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和成就目标定向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2020-04-02苏宇凡刘凤林

决策探索 2020年6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

苏宇凡 刘凤林

【摘要】为了解女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与成就目标定向发展水平,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向在校女大学生发放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共24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收到224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成就目标水平中等偏下;成就目标定向及成绩趋近目标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成绩趋近目标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核心自我评价与掌握趋近目标呈显著负相关,与成绩回避目标、掌握回避目标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女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成就目标定向

核心自我评价是一种可以反映个人对自我、自我与环境的感知评价的能力特质。核心自我评价可以反映个体在自我效能感、情绪稳定性和神经质、自尊以及心理控制源四个方面的表现。

成就目标定向源自动机研究领域,是能够对个体的成就、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一项研究概念。刘惠军等人将成就目标定向划分为四类:成绩趋近目标(关注于表现得比他人优秀和胜过他人)、成绩回避目标(关注于避免表现得比他人更差或更愚蠢)、掌握趋近目标(关注于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回避目标(关注于避免完不成任务或避免失去已有的知识技能),并认为不同的成就定向目标会影响个体对任务完成的情感态度和行动的采取。

核心自我評价是一项对自我、周围环境的相互评价感知的能力,影响个体对自我的感知与评价,成就目标定向的类型差异是否会对核心自我评价产生影响目前鲜有研究,故本研究以在校女大学生为对象,目的在于了解当代女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与成就目标定向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假设:第一,当代女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发展情况良好;第二,成就目标定向类型以成绩趋近和掌握趋近目标发展较好;第三,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随机取样的方式,向在校女大学生发放问卷共24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收到22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33%。其中,大一学生74人,大二学生79人,大三学生71人;文科137人,理科77人,工科10人;学生干部62人,非学生干部162人;独生子女138人,非独生子女86人;成长环境为城市的学生为66人,来自城镇的为82人,来自农村的为76人。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中,对女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测量使用的是任志洪等人编制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共8道题,均采用5点计分法,从1代表完全不同意直到5代表完全同意。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73。

测量成就目标使用刘惠军等人编制的《四分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共29道题。采用5点计分法,由1到5代表频次逐渐升高,由从不递增到总是。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2。

(二)施测程序

为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较高的回收率,被试由研究者本人亲自进行施测。并在保证被试了解指导语要求后独立完成问卷,并当场回收问卷。

(三)统计处理

全部数据都以SPSS19.0进行处理,主要使用到的分析方法为: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女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和成就目标定向的总体得分情况

女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均值为24.049,标准差为3.689,题项为8项,均值/项目比3.006;成绩趋近目标的均值为26.121,标准差为7.548,题项为9项,均值/项目比2.902;掌握趋近目标的均值为25.531,标准差为5.587,题项为9项,均值/项目比2.836;成绩回避目标的均值为11.143,标准差为4.520,题项为5项,均值/项目比2.229;掌握回避目标的均值为14.482,标准差为3.871,题项为6项,均值/项目比2.413;成就目标定向总分的均值为77.277,标准差为15.167,题项为29项,均值/项目比2.665。整个问卷的题项均为5点计分,以3为平均分,当代女大学生在各项得分上,仅核心自我评价的得分(3.006分)超过3分,但幅度偏小。成就目标定向的总分(2.665分)与各维度(成绩趋近目标2.902,掌握趋近目标2.836分,成绩回避目标2.229分,掌握回避目标2.413分,成就目标总分2.665分)均低于平均分,其中成绩回避目标的得分最低。

(二)女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1.女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在是否为学生干部上的差异检验。女大学生的成绩趋近目标和成就目标定向总分在是否为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担任学生干部的女大学生在成绩趋近目标上的M±SD为28.76±7.908,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成绩趋近目标上的得分(25.11±7.177),t值为3.307,显著性为0.001;担任学生干部的女大学生成就目标总分M±SD为80.98±16.186,显著高于非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成就目标定向的得分75.858±14.562,t值为2.284,显著性为0.023。

2.女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检验。在成绩趋近目标的得分上,独生子女的得分M±SD为27.01±7.359,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得分M±SD24.70±7.672,二者的t值为2.247,显著性为0.032。

女大学生在核心自我评价的人口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女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与成就目标定向的相关分析

核心自我评价与掌握趋近目标(相关系数为-0.189,显著性为0.004)、成绩回避目标(相关系数为0.272,显著性为0.001)、掌握回避目标(相关系数为0.239,显著性为0.001)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与掌握趋近目标呈显著负相关,但与成就目标定向并未呈显著相关。

(四)女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成就目标定向的回归分析

以核心自我评价为因变量,掌握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回归,结果表示,三者可解释核心自我评价14.0%的变异。建立回归方程为Y=-0.172X1+0.126X2+0.238X3,Y为核心自我评价,X1为掌握趋近目标,X2为成绩回避目标,X3为掌握回避目标。

四、讨论

(一)女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和成就目标定向的现状

目前,女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与成就目标水平均处于中等偏下的程度。而这一现状表明,女大学生在进行核心自我评价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具体该如何提高女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既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也可以從改善或明确成就目标类型这一因素深入探索。

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在成绩趋近目标和成就目标总分上有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成绩趋近主要是关心如何超越别人,如何让自己更加优秀。而担任学生干部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责任感,她们在完成干部任务的同时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以证明自己的动机和成绩趋近目标相一致。

独生子女在成绩趋近目标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这与以往的研究不一致。以往的研究认为,非独生子女在成就目标的总分及其分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的得分。但在本研究中发现,独生子女在成绩趋近目标上的得分上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的关注更集中,而且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比较对象会转为面向自己、超越自己,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所以独生子女会以较高的成绩趋近目标水平。

(二)女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和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与掌握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与掌握趋近目标呈负相关。也就是对任务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越深,反而收获更低的核心自我评价。这可能与任务的难易程度、个体的谦逊品质或自尊自信水平有关,对任务的了解越深刻越全面,在做出评价时就会越谨慎,从而可能造成核心自我评价得分越低的情况。成绩回避也就是关心如何让自己显得不比别人差,即当个体越不希望自己表现得比别人差时,对自己的核心自我评价会越高。掌握回避是指避免出错,力求在不犯错误的情况下完成任务,也就是说个体越是力求完美不犯错误地完成任务,他对自我的评价、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评价就会越高,即核心自我评价越高。

本研究对女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与掌握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进行了逐步回归,并且发现三者可以对核心自我评价解释14%的变异量。由此可知,女大学生在对自我进行核心评价时,会由于成就目标类型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评价得分水平。

五、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虽然当代女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发展情况中等偏下、核心自我评价与成就目标总分并未形成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核心自我评价与掌握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与掌握趋近目标呈负相关,即掌握趋近目标的得分越高,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越低;与成绩回避目标、掌握回避目标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李玉环.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及其相关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

[2]陈尚楠.大学生工匠心理与金钱态度、核心自我评价、就业胜任力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19.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凤林系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
新时期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途径探索
浅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
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研究
韩剧传递的婚恋观及其对女大学生影响的伦理思考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女大学生的“厌学”现象研究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