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大学风景园林教育的早期发展
2020-04-03林广思
林广思
黄雯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主动或被动地学习西方的近代化改革浪潮中,现代风景园林学科概念和专业教育从美国和日本传入了中国。笔者早年的研究表明,我国最早开设庭园学的是1922—1927年间任教于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的章守玉先生,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以后,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大学才陆续开设了庭院学或造园学等课程[1];1924年余森在《科学》杂志上介绍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学科概念[2],1930年12月陈植先生在《都市与公园论》中已经将Landscape Architecture译为“造园学”[3-4]。然而,最新的文献资料显示,岭南大学在1917年已经开设了“Landscaping”(造景)课程。目前有关岭南大学历史研究的论文或专著较为丰富,但是几乎没有关于造园或园艺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希望通过文献整理,梳理岭南大学造园相关的课程设置和研究的发展过程、基本内容和特色等,进一步探讨岭南大学园林教育方面的经验。笔者相信,研究岭南大学风景园林教育的早期发展,将完善人们对于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过程的认知,同时还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岭南地区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历程。
根据岭南大学的办学情况,本文研究的时间是从岭南大学1904年开始在广州河南康乐村建立校园至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州沦陷,全校师生迁往香港复课之前。1938—1945年时局动荡,学校迁往香港复课,期间学生人数减少,专业教育和学科建设不复之前辉煌。1945年学校迁回广州后,一直致力于恢复各学院和学科设置,直至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有关科系分别并入中山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
1 岭南大学与西方教育体系的引进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一系列教会大学,以传播宗教和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岭南大学是由美国人创立的教会学校,自1888年成立后名称多次变更①,先后迁往四牌楼(今越秀区解放中路)和澳门。直至1904年,学校才最终迁回广州,在珠江南岸康乐村建设校园并开始了几十年的建设时期。由西方传教士创办的岭南大学,引进了近代欧美国家先进的办学模式,在农科建设上采用美国高等农科院校普遍采用的模式。
1907年,美国基督教会开始有计划地启动对华农业传教工作。这一年,宾夕法尼亚州立学院(现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园艺学系毕业的乔治·韦德曼·高鲁甫(George Weidman Groff)被教会派往中国广州的岭南学堂任教,成为来华的第一位农业传教士[5]。高鲁甫在任教之余还进行了种种农业活动,这些活动为岭南大学农学部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16年,岭南学校开设文理学院(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同年9月成立了农学部。1918年,岭南学校更名为岭南大学,农学部也随之更名为农学院[6]。1921年,岭南大学将其农学一部扩充为农科大学,并购买附近的山地为学校用地和农场,财政上由中国人组成的管理董事会负责[7]。岭南农科大学按照完整的农科大学编制设立,由高鲁甫任农科大学校长,下设教育部、试验部、营业部和推广部(劝农部);教育部开设田艺科、园艺科、畜牧科、蚕桑科和农产制造科5科[8]。1927年,岭南大学的所属权归国人所有,钟荣光(1866—1942)任校长。他将原农科大学改为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农学院下设田艺、畜牧、园艺三系,高鲁甫任院长。
高鲁甫教授作为岭南大学农科的筹备者、创办者和领导者,在引入西方农科高等教育模式的同时,也将风景园林学科早期的专业课程传入我国。这些专业课程均设置在其农学院园艺学系下,课程的名称和教学内容也随着院系的调整而更改。
2 造园及园艺相关课程的设置
2.1 造景和风致园艺(Landscaping/Landscape Gardening)课程
岭南学校在1917年出版的《Canton Christian College Catalogue,1917—1918》课程体系中设有一门“Landscaping”(造景)课程(图1)。“Landscaping”是文理学院的Agricultural Group的必修课,在第1学年的上下2个学期开设,每学期各1学分,每周实习2h[9]。“这门课通过适当地种植花卉、树木和灌木,让学生了解一些美化家园和公园的要求,以及不同植物的特性和组合方式(This course gives to the student an idea of some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beautifying homes and parks by the proper planting of flowers, trees and shrubs. Throughout the year the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are studied with their grouping in mind.)”[9]。这是岭南大学最早涉及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岭南大学既是美国教会所办,在学制和课程方面移植美国高校的模式,自然采用当时还盛行的“Landscaping”为该课程名称。从教学内容看,岭南大学重视教学和实践,直接引进近代西方教育中的课程。至于开设这门课的原因,可能与岭南大学农学部的教学要求有关。岭南大学农学部规定该部学生拥有一个自己的小园圃(garden),并将其在“Horticulture”(园艺学)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实践于园圃中[9](图2)。园艺学课程主要教授学生花果蔬木的栽培和贩卖方法,在第4学年开设。而在1年后,岭南学校调整了课程设置,1918年出版的《Canton Christian College Catalogue,1918—1919》中,“Landscaping”改为第1学年的下学期开设,2学分,每周讲授1h,实习2h,授课内容不变[11]。园艺学课程调整为第2学年开设,并进一步分为3门课程,与风景园林学科早期的专业课程相关的有“Garden and Orchard Management”(园圃和果园经营)“Fruit Culture”(果树园艺)。显然,在第1学年开设的“Landscaping”课程是园艺学课程的基础,也是对当时园艺学课程的补充,有利于指导学生完成花园实践。因此,岭南大学后来取消“Landscaping”课程,在园艺学课程中设置“Landscape Gardening”(风致园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图1 1917—1918年岭南学校农学部课表[9]
图2 农学部监管下的学生花园[10]
图3 1920—1920年岭南学校农学部课表[12]
在1920年4月出版的《Canton Christian College Catalogue,1920—1921》中,“Landscape Gardening”是农学部学生的选修课(图3),在第1 学年的下学期开设,2 学分,每周讲授1 h,实习2 h。在授课内容方面,“Landscape Gardening”与“Landscaping”基本相同,只是“Landscape Gardening”课程要求学生在实习中制定“Planting plans”(种植平面图),这也可以理解为该课程增加了设计图绘的专业技能的训练。此外,在课程性质设置上,由农学部必修课改为了农学部选修课。2门课程的开设情况如表1所示。本次课程体系的改革将“Landscape Gardening”设置在园艺学课程中,体现了学校对园艺学科建设的重视和完善。此外,当时的园艺学又增设了4门课程,与风景园林学科早期的专业课程相关的还有“Floriculture”(花卉学)。
表1 “Landscaping”和“Landscape Gardening”课程设置状况[9-15]
1921年,岭南农科大学成立,设园艺科。学校提供三方面的教育:一是学制四年的农学本科学程,其毕业生可以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二是学制1年的农业专修科课程,培养农场经理、农业工人和专科学校的农业教师;三是为期半年的桑蚕专修科[15]。同时,学校更进一步完善选科制,其学生在主修专业之外可另择一副修专业。“Landscape Gardening”是学制四年的农学本科教育中园艺科的选修课,其他学科的学生也可选修。在1922年5月刊登的《Canton Christian College Catalogue,1922—1923》中,“Landscape Gardening”在第2学年的下学期开设,2学分,每周讲授1h,实习2h,教学要求与以往相同[15]。当时的园艺科开设的课程增加至10门,与风景园林学科早期的专业课程相关的还有“Vegetable Culture”(蔬菜园艺)。
1927年,岭南大学收归国人所有,原岭南农科大学改组为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农学院下设田艺、畜牧、园艺三系。随着农学院建制的成熟,农学院的课程设置有所调整和增加。在1932—1933年度,农学院设有必修课程48门,园艺学13门[16]。在1932年5月出版的《私立岭南大学一览》中,“风致园艺”课程仍为园艺系的选修课,但选修这门课之前必须先选修“花卉学”课程。“风致园艺”课程还是2学分,每周讲授1h,实习3h,“讲授点缀庭院公园之大意,及选载合时花木之法。至于花木之区分,与其各有之特性,亦在研究之列”[17]。“风致园艺”课程在授课内容上基本不变,但在实习的时间和内容上有所提升,“实习时除教以栽种诸法外,各生并得略习庭院设计,平面绘图等技术”[17]。可以看出,该课程加强了对学生设计图绘等专业技能的训练。农学院十分重视实践,每项课程必有相应的实习与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园艺系同时要求学生“必须自行栽植并管理小园圃一所,俾以所得,施诸实用”[17]。这也体现了岭南大学教学中学用结合的特点,造景、风致园艺等课程实习都与生产密切结合,具有经济效益。
2.2 花卉学(Floriculture)及其他相关课程
在1920年4月出版的《Canton Christian College Catalogue,1920—1921》中,有一门“Floriculture”(花卉学),是农学部学生的选修课,非农学部的学生也可选修。“Floriculture”(花卉学)在第1学年的上学期开设,2 学分,每周讲授1 h,园圃实习(garden work)2h,教授学生挑选和养护花卉植物的方法,也讲授种植和盆栽的方法[13]。“Floriculture”(花卉学)课程于1920年秋季开始授课。而在1922年5月刊登的《Canton Christian College Catalogue,1922—1923》中,“Floriculture”(花卉学)是学制四年的农学本科教育中园艺科的必修课(表2),其他专业学生也可选修,在第2学年的上学期开设,3学分,每周讲授2h,实验室实习(laboratory)2h,教学要求与以往相同[15]。授课时间的增加和课程性质转变体现了学校对花卉学的重视。在1932年出版的“私立岭南大学一览”课程纲要中,“花卉学”是农学院园艺系的选修课,其他学院的学生也可选修,3学分,每周讲授2h,实习2h,教授“庭院花卉之实用栽培法。[17]”选修“花卉学”的学生必须先修农艺学的农学通论课程,实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花卉的栽种、选择、番植、盘栽等技法[17]。
除了风致园艺和花卉学之外,与园圃植栽相关的课程还有“Garden and Orchard Management”(园圃和果园经营)“蔬菜园艺”“果树园艺”“温室园艺”,这些课程均设置在农学院园艺学系下。“Garden and Orchard Management”(园圃和果园经营)在1918—1921年下半年开设,这门课主要研究建造商品果蔬园(market garden)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包括建造所需的设备、对土壤要求和施肥的方法。同时,这门课还教授种植早秋蔬菜和花卉的方法,具体包括种植制度、耕种方法、灌溉、分级、包装和销售。“蔬菜园艺”主要教授中外蔬菜和其栽培的方法,“果树园艺”讲授栽植各种果树及其人工种植和自然种植的方法。“温室园艺”讲授建造和管理温室的方法,以及促进植物生长的要点[17]。
2.3 相关课程的教员
在历年来教授过园艺课的教师中,有5名教师与造景课、风致园艺和花卉学课程密切相关。第一位讲授者很可能是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学院园艺学系的乔治·韦德曼·高鲁甫。高鲁甫于1908年来到岭南大学任教,授课之余特意召集一群对农艺有兴趣的学生到农场劳动,给每人分配一小段园地,指导他们整地、播种、施肥、浇水和田间管理,主要用于种植蔬菜。1912年高鲁甫为岭南学堂中学三年级学生开设初级农业课程。1916年岭南大学农学部成立后,高鲁甫掌教务,授园艺课[6],兼主持采集植物标本。此后,高鲁甫先后任岭南农科大学校长、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院长、园艺系主任及经济植物引入站站长等职务。高鲁甫负责的工作内容很广泛,包括柑橘类水果的开发,以及木瓜、荔枝、桉树、暹罗香蕉,其他亚热带水果和一些观赏植物的改良和引种。同时,高鲁甫还特别用心经营学校的农场,开辟了菠萝及木瓜种植园、柑橘场、蔬菜园、秧苗场等。高鲁甫任教期间在园艺学教育研究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他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农业、园艺和植物学的文章,极大地帮助了中国的农业发展。
谭锡鸿讲授过“ Landscape Gardening”[6]。谭锡鸿在1911年从岭南学校中学部毕业后渡美留学,先后于“宾省农业大学”(现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堪蕯斯省农业大学”(现堪萨斯州立大学)学习。谭锡鸿在堪蕯斯省农业大学毕业后,于1916—1920年间在岭南学校任教,主管农场业务并教授家禽学和动物学课程[6]。
同时,方孝常(Funkhouser Walter Leon)也极有可能讲授过这些课程。方孝常于1920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州立学院农学学士,于1919—1922年间在岭南大学农学部、岭南农科大学教授农学部的课程[15]。他在1922年出版了《A Garden Guide for South China》(华南地区园圃指南),阐述华南地区造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包括种植所需的基础农业知识以及蔬菜园、花园和观赏林木的栽培方法[18]。
此外,邵尧年(1882—1955)讲授过花卉学、蔬菜园艺课程[16]。他于1922年来到岭南大学任教,任园艺学系副教授。曾在《农事月刊》上发表过多篇关于风致园艺和花卉学的文章②。因此,邵尧年也可能讲授过风致园艺和花卉学课程。
最后,如果莫古黎(Floyd Alonzo Mcclure)没有教授过这些课程,至少也是课程的支持者。莫古黎1919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立大学,之后在1919—1941年间于岭南大学任教。他一直致力于竹子的研究,任教期间发表过许多关于竹子研究的文章③,其中于1940年发表《New genera and species of Bambusaceae from eastern Asia》(东亚竹科的新属和种)阐述了在中国发现的新的竹子品种。
3 造园活动和研究
在岭南大学农学部成立之前,校园内就已经开展了一些造景活动。高鲁甫在1908年来到岭南大学后,开始了系统的植树活动。不久学校里就植上了李树、榕树、樟树和荔树,为校园增色不少[19]。这样的活动不仅起到美化校园的作用,也调动了学生对园艺的兴趣。后来,高鲁甫又于校内开设农场,进行花卉果蔬的栽培试验[20],同时召集对农艺感兴趣的学生到农场劳动,激发他们对农业的兴趣,也为之后岭南大学农学部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表2 《Canton Christian College Catalogue,1922—1923》中的农科大学园艺科4年学程课程状况[14]
表3 《私立岭南大学一览》(1932年)课程纲要中的园艺系课程状况[17]
岭南大学农学部成立后,学校农场扩大到150英亩(约60.7hm2),主要用于改良稻米和其他作物,培育果蔬,办奶牛场和饲养牲畜[19]。学校又陆续建设一些园圃和试验基地等,在美化校园的同时,也为教学提供实践的场地。校园内有公共花园2座,花园内植物可用于校园内陈设,也可向外出售[21]。岭南大学农学部规定该部学生拥有一个自己的园圃(garden),并将其在园艺学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实践于园圃中。校内种植了许多可作为园艺学课程示范材料的本土植物和国外植物。
1915年,岭南大学开办了草药种植园。到1924年,草药种植园里的植物增加到“12 000种样本,代表着中国和印度支那的有5 000种植物”[19]。莫古黎教授也从海南岛带回2 202套植物以丰富草药园里的植物[19]。这些收集和引进的植物极大丰富了当时的植物品种,也为后来的园艺学课程提供示范材料。
1930年,学校在小学部建立西式花园,“格兰堂以北,荣光堂之东,有高地名马岗顶,为小学部,有以花园与大学部相隔,花卉香豆花较多,石椅石凳,优雅脱俗”[22]。同时,在校园西南部的华侨学校也专门建造了一处西式花园供师生室外交流、学习、休憩。在这片中国土地上建造这样的西式花园,不仅满足外国师生对家乡国土的思念,也丰富了校园园林的建设。
在学术研究方面,岭南农科大学和岭大农学院先后出版了《农事月刊》《农社年刊》《岭南农学季刊》《岭南农刊》等刊物,以提高和推广农业技术、增长农民知识。由于史料难以收集,有关造园和观赏园艺的文章少之又少。但从邵尧年发表过的文章,如《园艺——风致树木之选择栽培》《花坛之配色》《经营花卉园艺之计划》等,依然可以看出其研究是基于实践,以传播相关知识为目的。
4 结语
虽然岭南大学最早开设造景课程,但在其园艺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造园学课程体系,对后世的影响力也不如同时期开设过相关课程的大学。可能有三方面的因素导致这种情况。首先,岭南大学有关造园和观赏方向的教员较少,且教学内容偏向花果蔬木栽种之法,风致园艺始终作为选修课辅助于园艺学科。其次,岭南大学后期命运波折,史料散于各地难以搜寻,几乎没有找到造园方面的实际项目或者影响深远的毕业生。最后是在1952年全国大规模院系改革中,岭南大学被拆分,自此不复存在。同为教会大学出身的金陵大学与岭南大学有着相似的经历,其影响却略胜于岭南大学。金陵大学在1927年成立了园艺系,之后几年在造园和观赏方向也未能形成一系列完整的课程[4]。不过,后来程世抚(1907—1988)于1945年创办观赏组,开设造园学(必修)和城市计划(讲座性质)[1]。虽然金陵大学最终也被拆分,但其毕业生程世抚、汪菊渊(1913—1996)、陈俊愉(1917—2012)等都是后来极具影响力的风景园林教育或行业领头人。
岭南大学虽然未能形成系统的风景园林学课程体系,但其在我国风景园林学科早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上有重大意义。上述可知,岭南大学最早在我国开设“Landscaping”(造景)课程,逐步完善风致园艺和花卉学等相关课程,注重加强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重视理论结合实践,实践内容与生产密切结合,具有经济性、实用性。从办学背景和师资对外来看,岭南大学早期的风景园林相关课程受到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的影响,后者于1906年开设了该校第一门风景园林类课程。然而,相关的研究推测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1906年开设的课程名称可能是“Landscape Gardening”[23]。从岭南大学课程名称的情况来看,该课程早期名称还可能是“Landscaping”。本文依据其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系统展现岭南大学如何开展风景园林学科的早期教育,并且展示美国农业院校早年风景园林教育对于我国大学农科下园林及相关课程的影响。
注释:
① 该校的中文名称沿革是:1888—1900年,格致书院;1900—1912年,岭南学堂;1912—1918年,岭南学校;1918—1927年,岭南大学;1927—1952年,私立岭南大学。该校的英文名称沿革是:1888—1903年,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1902—1926年,Canton Christian College;1926—1952年,Lingnan University。
② 邵尧年曾在1924年第6期的《农事月刊》发表过《园艺——风致树木之选择栽培》;在1925年第6期的《农事月刊》发表过“花坛之配色”;在1925年第7期的《农事月刊》发表过《园艺——风致树木之选择栽培》;在1927年的《农事月刊》第6卷第3期发表过《经营花卉园艺之计划》,在1928年出版的《农事月刊》的第7卷第2期发表过《刺槐造林注意之点》。他在1925年发表《Some notes on persimmons in Kwangtung》(关于广东柿子的一些注意事项),1927年发表《Note on a Chinese vegetable dye》(关于中国植物染料的注意事项),1940年发表《New genera and species of Bambusaceae from eastern Asia》(东亚竹科的新属和种)。
③ 莫古黎在1925年发表《Some notes on persimmons in Kwangtung》(关于广东柿子的一些注意事项),1927年发表《Note on a Chinese vegetable dye》(关于中国植物染料的注意事项),1940年发表《New genera and species of Bambusaceae from eastern Asia》(东亚竹科的新属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