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故事大智慧

2020-04-02齐丽双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践性课外阅读作业

齐丽双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说:“如果有一天,不用再写作业了,那该多好啊!”多年来,千篇一律式的作业,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创造力,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更导致学生“怕留作业”、“抵制作业”的恶果。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作业的设计也在不断改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实践性作业的重要性,它应该成为学生作业的有效组成部分。

故事作为一种最受儿童喜欢的文字形式,对孩子来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我尝试家校联合行动,开展了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写故事、悟故事等一系列实践性作业活动,培养了低年级孩子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能力,下面我将具体谈谈我在实施实践性作业中几点体会,与教育同仁交流:

一、听故事,培养兴趣

听是一种生理过程,也是一种认识过程。学生具有良好的听力基础就能更好地促进说话和读写能力的提高,促进思维的发展,而听是说的前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习功课的必要技能之一。对于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讲,他们大部分孩子识字较少,甚至不认识几个字,而孩子特有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方式决定了孩子喜欢听故事,所以在孩子刚入学阶段,我主要是通过“家长讲故事,孩子听故事”的形式开展,主要选择那些情节逗趣,想象丰富的经典童书,如《安徒生童话》、《动物故事》、《格林童话》等。让孩子主动参与一件事情,往往比被动参与来得积极性高。经常念故事给孩子听不仅能增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听,增加了与语言的接触,有助于孩子掌握正确发音,掌握一定的词汇,以及学会组词或成句的一些规律,促进了儿童大脑发育,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说故事,训练表达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实践能力之一,是我们提高素质、开发潜力的主要途径,是我们驾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好口才也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会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结合《新课标》对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阶段的目标“(学生)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等等。”我听故事的实践作业后加一条:简单复述故事给妈妈爸爸听,或请家长根据故事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在学校我也会开展交流会,让孩子们把听到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或请同学们演一演故事。在活动中,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经教师一引导,情绪马上高涨,进入角色,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对话,模仿角色的活动,孩子们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注意力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因为扮演角色,他们主动地学说了故事中的对话,亲身经历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从最后测查的效果来看,参与角色游戏法教学的幼儿绝大多数能完整复述故事内容,顺序不颠倒,而在表演过程中还有所创造,如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中没有描述小公鸡和小鸭子等怎样游,怎样走的,在游戏中老师也没有规定怎样去做,小朋友都能创造出各种各样游泳和走路的姿势,表达小公鸡和小鸭子焦急、努力和喜悦的状态。

三、读故事,积累语言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丰富的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有专家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随着拼音学习结束,我要求孩子自己阅读,带拼音的故事书,并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遇到好的形容词,成语,句子画一画。并在班级开设“展示台”、“交流会”等活动。在每日的课外阅读中,孩子们与生字宝宝多次见面,巩固了生字,积累了字词。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知识浅、生活经历少,更是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开阔孩子的视野,使孩子们从中学到不少的知识,为孩子们展现出一个多彩缤纷的世界。如《四个太阳》,孩子们学到四季变换的特征;《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孩子们了解到哪些动物是会冬眠的……一个好的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进了他们课外阅读和课外探索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孩子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

四、写故事,发散思维

语文,语文即语言文字。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只是中高年级的教学内容,低年级写话则是作文教学的准备阶段。课程标准对底年级作文的要求定义为: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结合地年级的孩子思维具体,形象,好奇多问,对新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且表现欲和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主要开展看图创编故事、续编故事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不管是创编故事,还是续编故事,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可以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后的几个动作。还可以只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这样的写故事中,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思维力都会得到惊人的表现,他们的智力也会在合理想象、创造编出不同的故事结尾中得到发展。如在《小猴子下山》的续编中,有的孩子还写到“小猴子长大了,学会了很多本领。它喜欢吃桃子,就在上坡上种上了桃树。小猴子每天都要去看看桃树,还要给它捉虫、浇水、施肥。终于,桃树结果了,小猴子有吃不完的桃子了,它還分给小伙伴们一起吃……”从孩子续编的故事情节中体现出了孩子知错能改和分享的可贵精神。所以,续编故事也可以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笔者在所带的班级中有意识地进行了“听故事、说故事、讲故事、写故事”实践性作业的尝试, 体现了实践性作业的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作业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参与,让作业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实践性课外阅读作业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快来写作业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实践性教学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