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班制培训模式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
2020-04-02罗燕黄绍琼
罗燕,黄绍琼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血液介入科,广东 江门)
0 引言
“十三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约增加640万,到2020年将达到2.55亿左右,占总人口17.8%左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已成为“十三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推进老年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及加强老年健康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高老年健康管理水平是当前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对此,各医院应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1]。本院重视老年护理服务能力的提升,近年来运用小班制培训模式,对临床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及护士进行培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培训对象选自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工作的20名临床护师及护士,设为观察阶段,对其运用小班制培养模式,另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同批临床护师及护士设为对照阶段,未运用小班制培训模式。护士年龄20-45岁,其中男女比例为3:37,平均年龄为(31.72±2.63)岁,学历均为大专及以上。副主任护师占比10.00%、主管护师占比40.00%、护师占比35.00%、护士占比15.00%,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获得研究权限。
1.2 方法
对照阶段未运用小班制培养模式,观察阶段运用小班制培养模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确定本次项目实施的需求,主要是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老年护理服务能力,然后课程安排,最后因材施教,保证效果。课程开展形式为30min理论知识加30min实训演练和60min现场实操。成立2018年老年专科基础技能培训群,通过项目任务式监控+临床教学的形式进行推展;对于缺乏指导对象的科室实施进入其他老年相关科室进行临床实操,实现资源共享;由科护长或项目负责人罗列科室合适指导对象于科内日志表,并公布于微信群内;根据科室工作强度或休息时间进行全院指导并参与老年会诊,业余时间临床指导可申请实时补假。项目监控内容主要包括老年患者良肢位摆放、呼吸功能训练、拍背排痰法、关节功能训练、穴位按摩、体位安全转移、助行器的使用及ADL训练等。在项目培训收尾阶段,采用PDCA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2],分析讨论出现状,发现存在的护理服务质量问题,然后找到影响因素,最后制定改善措施,变更执行方案,得到修改后成果。
1.3 观察指标
对两个阶段护师及护士的老年护理服务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比较病房老年人危险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两组患者治疗数据处理分析,使用%代表计数资料,χ2验证,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两个阶段老年人危险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阶段老年人危险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个阶段老年人危险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个阶段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阶段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阶段,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个阶段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小班制培训模式适应了现代护理教育需求,促进护士专科职业生涯的发展。运用小班制培训模式,能够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训能力,在护理技能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技能项目特点,有选择地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同时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小班制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互动的密度、强度、效度都得到增强,向护理人员示范的操作看得更清,现场直接提出疑问,培训效果更加突出。临床培训教师适时穿插问答或讨论[4],护理人员的信息也能及时地传达给老师,在学习技能的初始阶段就明确和领会技能的要领和基本要素,并对不同操作能力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5-7]。小班制培训模式教学活动灵活多样,不同的操作项目、授课场所、师生位置关系、示范对象都可能是变动或流动。本次研究中老年患者康复实现规范化的管理,降低了老年人危险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对老年患者而言增进了对护士的信任度,提升康复的速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社会适应度,加强了安全防范意识。
综上所述,运用小班制培训模式有助于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降低临床老年危险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老年人自我康复的效能作用及出院后自理能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