措施较为乏力,无法吸引大量学生参与其中;有50.36%的学生认为是农类高职院校的人文氛围不浓厚,学校主流导向不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44.95%的学生认为是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训练方面的课业负担较重,导致其在人文素质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充足;有43.39%的学生认为是人文素质教育成效不明显,学校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科研团队,研究力量较为分散,没有形成人文素质教育合力。
对于学校应在提高人文素质方面加强什么工作(多选题),有66.81%的学生认为学校应收集各教学系部的相关信息,编写符合本校实际的学生人文素质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为有意向提升自身人文综合素质的学生提供建议及选择;有53.28%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大力打造具有代表性及特色校园人文景观,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建筑文化氛围,优化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有52.76%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强化人文素质科研团队的研究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依靠其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学院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有47.8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提高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质量,优化学校选课设置,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数量;有39.75%的学生认为学校应邀请在人文素质方面有较大影响的人士及团队,多开展一些有影响的人文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这部分的调查结果反映出,学校虽然比较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但整个学校的人文氛围不够浓厚,缺乏相配套的各项措施,也缺乏研究人文素质教育的科研团队,没有形成人文素质教育合力,在人文素质教育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水平方面,过半的学生希望学校能给学生提供符合本校实际的人文素质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强化人文素质科研团队的研究及成果转化能力,有步骤地提升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形成独具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校园人文景观,达到优化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环境这一目的。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可知,广西农类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文基础较为薄弱,这既与学生的成长环境有关系,也与学校的人文素质培养环境有关系;学生能够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自身有积极的作用,并且愿意接受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希望学校在现有的基础上更重视人文素質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提升。基于此,要提升广西农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在学生现有人文素质水平的基础上如何根据农类高职学生群体的培养规律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部门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革;广西农类高职院校要紧跟社会发展,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优化自身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一)教育者要根据农类高职学生群体的培养规律制定人文素质教育策略
首先,教育者应该认识到,人文素质能提升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并能为学生获得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所需要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因此人文素质的培养应当在职业能力培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其次,教育者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授课教师应针对学生人文基础较薄弱这一特点,从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入手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人文理念,并指导学生尝试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再次,教育者应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特别是专业课教师(非人文素质教育专业)应在关注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人文思维习惯,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在专业教育教学的同时向学生讲授专业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引发学生对专业发展及自身人文思考的兴趣与责任。
最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授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应加强交流,形成合力,共同开发既有人文素质内容又有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跨学科课程供学生选择及学习。在跨学科课程开发上,专业课教师(非人文素质教育专业)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授课教师可以围绕农业经济作物种植这个主题,共同研究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历史与生产生活间的关系;研究农业经济作物种植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形态的关系;研究农业经济作物种植与广西社会、经济在居民价值观形成、城市发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内容上的相互作用;研究农业经济作物种植与地域文化的共生关系,并展示与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相关的艺术创作、风俗习惯、庆祝活动、摄影等具有人文素质内涵的作品,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部门要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革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部门应针对大部分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选课及学习过程中缺乏对课程相关知识的系统了解,未能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联系不紧密、趣味性不高,对学生吸引力欠缺等问题,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进行创新性的改革。
首先,教学部门应对人文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并根据课程的内容及开设时间,为全院学生设计一份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选课指南。指南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各门课程的内容、能力养成目标、考核方式、建议阅读书目,以及此门课程任课教师团队的教学特点。同时,在各系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针对选课指南邀请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师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介绍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情况的了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择,激发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并将这种热情和创造性迁移到专业课程学习中,提升在专业学习上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教学部门要注重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内容,同时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进行模块化、项目化的尝试;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参考专业课程(非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与实践、学校教育与企业实习实践的互动方式,并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与文化事业单位的互动及合作方式进行探索,融入具有广西区域特色文化元素的课程,如“那”文化、“桂商”文化、“东盟”元素等,并定期丰富及更新,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的了解,也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树立为“建设美好广西,建设美好中国”而努力奋斗的自豪感。
最后,在课程考核上,在“平时成绩”+“考试成绩”或“考查成绩”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某项任务或作品、个人或团队完成作品设计或调查报告等方式,都可以纳入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考核方式中,让学生真正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学有所用,学有所感,学有所成。
(三)高职院校要紧跟社会发展优化自身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要提升广西农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除了依靠教育者本身的自觉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改革,农类高职院校还需要做好人文环境建设、人文素质文化活动品牌打造、人文素质教育科研团队建设等工作,形成人文素质教育合力,最终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人文素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学校的人文环境由校内建筑所体现的人文景观和校内各类人际关系环境两部分构成。学校的人文景观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它能体现学校的文化传承。在加强人文景观建设的同时,学校还应对已有的人文景观进行定期维护,并按农类特色对校园内的人文景观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域规划。同时,为丰富学校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激发校内师生人文作品创作及实践热情,可以鼓励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教师及学生积极开发与校内人文景观相关的文创产品,并择优在校内进行推广。
2.打造人文素质文化活动品牌。学生社团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实习实践之外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学校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学校人文素质培养的需要,利用学校现有的人文素质教育师资、实践基地等资源,帮助学生社团丰富其人文素质内涵,并选择部分学生社团进行人文素质文化活动品牌的孕育及打造。同时,学校可利用图书馆这一学校特有的文献情报中心,与社团进行合作,提升社团成员对人文书籍的关注度与借阅率,并通过对社团人文素质文化活动品牌打造的各项支持(含书籍借阅支持、场地支持、图书馆网站点击量支持等),带动社团成员通过阅读书籍丰富自身人文知识积累,激起身边师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加快人文知识在学生之间的传播,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培养及提升大部分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3.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科研团队建设。为更好地发挥教师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学校应鼓励人文素质教育教师组建人文素质教育科研团队,并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人文素质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及时转化研究成果并逐步应用到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实践中,逐步提升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水平。
总之,广西农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尽管目前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随着广大研究人员的努力和实践,广西农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周伟华,洪震.对高职生人文素质的调查——以浙江五所高职为例[J].职教论坛,2010(27).
[2]计洁灵.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困境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
[3]闫琳.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
[4]施瑞银,杨道忠.农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
[5]王玉辞,闫晓军.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32).
【基金项目】2018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农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2018KY1054)
【作者简介】缪 泉(1983— ),女,汉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人文素质教育;陆中照(1983— ),女,汉族,广西蒙山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语文教育、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