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功能介词“在”二语习得顺序考察

2020-04-06张成进

关键词:中心语行为主体用例

张成进

(南京审计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介词是虚词大家庭中重要的一类,介词的主要句法功能是依附于其他实词构成介词短语来引出动作关涉的对象、时间、处所、范围等多种语义成分。根据介词引进语义成分数量的多少可将其分为单功能介词与多功能介词两种,单功能介词只有一种语法意义,多功能介词同时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而又相关的语法意义。“在”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多功能介词,可以同时引进时间、处所、范围、条件、行为主体等多种语法意义,这些意义和用法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哪些先习得哪些后习得,体现为一定的二语习得顺序。习得顺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习得不同语法项目时的先后顺序,一般称之为“习得顺序”(the order of acquisition);二是指对某一特定语法项目的习得也遵循内在固定的顺序,有人称之为“习得次序”(the sequence of acquisition)[1]。我们在对多功能介词“在”各语法意义习得顺序考察时认为两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统称为习得顺序。本文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考察留学生习得介词“在”多种语法意义的习得顺序,并对介词“在”习得顺序的成因作出解释。

一 介词“在”的意义和用法

现代汉语中的“在”具有多功能性,可标记多种语义角色,体现多种意义和用法。《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 版)对介词“在”的解释基本相同,分别是“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2],“引进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时间、范围、条件等”[3]。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2001)[4],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1998)都分别指出了介词“在”可以引进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意义。但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还指出了介词“在”的第五种、第六种意义,分别是“介绍认知的主体”和“表示事情处在某一进行或状态中”[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1999)与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的观点相同,将介词“在”的意义分为表示时间、表示处所、表示范围、表示条件、表示行为的主体五个大类[6]。本文考察的目标是介词“在”的意义和用法的先后习得顺序,鉴于《现代汉语八百词》编写的初衷是“供非汉族人学习汉语时使用”,因而本文对多功能介词“在”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分类时,主要依据《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解释,将介词“在”的意义和用法分为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和表示行为主体五个大类,并依次将其记为“在1”“在2”“在3”“在4”“在5”。

(一)表时间义“在1”

(1)火车在下午三点到站。

(2)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在1”介词短语既可以用在谓语中心语之前作状语,如例(1),也可置于谓语中心语之后作补语,如例(2)。“在1”介词短语用在动词后,一般指出现、消失以及某些不明显的动作发生的时间,单音节动词限于“生、死、定、处、改、放、排”等,双音节动词限于“出生、发生、出现、发现、布置、安排、确定、固定”等。

(二)表处所义“在2”

根据“在2”介词短语修饰谓语中心语时所处的位置,又可细分为三个小类:只用在谓语中心语之前、可前可后、只用在谓语中心语之后。例如:

(3)在泳池游泳/在卧室休息/在教室里学习/在高空飞翔/在黑板上写字

(4)a 住在南京/出生在上海/生长在北京/这件事发生在教室里

b 在南京住/在上海出生/在北京生长/在教室里发生了这件事

(5)看在眼里/躺在床上/东方明珠电视塔坐落在上海/阳光照射在水面上

例(3)中“在2”引出动作发生或事物存在的处所,“在2”介词短语通常用在谓语中心语之前。例(4)中“在2”引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2”介词短语可置于动词前,如例(4)a,也可以放在动词后,如例(4)b。例(5)中“在2”引出动作行为达到的处所,“在2”介词短语置于动词后,这种语序也是汉语符合“时间顺序原则”[7]的体现。

(三)表范围义“在3”

(6)在比赛中赢得了胜利/在学习上很努力/在这方面,他很在行。

(7)驾照申领要求年龄控制在18 至70 周岁。

(8)旅客随身行李限制在二十公斤以内。

“在3”表示范围时,“在3”介词短语既可以用在所修饰的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如例(6),也可以用在动词后作补语,如例(7)、例(8)。

(四)表条件义“在4”

(9)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我军依然取得了胜利。

(10)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终于通过了考试。

(11)在大伙的帮助下,小王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在4”一般与“下”构成“在……下”介词框架,用在动词或主语前表示条件。

(五)引进行为主体的“在5”

(12)这种生活在他已经十分习惯了。

(13)在我看来,问题不难解决。

例(12)中“在5”用在行为主体前,相当于“对……来说”,例(13)中的“在5”可以和“看来”构成“在……看来”格式,同样是引进行为主体。

二 关于习得顺序和习得标准

习得顺序的考察首先是要确定习得标准,学界以往的研究常用的标准是准确率标准和初现率标准。准确率标准就是将准确率顺序视为习得顺序,准确率的计算方法为“正确使用次数/所有应使用的次数”[8]。准确率标准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出现,准确率高的语法项目被认为先习得,准确率低的为后习得,如Dulay 和Burt(1974)将准确率90%确定为习得标准[9],施家炜(1998)将80%作为习得标准[10]。“初现率标准”按照Pienemann(1998)的定义,指“一个结构第一次被系统地运用”[11]。“第一次”与时间点的确定相关,“系统运用”与公式化结构有关。因此,张燕吟(2003)将“初现率标准”界定为以某一个语法现象在中介语中第一次“有系统”的和非“公式化”的出现和使用作为参数来确定这个语法现象习得过程的开始[12]。“有系统”和非“公式化”要求某一语法结构所出现的语法环境必须多样且具有一定数量的语法规则使用。准确率标准与初现率标准各有优缺点,准确率标准无法排除学习者使用策略带来的对语料分析结果的影响,初现率标准只关注语言习得的起点而忽视习得的发展与终点。高顺全(2015)认为除了准确率标准和初现率标准,还应该将学习者的输出表现也作为评价习得情况的标准之一[13]。输出情况主要表现在中介语的输出频率、输出比例和输出分布上,将输出情况同正确率标准结合起来对习得情况进行评价会更符合实际,也更为全面。

综上,本文对多功能介词“在”习得顺序的考察将从输出情况、正确率情况与初现情况三个方面综合展开。具体操作程序是:先在中介语语料库中检索出多义介词“在”所有的输出用例,进行分类统计并评价其输出情况,得出第一组等级顺序,及输出率顺序;然后结合所有的输出用例,对其正确率与错误率进行统计,根据正确率的高低得出第二组等级顺序,即正确率顺序;再对介词“在”各个意义在语料库中的初现情况进行考察,得出第三组等级顺序,即初现率顺序;最后,综合输出率顺序、正确率顺序和初现情况,得出多义介词“在”相对客观的习得顺序。

本文使用的汉语中介语语料来自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口语语料库和复旦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暨南大学留学生来自20 多个国家,留学生按语言水平编班为四个年级,本文按照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将检索的语料分为三个等级:一、二年级为初级,三年级为中级,四年级为高级。复旦大学的留学生中介语语料按照不同的年级和汉语水平分班,本文选取了其中一年级留学生的中介语语料,作为暨南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统计分析的辅助。

三 “在”的习得顺序考察

(一)“在”的输出情况考察

输出情况主要考察某一语言项目在中介语中的输出频率、输出比例和输出分布情况。以“在”为关键词在我们所使用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进行穷尽性检索,经过人工干预去除非介词用例及“现在”“正在”“存在”“好在”等不符合样本要求的1203 条用例之后,共得到符合研究要求的介词“在”共1584 例。分类统计后发现,“在”的五个意义和用法均有输出,但输出分布很不均衡。表处所义的“在2”的输出量最多,表时间义的“在1”和表范围义的“在3”少于“在2”。而表条件义的“在4”和引进行为主体义的“在5”输出用例很少,其中“在4”共有37 个输出用例,而“在5”仅有18 个输出用例,可见各个小类的分布差别较为悬殊。

1.表时间义“在1”的输出情况

“在1”介引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1584 条“在”的总用例中,“在1”共有312 例输出,占总输出用例的19.7%。例如:

(14)那你就快点在2012 年找一个男朋友。

(15)那还好咯,我在地震前去的。

(16)呃,没有,我在十天之后,会正常的。

(17)没有,主要是一片吧,然后再配牛奶搅着喝,然后时间也不一样,在4 点到6 点的时间喝牛奶是最好的。

从“在1”输出用例来看,其输出特点是:“在1”介词短语用在谓语中心语之前的用例更多;谓语中心语以单音节动词为主,双音节动词很少;同时,谓语中心语是形容词的输出用例也出现,如例(16)中的“正常”。

2.表处所义“在2”的输出情况

“在2”表处所义,“在2”与其宾语构成介词短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这类用法输出用例最多,用法也很丰富,共出现1067 例,占全部用例的67.4%。例如:

(18)那你在中国有没有很多朋友啊?

(19)呃,还可以吧,但是我觉得我在老挝跟这里相比的话,这里比较用功。

(20)我也想家,但是也喜欢在中国生活。

(21)我住在东二三楼,313。

(22)哎,你觉得在广州的这三年半,觉得哪个地方最好玩?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啊?

“在2”不但输出比例大、输出频率高,而且输出分布也很好。就“在2”介词短语句法位置而言,有用在谓语中心语之前的,如例(18)、例(19);也有可前可后的,如例(20);用在谓语中心语之后的,如例(21)。就“在2”介词短语充当的句法成分来看也很丰富,除了充当状语和补语,更有充当定语的,如例(22)中的“在广州”在句中就是作定语。由此可见,留学生对表“处所”义“在2”用法的掌握较好,也较全面。

3.表范围义“在3”的输出情况

表示范围义的“在3”共有150 个输出用例,占全部输出用例的9.5%。例如:

(23)然后在这三天当中,可能南极会变成北极。

(24)我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不过,有时候,用我们的母语来翻译,所以,就是可以过得去……

(25)你觉得它好在哪一方面,这部电影?

表范围义“在3”总体输出量不是很多,但输出分布尚可。就句法位置来看,“在3”介词短语有用在谓语中心语前的,如例(23)、例(24),也有用在谓语中心语之后的,如例(25)。就“在3”使用的形式来看,有用介词框架的,如例(23)和例(24),也有单用的,如例(25)。

4.表条件义“在4”的输出情况

表示条件的“在4”共有37 个输出用例,占全部输出用例的2.3%。例如:

(26)在这种冒险性的情况下,我不能为所欲为地过马路。

(27)因为他们在不一样的环境下长大了,对很多东西或者事情看法不一样,所以比较容易吵架。

(28)在这个基本情况下,更有很多幸福,比如说跟朋友一起去玩,还是吃好吃的料理等等。

表条件义“在4”总体输出量很少。汉语中,表条件义“在4”一般与“下”构成“在……下/之下”介词框架,类型相对单一。留学生“在4”的输出分布也只有“在……下”介词框架这一种。

5.表行为主体义“在5”的输出情况

表示行为主体的“在5”共有18 个输出用例,占全部输出用例的1.1%。例如:

(29)在我看,跨国婚姻没什么大不了。

(30)在我看来,这次旅行比别的是最有意思的,因为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我们参观很多地方。

(31)在我爸爸看来,城市的整体是第一。

现代汉语中,引进动作行为主体的“在5”存在两种类型,一种相当于“对……来说”,另一种构成“在……看(看来)”格式。从“在5”的输出情况来看,其输出分布基本局限在后一种,如例(29)至例(31)。

以上是对多功能介词“在”的输出量情况分析统计,为直观显示这种结果,我们将这五种不同用法“在”的输出量及输出比例整理成表格,见表1。

表1 “在”的输出量及输出比例统计

由表1 可见,在我们检索的中介语语料库中,共检索到介词“在”的有效用例1584 条,在这些用例中,五种不同类型的“在”都有输出。从大类来看,表处所义的“在2”输出量最大,超过输出总量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时间义“在1”,输出比例接近20%,再次是范围义“在3”,输出比例接近10%,输出量最少的是条件义“在4”和行为主体义“在5”,均不足5%。输出用例多,输出频率高,虽然不能直接决定某个多功能语法项目习得先后顺序,但输出量的多少可以视为判断语言项目输出情况好坏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以上统计的“在”的输出量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第一组习得顺序,即输出率等级顺序:

在2>在1>在3>在4>在5

(二)“在”的正确率考察

准确率,也叫正确率,其计算方法为:正确使用次数/所有应使用的次数。Dulay 和Burt(1974)将准确率90%界定为习得标准,因为这个比例靠近100%[14]。Vainikka(1994)、Ellis(1988)、Andersen(1978)分别以60%,75%,80%作为习得标准[15]。施家炜(1998)则选择以80%作为习得标准[16]。本文采用80%的准确率作为考察介词“在”的习得标准,但并不意味着达到该标准就一定算习得,达不到就一定算没习得,因为确定哪种比例作为标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以80%作为准确率标准至少可以说明,达到了表明习得情况较好,没达到表明习得效果尚不理想。

经过对中介语语料库中的1584 条有效输出用例进行统计后发现存在259 条偏误用例,占总数的16.3%;正确输出用例为1325 条,正确率达到83.6%。如果以正确率80%为标准来判定留学生已习得某语言现象的话,那么留学生在习得介词“向”时的正确率已超过这一标准,因此从总体上看,留学生习得介词“在”这种语法现象较好。数据直观统计见表2。

表2 “在”的正确率情况统计

由表2 可见,“处所”义“在2”输出偏误数量最多,达到129 条,但又因为它总输出率高,所以其正确率仍然排在第一,达到87.8%,可知留学生对“在2”的习得情况良好。时间义“在1”以76.6%的准确率排在了第二,范围义“在3”以74.7%的正确率排在第三,条件义“在4”以67.6%的准确率排在了第四,行为主体义“在5”以61.1%的准确率排在了第五。除了处所义“在2”,其他意义的介词“在”都没有达到80%的习得标准,同时,条件义“在4”和行为主体义“在5”还体现出低输出率和低准确率特点,说明留学生对“在4”与“在5”的习得情况很不理想。

通过对“在”的各个意义和用法的正确率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可以从正确率方面得出多功能介词“在”的第二组排序:在2>在1>在3>在4>在5。

综上,根据表1,我们从输出率方面得出一组输出率顺序:在2>在1>在3>在4>在5;根据表2,我们从正确率方面得出一组正确率顺序:在2>在1>在3>在4>在5。两组顺序进行比较后可知,多功能介词“在”在输出率顺序与正确率顺序方面体现出一致性。

(三)“在”的初现情况考察

前文已述,本文关于“向”的习得顺序考察综合采用输出情况、正确率情况与初现情况三个标准。初现率标准关注的是习得的起点。初现率标准是以某一个语法现象在中介语中第一次“有系统”而非“公式化”的出现和使用作为参数来确定这个语法现象习得过程的开始(张燕吟,2003)[17]。“有系统”是为了保证某一语法项目所出现的语法环境必须是多样的,非“公式化”是为了保证某一语法项目的使用不要出现公式化、固化的倾向。二语学习者输出“有系统”而非“公式化”的语言项目是研究者判定学习者开始具备使用该语法项目规则意识的重要依据。当然,“有系统”而非“公式化”语言项目输出还需要数量的保证,如输出用例太少则没有统计学意义,也就不具备初现率的有效参考价值。为了增强可信度,我们进行多功能介词“在”初现情况统计时,以某一意义和用法在中介语语料库中至少有10 个以上输出用例为底线。

本部分进行介词“在”初现情况的统计,选取暨南大学口语语料库,同时还选取复旦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的初级、中级阶段部分。通过对所选取中介语语料的统计分类,得出多义介词“在”各意义和用法的初现情况,见表3。

表3 “在”的初现情况统计

由表3 可见,初级阶段,处所义“在2”的输出数量占绝对优势,达到603 例;时间义“在1”160 例排在第二;范围义“在3”61 例排在第三;而条件义“在4”与行为主体义“在5”竟然没有一例输出。这说明,留学生最熟悉并且最先掌握的还是介词“在”的表处所义用法,即“在2”。而表条件义“在4”与引进行为主体义“在5”对留学生而言相对陌生。到了中级阶段,介词“在”的输出状况有所改变,五种用法都有用例输出。但总体来看,介词“在”各意义和用法的输出趋势仍然沿用初级阶段,表处所义“在2”的输出数量仍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时间义“在1”和范围义“在3”,输出最少的还是条件义“在4”与行为主体义“在5”。虽然“在4”和“在5”的输出用例分别只有37 例、18 例,但还是具备了统计学意义,因而并不影响结论的定性。根据初现情况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出介词“在”的第三组习得顺序,即初现率顺序:

在2>在1>在3>在4>在5

四 介词“在”习得顺序成因考察

上文从输出频率、正确率、初现情况三个方面对介词“在”的二语习得顺序进行了排列。下面我们从语法点使用特征凸现度、语法点认知难易度方面对介词“在”习得顺序成因进行分析。

介词“在”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输出用例出现明显不均衡主要与语言项目使用特征凸现度与认知难易度相关。周小兵等(2010)指出,“语法点的使用特征越凸现越容易学习;否则就难于学习”[18]。施家炜(1998)也认为,“认知难易程度在习得顺序成因中占优势地位,制约着习得顺序”[19]。处所义“在2”引进处所,处所义相对具体,使用特征凸现度高、认知难度低,易掌握。时间义“在1”在输出率、正确率与初现率三个方面都低于处所义“在2”,因而习得顺序排在“在2”之后,原因在于“在1”在使用特征凸现度与认知难易度方面要高于处所义“在2”。首先,就具体可感性而言,时间义“在1”低于处所义“在2”。其次,时间义“在1”使用时类别较多,单就“在1”介词短语作谓语中心语之前的状语就有如下四种:有“在+时点词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点;有“在+……的时候/时/之前/之后”,表示事情发生的特定时间;有“在+……同时”,表示一件事与另一件事同时进行或发生;有“在+……里/中/外/上/期间”[20]。邓守信(2003)在分析对外汉语语法点难易度时指出:“结果越复杂,困难度越高。”[21]表时间义“在1”类型多样,构成的介词框架复杂,使用特征凸现度、认知难度高,因而习得顺序排在时间义“在2”之后。而条件义“在4”与行为主体义“在5”(“在5”引进动作行为主体,行为主体义实质就是一种视角义)的语法意义由时空义“在1”和“在2”虚化引申而来,意义更为抽象。“若语法结构有引申义时,困难度增高”[22]。认知难度高、使用特征凸现度低,则不易掌握,因而初级阶段“在4”“在5”没有输出用例,直到中级阶段才有少量用例输出。

综合输出情况、正确率情况与初现情况的结果可见,三者在多功能介词“在”的习得顺序方面体现得较为一致。“在2”的输出率、正确率、初现情况均处于领先地位,可以确定其在习得时间上最靠前。时间义“在1”和范围义“在3”的正确率和初现率比较接近,只是输出用例远不及“在1”,因而“在3”排在“在1”之后。而条件义“在4”与行为主体义“在5”无论在输出率情况、正确率与初现率方面都落后于时间义“在1”与范围义“在3”,更落后于处所义“在2”,因而在习得顺序上排在“在1”和处所义“在3”之后,当然更排在处所义“在2”之后。因此,综合以上各种情况来看,多义介词“在”的各意义和用法之间的客观习得顺序应该作如下排序:

在2>在1>在3>在4>在5

五 结语

介词“在”是现代汉语中典型的多功能虚词,可以标记多种语义角色。本文基于二语习得顺序视角将介词“在”的用法归纳为五种,即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和表示行为主体五个大类,并依次将其记为“在1”“在2”“在3”“在4”“在5”。

习得顺序的考察必须基于一定的习得标准,常用的习得标准是准确率标准与初现率标准。准确率标准关注目的语使用的是否正确、规范,但不易排除学习者使用“公式化”策略的影响。初现率标准更注重目的语使用的创造性与自主性,但仅关注语言习得的开始而忽视了习得的发展。鉴于这两种习得标准各有优点与不足,本文又引入输出情况标准,从输出情况、正确率、初现率三个方面综合进行考察分析。通过中介语语料统计分析,分别得出三组习得顺序:

输出率顺序:在2>在1>在3>在4>在5

正确率顺序:在2>在1>在3>在4>在5

初现率顺序:在2>在1>在3>在4>在5

以上三组顺序显示,多义介词“在”无论在输出率顺序、正确率顺序还是在初现率顺序方面均显示出一致性。处所义“在2”最先习得,其次是时间义“在1”和范围义“在3”,最后习得的是条件义“在4”和行为主体义“在5”。

语法点使用特征凸现度与语法点认知难易度是形成多功能介词“在”习得顺序的主要原因。

猜你喜欢

中心语行为主体用例
浙江桐庐中学 晏铌 老师答疑
论维吾尔语中心语及其维汉翻译的作用
资费拨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语文课程三维目标新解
汉泰状语与中心语结构浅析
网络政治参与相关问题辨析
用例规约在课程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使用用例建模进行软件需求分析研究
浅谈科技文章标题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