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山生境特征的岩石园植物造景设计研究

2020-04-03张雪霏

中国园林 2020年2期
关键词:设计模式风貌植物园

张雪霏

刘宏涛*

邢 梅

吴映华夏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存环境的改变[1],人们对大自然的强烈向往和对植物的热情与日俱增,在当前构建园林城市的浪潮下,岩石园作为城市中一类以生态为主的城市公园,具有自然、生态、环保的特点,而且其因地制宜、经济易行的建设特点,别具一格的景观效果也使其成为城市公园中最具潜力的发展项目,实现了城市建设中以最小的资源、最少的资金实现园林绿化的最大效益,促进城市绿化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于岩石园的含义,岩石园被英国皇家园艺协会认为是在美学观点指导下进行不同形态石头的排列组合,并将细小、耐贫瘠的植物栽植于石缝中的景观形式[2]。国内学者苏雪痕、吴涤新、赵世伟等学者或相关部门也对岩石园进行了研究、概括,他们认为:岩石园是将岩石与岩生植物作为主体,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结合其他背景植物及水体、峰峦等地貌,以展示陡坡悬崖、高山植被、峰峦溪流等一系列自然的景观。它是自然山石景观在人工园林中的再现[3-6]。通过归纳、提炼前人观点,笔者总结岩石园是指一类以展示岩生植物抑或岩生生境为主题的专类公园,通过岩石砌叠、植物造景等来模拟还原岩生植物的特殊生境景观,具有科研、游览、科普或生态修复等功能。

岩石园起源于16世纪,最早由英国倡举并取名为“Rock garden”[7]。当时建园主要是为了引种高山植物,丰富园林观赏植物种类[8]。17世纪中叶,欧洲一些植物学家为引种阿尔卑斯山上丰富多彩的高山植物而修建了高山园[9],在高山园中,为了给生长在高山地区岩石缝隙中的矮生花卉与灌木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人们尽量模仿其原生境对其生长环境进行布置,采用自然式布局,将植物与岩石有机结合[10],现在看来,高山园即为现代岩石园的前身。18世纪,在“回到自然”口号的引领下,自然中花色艳丽的高山植物,裸露的岩石以及岩石上、石缝间植物形成的独特景观,引起了园艺家和造园家极大的兴趣。岩石园就是从这时开始在西方世界兴起的。经过不断地摸索、研究和实践,世界上许多规模较大的著名植物园,如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园(始建于1635年)、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始建于1795年)等,都辟有岩石园[11]。19世纪,植物配搭与岩石堆叠逐渐科学化理论化,19世纪末英国植物学家罗宾逊(Wliam Robinson)提出了更完善、系统的引种驯化高山植物的原理及栽培方法。在完善的植物引种驯化与高山植物与叠山艺术结合的基础上,岩石园逐渐发展起来。在这期间,普拉姆家族利用自己独特的塑石材料和精湛的堆山技巧,占据了19—20世纪英国花园山石景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2]。历时半个世纪的创作实践、总结、提高,直到19世纪40年代,岩石园这一专类园的创造才大形初成。从20世纪开始,岩石园逐渐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13]。1871年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建立了世界第一个植物园形式岩石园;1916年,美国建起了本国第一个植物园形式的岩石园——布鲁克林植物园;1911年,日本首次建成了以植物园形式建造的岩石园;1934年,中国由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先生在庐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岩石园。

岩石园在中国建立较晚,当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余树勋教授在2004年出版的《园中石》一书中提到“岩石园”在中文资料中还是一个空白[7]。通过对岩石园进行深入了解,发现当前在理论研究方面,对于岩石园的规划设计研究仍然存在资料不足的问题。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发现国内外当前对于岩石园在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在景观设计方面,国外更偏向于岩石园的基质、气候对其的影响,外界环境的侵蚀等一系列自然科学的问题[14-18];国内对于岩石园的研究着重于不同地区植物种类的筛选、种植培育[5,9,19-25],主要是偏植物方向,在景观设计方面,虽有少量对景观元素植物的配植说明、岩石的种类和作用说明[5,9,23,26-28],但内容过于简略和单一。综合文献分析结果来看,当前国内外对于岩石园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还是较少的,对于“如何设计”“为何这样设计”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在案例研究方面,当前国内建成且发展较为成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只有庐山植物园岩石园和上海辰山植物园岩石和药用岩石园。庐山植物园的建园思想是“利用地形,师法自然,依山叠石,花石结合,相夹难分”[29],上海辰山植物园岩石园建设强调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的宗旨,发掘、恢复和保护场地的自然特性和文脉,因地制宜地融入现有环境[30]。在实地考察中进一步对上述两园进行深入了解,发现当前国内岩石园设计分区时以自然式、规整式相结合为主,但对“为何这样设计”在设计中体现不够明确,缺乏科学性,此外,设计依据的模糊直接导致了植物配置的局限性和赏景时节的局限性,尤其庐山植物园岩石园,冬季基本处于闭园状态,植物完全衰败,无景可观,加之后期维护不力,此岩石园已失去了师法自然、丘壑成趣的风貌。因此,可知设计依据的科学和合理表达对于岩石园的景观风貌、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后续的科研科普都具有重要意义。

表1 我国高山植被景观风貌分析表

图2 高山矮曲林模式图

图3 高山冻原模式图

图4 高山灌丛模式图和高寒草甸模式图

图5 高寒草原模式图

图6 高寒荒漠模式图和高山流石滩模式图

因此,对岩石园“如何设计”“为何这样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深入挖掘岩石园设计依据的科学性,不仅可以填补当前国内外岩石园规划设计理论上的空缺与不足,改善当前岩石园的景观状况,推进岩石园的良性发展,而且设计理论的完善对于在城市中因地制宜建造经济环保科学的岩石园具有指导意义。

1 岩石园设计依据研究

1.1 岩石园设计依据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知名植物园岩石园进行调查分析[29,31],在图1中可以看到当前岩石园的设计大部分是以专类植物和生境特征为依据进行设计和分区的,因此,专类植物或生境特征是岩石园设计和分区的主要依据(图1)。

岩石园生境的选择以高山生境为先,因为高山生境作为设计依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实践,以高山生境为依据塑造景观可以更好地体现岩石园的早期风貌和生境特色。但真实的高山生境较为复杂,气候、温度、植物等多种构成要素不可能在低海拔地区完全复制,也不利于在城市推广建设。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以高山生境特征作为设计依据的岩石园中,或可只仿造高山生境的景观风貌,通过对地形、植物外观的模仿、替换,将高山生境景观特征融入岩石园中,使低海拔地区以高山生境景观特征作为设计依据的岩石园可展现高山生境景观的风貌特点。

1.2 以高山生境为依据的高山植被景观风貌分析

高山生境根据生长植物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类型。以我国高山植物为例,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适应顺序进行划分,可分为7种植被类型:高山矮曲林、高山冻原、高山灌丛、高山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和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32-33]。这7种植被类型对应着7种不同的生境类型。通过对以上7种类型的高山植被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各植被类型及对应的生境类型的分布范围、植物种类以及相对应的景观风貌,通过汇总得出表1[32]。

根据对以上各植被类型的分析总结,可得知各植被类型的地理特点、植物类型以及景观风貌特色。通过提取各类型的地形特点及植物组合方式,绘制出图2~6,可用于岩石园设计时对高山生境外观风貌的模仿构建。

2 基于模仿高山生境景观的岩石园植物造景设计研究

2.1 岩石园高山岩生环境设计模式研究

通过对高山植被的分析和相对应的外观风貌的构建,可以了解不同高山植被对应的高山生境的外观风貌构建要点和基本样式。通过对各植被类型的深入分析,提取各类型对应的地形、植物特点,结合已得的设计模式图,可得到表2,即关于高山生境景观风貌设计模式的应用。在建设岩石园时,可作为参考和设计依据。通过挑选合适植物,模仿设计地形,借鉴置石、植物配置,从而在形貌上尽可能地还原高山原生境景观。

2.2 岩石园高山岩生环境设计模式植物选择

通过以上研究,可得到高山植被对应的生境的特点以及如何将高山生境景观特色应用到岩石园中的构建方法。

在选择植物时,首先应了解自然界高山岩石生境植物特点。高山岩生植物种类比较单纯,优势种极为突出,如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毛茛科(Ranuncul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蔷薇科(Rosaceae)、蓼科(Polygonaceae)和百合科(Liliaceae)的属和种在高山带所占的比例较大[34]。因高山岩生植物生境恶劣,适应这类生境的岩生植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植株低矮,株形紧密,通常只能以低矮或匍匐的形式近地表层生长,或分枝紧抱形成垫状。2)根系发达,抗性较强。其植株表现出特殊形态,如垫状体、小叶性、叶席卷、莲座叶、表皮角质化和革质化等。3)生长缓慢、生活期长,基本上为多年生植物,大部分具很短的茎,茎叶伏地,叶间距短而花序极长。4)色彩斑斓,形色艳丽,在其生长期内均可保持观赏价值极高的状态。

在城市建设岩石园时,虽以高山生境作为设计依据,但限于高山岩生植物尚未完全被驯化,不易于在其他生境中生长发育、大量繁殖。因此,城市中建设岩石园在选择植物时,可根据以上岩生植物特点为依托,同时考虑科学性、美观性、植物的可得性和露地栽培的成活率进行植物选择。通过对植物种类进行替换,以模仿高山生境的植物组合形式为主,通过选择相对应、匹配的乔、灌、草,以达到和高山植物景观外形类似的植物景观效果。通过归纳总结,可用于城市岩石园建设的植物种类归纳如表3所示。

表2 高山生境景观风貌设计模式应用表

表3 岩石园适用植物表

将表3中的植物种类按高山生境景观风貌设计模式进行植物设计,可得到岩石园内基于生境特征的岩石园植物造景设计模式(表4)。

通过以上对高山岩生植物的特点分析以及对应的植物替换,最终可提高城市中建设以生境特征为设计依据建设岩石园的可行性,使得岩石园可以兼具生境特征和景观特色,实现“科学+美感”的景观设计。

3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可得到关于岩石园设计两方面的要点。

1)以高山生境特色作为岩石园设计依据。

通过调查世界岩石园的景观设计依据,结合岩石园的起源发展史,将高生境特色作为岩石园设计的依据。

2)基于生境特征的岩石园植物造景设计研究。

不同的高山植被形成了各类型高山生境,通过对各类型高山植被进行分析,得到对应的高山植被外观风貌模式图,经过分析,通过对适用地形条件、植物类型、配置要点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总结,构建起以模仿高山生境特征的岩石园植物造景设计模式;根据高山生境中常见的植物类型,对应提出可在低海拔地区生长的园林岩生植物,从而实现岩石园在低海拔地区的建设和推广。

表4 基于生境特征的岩石园植物设计模式表

将岩石园生境营造设计模式充分应用到岩石园中,不仅为植物保育提供更适宜的生长条件,还能获得更佳的景观效果,同时更能展示其丰富的科学内涵,解决 岩石园“为何设计”“如何设计”的问题。

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设计模式风貌植物园
植物园的“虎”明星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设计模式识别的特征信息分类研究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设计模式挖掘的有效性评估策略
包裹的一切
三维协同设计模式下的航天项目管理实践与展望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