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CXCL12水平与动脉硬化相关性研究

2020-04-02段艳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2期
关键词:颈动脉脑梗死动脉

段艳文

(山东省滨州医学院,山东 烟台;山东省临清市人民医院,山东 临清)

0 引言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 CI),是脑血管局部组织出现大面积缺氧缺血,导致脑组织坏死或软化[1,2]。对CI患者进行病因分型有助于预后判断、指导治疗和二级预防决策。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CI患者的高发年龄段向后推移,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对CI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对出现梗死的患者尽早促进缺氧缺血脑组织修复,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社会意义[3,4]。近些年,有研究发现CXCL12在神经细胞分化、迁移及神经递质释放中发挥作用。目前,临床关于CXCL12与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还比较少见。

本课题通过收集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首次发作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标本,检测趋化因子CXCL12浓度,利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血浆中CXCL12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将本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收治500例首次发作的CI患者作为CI组;按照颈动脉IMT,将其分为IMT增厚组(286例)和IMT正常组(214例),同期在本院体检的500例正常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三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标本采集:IMT增厚组、IMT正常组及对照组保证空腹8h,隔夜于次日早6点抽取4ml外周血,放入EP管中,震荡摇匀,3000r/min,离心15min,提取血清并置于-80℃冰箱内保存待测。

颈部血管超声检测:IMT增厚组、IMT正常组及对照组均由专业的超声医师采用飞利浦EPIQ5彩色多普勒检测血管,探头频率为5.0-10.0MHz。检测动脉管腔至中-外膜界面间的上下距离,即IMT,对三组研究人员两侧颈动脉的IMT水平进行检测,将颈动脉内膜表面光滑,IMT≤1.0mm标记为正常无增厚;将血管IMT>1.0mm记为IMT增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两比较时进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进行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进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MT增厚组、IMT正常组及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IMT增厚组、IMT正常组及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糖尿病及吸烟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冠心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IMT增厚组、IMT正常组及对照组血清内CXCL12水平比较

表1 IMT增厚组、IMT正常组及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IMT正常组患者血清CXCL1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患者CXCL12水平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IMT正常组及对照组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IMT增厚组、IMT正常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内CXCL12水平比较)

表2 IMT增厚组、IMT正常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内CXCL12水平比较)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IMT正常组比较P<0.05

组别 n CXCL12(ng/ml)对照组 500 6.58±1.18 IMT正常组 214 10.76±2.54*IMT增厚组 286 14.35±3.67*#F 521.517 P<0.001

2.3 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患者预后情况血清CXCL12水平比较

IMT增厚组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患者CXCL12水平均高于IMT正常组(P<0.05),且预后良好患者CXCL12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患者预后情况血清CXCL12水平比较

表3 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患者预后情况血清CXCL12水平比较

注:#表示与IMT正常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许多研究认为动脉IMT能反映血管壁增厚情况,有人将超声方法与病理组织学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超声能准确测量动脉IMT,且动脉粥样硬化时IMT的改变早于斑块的发生[5,6]。IMT正常组患者血清CXCL1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患者CXCL12水平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IMT正常组及对照组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12水平的高低与颈动脉斑块内部的不稳定性质关联性较高,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无明显相关。其机制可能主要在于患者由斑块阻塞导致血液循环及氧气无法顺利供应,缺氧因子增多导致CXCL12水平升高,并诱导单核细胞等涌入血管内壁,并对血管内壁损伤处进行聚集,细胞炎性因子活性长时间升高,会加快且加重不稳定斑块发生。经动脉粥样硬化在TIA及CI早期表现为高水平,加重组织损伤,CXCL12水平升高[7]。Lingling DU等[8]经脑损伤大鼠发现,其损伤神经元中存在浓度较高的CXCL12受体的CXCR4表达。

本研究结果显示,IMT增厚组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患者CXCL12水平均高于IMT正常组(P<0.05),且预后良好患者CXCL12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12水平与脑梗死的预后密切相关,能够准确反馈脑损伤严重及预后[9,10]。发病机理在于CI发病后,缺氧组织中高表达CXCL12,提高从外周血募集MSC细胞的能力[11]。在CI模型大鼠中MSC细胞能够穿过血脑屏障,能够选择地进入脑局部缺血部位进行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对神经损伤的大鼠脑侧室抑制MSC,损伤区域的CXCL12及多种不规则去化蛋白水平均升高。Tang Q[12]最新研究数据显示,高水平CXCL12会对病变部位聚集大量的巨噬细胞,推动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由此可见,CXCL12对CI患者及脑损伤缺血患者的发病机理意义十分关键,并与经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颈动脉脑梗死动脉
以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