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

2020-04-03周乐泓黄兴文

黑河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适应性显著性经历

周乐泓,黄兴文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2.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很快,“民工潮”使我国流动儿童的数量迅猛增长。有研究者定义流动儿童为处于6~14 岁(或7~15 周岁)有学习能力的特殊儿童,他们的特征是跟随父母迁移到暂住地并居住长达半年以上的时间[1,2,3]。这类群体经历了新旧环境、身边伙伴的变化,心理历程会比一般孩子复杂,社会广泛关注着这个群体的城市融入、社会适应、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问题。随着他们的成长,很大一部分孩子已经踏进了大学。在大学里面的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状态却很少有人去关注。截至2019 年8 月29日,笔者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搜索,找到相关文献19748 篇,以“有流动经历的大学生”为主题进行检索,有3 条结果,而以“有流动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进行检索,仅有1 条结果。有流动经历的大学生中有的人未来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他们的流动经历是否会影响他们在大学的行为是值得学者研究的。现有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学习适应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4];外来务工子女的自我控制能力较低[5];初中生自我控制与学习适应性之间关系密切[6]。鉴于以上研究成果,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有流动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控制和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和特点以及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以广东某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100 份,回收问卷1100 份,有效问卷1004 份,有效率为91.27%。其中常态大学生399 名,有流动经历大学生605 名。在有流动经历大学生群体中,大学一年级200 名,大学二年级126 名,大学三年级151 名,大学四年级128名;男生 304 名,女生 301 名。

(二)方法

1.《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手册(MHT)》[7]

该手册的8 个内容量表的总分为一般焦虑的程度,它们分别是孤独倾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恐怖倾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本研究问卷中各内容量表、效度量表、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2.《自我控制能力问卷》[8]

该问卷由行为自控、情绪自控、思维自控三个测量维度构成。通过分半信度法分析得出《自我控制能力问卷》的同质信度为0.922,重测法得出两次测试的相关系数r=0.809。通过因素分析,能够很好地反映出问卷具有良好的构想效度。

3.《学习适应性问卷》[4]

该问卷包括四个维度,分别为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策略。学习适应性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0,分半系数为0.837。从信度各项指标标准来说,该问卷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三)统计处理

采用SPSS19.0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对各变量进行t 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控制及学习适应性的基本情况

1.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控制及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比较结果表明,有流动经历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对人焦虑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其他维度的得分并无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控制和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比较(M±SD)

2.不同年级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控制和学习适应性的差异比较

通过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同年级的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有流动经历大三学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分数最高,有流动经历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孤独倾向分数最高,有流动经历大四的学生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的分数最高;学习适应性和自我控制得分在不同年级的有流动经历大学生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年级增高,学习适应性和自我控制分数降低。见表2(文后)

表2 不同年级的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控制和学习适应性的差异比较(M±SD)

(二)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控制及学习适应性的相关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总分与自我控制以及学习适应性都是呈显著负相关。有流动经历大学生自我控制与学习适应性呈显著正相关。见表3(文后)

表3 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控制及学习适应性的相关(r)

(三)有流动经历大学生自我控制、学习适应性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以有流动经历大学生自我控制、学习适应性作为自变量,以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焦虑程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习适应性没有进入回归方程,不能够显著性预测焦虑程度;而自我控制进入回归方程,能够解释焦虑程度总变异的20.4%,达到显著性预测作用。见表4

表4 学习适应性各维度和自我控制各维度对焦虑程度的预测作用

三、讨论

(一)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控制及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有研究表明,性别是影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的一个因素[10]。本研究结果表明,有流动经历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对人焦虑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有流动经历的男大学生。也就是有流动经历的女大学生比有流动经历的男大学生表现出更强烈的对人焦虑。这可能与女生的性格有关,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部分女生更容易受到情感波动的影响,因此表现出对人焦虑,害怕与他人接触交往。而流动家庭加剧了这一现象,女学生与他人的接触机会少,或者说随家长不停流动的过程中,身边的人不断变化,人群性格行为的多样化,对于女生来说很难去适应,所以更容易对人产生焦虑。

(二)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控制及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同年级的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有流动经历大三学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分数最高,有流动经历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孤独倾向分数最高,有流动经历大四的学生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的分数最高;学习适应性和自我控制得分在不同年级的有流动经历大学生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年级增高,学习适应性和自我控制分数降低。产生年级差异的原因在于每个年级的学生所面临不同的环境产生的,尤其是有过流动经历的学生,这类生源在跟随父母外出工作的过程中部分产生了心理问题,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引起了群体在某些心理维度指标的异常。大三是大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个关键节点,脱离了入学的懵懂,对事情的认知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学习、毕业工作、深造三个问题往往是在这一阶段决定的。有流动经历的大学生考虑事情会更加复杂,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是学习焦虑与对人焦虑。大一学生面对陌生的新环境,部分有流动经历的学生因为自身交际能力不强,又远离父母家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孤独倾向。而大四学生站在了校园与社会的门槛上,身边的同学已经做出自己的选择,各自朝着自己的轨道前进,面临好友的分别,不免会产生孤独感。同时大四也是最为敏感和冲动的阶段,自己身边的同学出路比自己好,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前景的不明朗,很容易造成情绪的波动,这一点在有流动经历的学生群体中表现得更为强烈。而在学习适应性和自我控制及其各维度上,年级越高分数越低。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学习任务由低年级向高年级逐渐减少,高年级注重个人知识与实践现结合的技能、社会技能,同时部分学生自主意识较差,难免会出现学习适应性和自我控制问题。

(三)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控制及学习适应性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总分与自我控制以及学习适应性都是呈显著负相关。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这与胡海沅[4]、王斌[6]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即自我控制能力、学习适应能力与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关系,一定程度上能够预示着有流动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部分有流动经历学生在流动期间遇到新环境不知所措,学习适应性差,未能及时调整自己适应环境,在与人交往中缺乏自信与控制;同时因为自身控制能力弱,父母监管不到位,容易沾上网瘾,借助网络逃避现实,寄情感于漫无边际的网络,影响了他们成长。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在流动经历期间能够调整好自己,主动融入环境,其学习适应性和自我控制会较强,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更高。

(四)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控制及学习适应性的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控制对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焦虑程度有负向预测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自控力差的人经常会出现诸如赌博、成瘾、犯罪及重新犯罪等行为[11]。自控能力较低的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其情绪和行为控制能力也较差,做事容易凭一时冲动,处理问题能力稍有欠缺,倾向于采取不成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严重者存在着抵触学校的规章制度,与老师同学们相处不融洽,人际关系非常糟糕。因此学校有必要去关心这类群体,分析他们的特点,积极引导部分有流动经历且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为他们健康的大学生活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适应性显著性经历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