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移动互联时代移动音频传播的新路径

2020-04-01庞雯

新媒体研究 2020年24期

庞雯

摘 要 移动互联时代的移动音频,常常伴随着听众随时随地的收听使用而处于各式各样的空间环境中,移动音频传播也因此越发凸显出场景的价值和意义,甚至比广播、电视和网络视频与场景之间的关联还要更加紧密。而移动音频和场景紧密联结的逻辑原因,既有来自于移动智能设备的推动和赋能,带来了移动音频在多样化场景中的物理在场;又有场景内音频用户对声音陪伴的使用需求,这是由移动音频自身的伴随式收听的媒介特征而决定。在移动音频传播越发走向场景化路径的移动互联时代,场景这一核心要素势必会引发移动音频传播方式的变革,未来移动音频的节目适配、用户考量乃至行业发展趋势都需要站在场景使用的角度去设计、衡量和把握。

关键词 移动互联时代;移动音频;场景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24-0065-03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川教函(2019)31号“《新媒体音频节目创作主持》课程”(编号Z2019154)阶段性成果。

1 移动互联时代的场景与场景传播

“场景”一词有两种解释意义:一种是戏剧、电影中的用语,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因任务行动或因人物关系而构成的具体画面;另一种是用来泛指生活中的情景。从某种意义来说,场景是一种特定时空下的画面,它既可以用来指涉客观存在的空间环境,也可以用来表达带有主观性的情景和心理氛围。

传播学领域正式出现“场景”这一名词概念是在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所合著的《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并明确指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信息传播将进入场景时代。2020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而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笔记本上网、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37.3%、31.8%和27.5%[ 1 ]。这些数据都意味着,基于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下的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到来并占据主导。

伴随着人们互联网使用越发移动化的生活模式和行为方式,场景传播的价值和意义也就凸显起来,正如彭兰教授所言:“移动互联网时代争夺的是场景。因此,场景成为了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体的另一种核心要素”[2]。

2 移动音频传播场景化的联结逻辑

移动音频是依赖于智能手机、车载音响、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为传播载体,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在线或下载等方式,传输声音符号提供语音收听下的音频传播业务。2011年9月,随着“蜻蜓FM”应用问世,移动音频的大门逐渐打开,活跃在移动音频市场上提供音频内容或服务的应用平台越来越多,既包括了如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企鹅FM等音频类应用平台,也包括了如QQ阅读、QQ音乐、掌阅、咪咕阅读等综合类应用平台。这些应用平台给听众们带来了付费精品专辑、音频播客节目、多播情景剧、有声读物、音频直播等丰富的声音内容。艾瑞咨询2020年5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随着行业的深入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下的音频市场规模达到175.8亿元,同比增长55.1%[3]。移动音频市场起步、发展与崛起离不开一个核心要素,即移动互联时代下音频传播的场景联结。换句话说,人们开始在越来越多的时空环境下愿意使用移动设备获取节目或服务的声音伴随。

2.1 移动设备推进音频多样化场景下的传播

当把音频发展的时间指针拨回到1920年,KDKA电台在美国匹兹堡市的开播宣告了广播的诞生,这一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声音符号的大众传播媒介距今已走过百年历程。整个20世纪的前半叶,广播凭借着采集编辑便捷、传播不受空间限制、覆盖范围广以及大众化的受众群体而一路地位攀升,甚至被认为是二战期间的“第四战线”。但伴随着20世纪后半叶电视媒体兴起,广播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对于受众而言,电视不仅继承了广播带来的听觉体验,还增加了视觉元素,大大丰富了视听双通路下的感官享受。媒介市场争夺战下的广播媒体只能“转场”,寻找更适合于自己的新发展空间。而迷你收音机、车载收音机、MP3以及MP4等便携式随身设备的发明与推广,让退出了家庭客厅环境下的广播,进入到乡野田间、户外空间和学生宿舍等缺少电视媒介的空间之中,以及跟随着司机、乘客以及旅人,从公共空间中的集体收听环境进入到汽车空间内的私人收听状态。在更加多样化的空间环境下,广播因其可移動的媒体价值被焕发出勃勃生机。

移动音频作为同样诉诸于声音符号的媒介形态,因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赋能,相比于广播的移动性优势更加凸显,从而也让受众在更加多样化的场景中应用的灵活生动。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指出的,“场景时代的来临依赖于五种科技力量的发展和作用,分别是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4]移动互联时代的“场景五力”实现并整合在移动智能设备之中,移动音频的服务和传播在不断迭代的技术支撑和设备支持下,其场景覆盖更广泛、场景使用更便捷以及用户定位更准确。

如果想在多样化场景中去收听音频内容以及获取声音服务,那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声音传播的场景覆盖面问题。依赖于无线电波进行声音传输的广播,其设备使用常常被有限的频率资源和发射范围所制约,从而导致的问题就是用户接收到的可供选择的电台频率往往较少,并且伴随着移动下的空间距离改变,其收听环境常常出现频率信号较弱、干扰甚至接收不到等情况。这对依赖于4G技术、5G技术和Wi-Fi热点等无线网络进行声音传输的移动音频来说,网络覆盖面的全面和连接数密度的升级,都对移动音频在流动性空间中依靠移动设备接收声音内容和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此之外,移动智能设备还为移动音频增添了场景使用的便捷优势。一方面不需要再次购买和另外携带如收音机、MP3、MP4等音频设备,我们已然生活在一个被“物媒”化的空间中。出门随身携带的手机、场景中的智能家居以及可供蓝牙连接的车载音响,都无时无刻地和我们相伴并存。另一方面,移动智能设备弥补了音频在收听指南、线性传播以及搜索节目时造成的一些缺陷。大众传播时期的广播收听更像是一种“随缘”行为,就拿节目收听指南来说,电台只能通过主持人制作“指导收听”等节目元素以口播的状态添加在节目中,强化听众对播出时段、频率呼号和节目类型的记忆度。到了互联网时期,电台采用了在官方网站上以视觉化的页面去展示节目收听单的方式去指导听众收听节目。这些略显复杂和被动的方式,在今天看来也极大地影响到了音频用户在场景中的媒介使用感和收听精准率。现在的音频用户收听移动音频节目,既有来自移动设备显示屏的视觉指引,又有语音交互技术可以想听什么内容直接说出来,而且也摆脱了线性传播下的内容被动接收,不受调频资源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进度在多样化的场景中随时享受收听乐趣。

2.2 伴随收听加深用户在场景内的音频依赖

如果说移动性优势带来移动音频在场景中的物理在场,那么伴随式收听则强调了场景内音频用户对声音陪伴的使用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行为模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曾经的社会生活和行为模式,就如同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一书中描述的,“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要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 5 ]而社会进程越发变得高度城市化中的人们,其流动性特征也越发凸显,人们的生活场景每天都在不停地切换,一天的场景可以衍生出或单位、或健身房、或户外等不同的空间环境。除此之外,城市化进程还促使城市空间版图不断扩大,加之汽车保有量加大和道路交通状况拥挤,都让现代社会环境下的人们在上班、下班路上的时间增加了。

移动音频的媒介属性是诉诸于听觉的声音媒体,这也意味着人们在接收音频节目时视觉不被遮蔽和占用,可以在一种非专注的状态中去接收声音信息,从而带来手脚解放下的自由活动。所以在多样化的场景中,已然在场的移动智能设备即便能给人们带来电子阅读、手机端游以及网络视频等服务,但偏偏只有移动音频对人们的参与度要求的很低,仅仅以一种“背景声音”的状态陪伴在人们身边。对于生活节奏快速的现代人来说,移动音频可以满足他们在场景中“多重程序并存”下获取内容和服务的需求心理。从某种层面上讲,正是基于场景这一移动互联时代下的新要素,才让移动音频自身具有的可移动状态下的伴随式收听特征发挥出价值和意义,方能赢得新时期媒介争夺战中自己的一席之地。

3 移动音频传播場景化的路径启示

3.1 移动音频要探索自身基于场景的节目适配

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更多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去考量节目的设计和编排,进入到PC互联网时代,社交又成为各媒体所共识的节目核心要素,而移动互联时代下的今天,场景的意义大大强化,这对于未来的移动媒体来说,必须加强自身对场景的分析与应用。

一方面,要去深入寻找和挖掘适合于移动音频传播的典型场景,如浴室、厨房和旅途等,在多样化的场景下扩展音频节目和声音服务的覆盖面和受众群。

另一方面,结合于特定场景去分析场景内用户的行为方式和收听感受,把对场景和用户的分析体现并应用在具体节目的内容编排和形式设计之上,使用户能够在特定场景下与声音快速链接,找到最适宜场景内接收的节目内容和声音服务。正如彭兰教授所说的,“场景分析的最终目标是要提供特定场景下的适配信息或服务。”[2]

3.2 移动音频要善于使用技术设备洞察用户个性需求

对于移动音频媒体来说,除了理解和关注到音频用户对移动状态伴随式收听的普遍性需求,还要洞察和挖掘用户在实际场景内的个性行为和实际特点,打破传统媒体曾经那种“一对多”的中心化传播格局,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个性化媒介需求,从而提升日常场景内受众自发性的媒介使用。

移动互联时代人们收听移动音频节目主要依赖于智能手机设备,每部智能手机的机身内平均有7个以上的传感器,它们可以随时随地记录和反映出用户的地理位置、运动状态和身体情况等数据,甚至连一度被视为不可量化的情绪与心理状态也可以被设备数据量化出来。而这些数据信息,可以成为移动媒体洞察用户实时状态提供精准服务的衡量依据。现阶段的移动音频应用中,地理定位和大数据是各大平台进行节目推送时比较常用到的数据信息,未来可以考虑再结合传感器系统,将对用户的认知深化到更为精准的生理层面。比如对于入睡前的音频用户,当传感器系统察觉其心率状态、呼吸频次和皮电活动等信息已经表明该用户处于或安静或休息时,其推送的节目听感应该更轻柔舒缓、节目内容也更温暖治愈,为用户提供最为适宜场景内的声音陪伴。

3.3 移动音频行业要抓住声音的伴随性价值

作为诉诸于听觉感官的声音媒介,无视觉画面下的单感官接收内容曾一度成为声音媒介在媒介竞争中的软肋,人们往往愿意选择和收看感官效果更好地视频类节目。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把人们的信息传播活动从固定化的接收状态中解放出来,声音媒介凭借着可与场景共存的伴随性价值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之中。未来移动音频行业的发展要牢牢抓住自身声音的伴随性价值体现,好好凸显场景的价值和意义,把“听”的伴随式媒介属性发挥到极致,而不是迷失了自己的媒介特点,过度追求节目的“可视化”呈现,要不遗余力地把“听”的产品业务打通至多样化的场景之中。同时不断扩展自身的分发渠道,与手机厂商、智能家居以及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车联网厂商达成生态合作,并且在5G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基于用户ID下的数据互联,让移动音频的听众始终处在一个“万物有声、万物互联”的声媒世界之中,并通过提供优质的节目内容以及精准化的声音服务来不断扩大多样化场景下人们对移动音频的使用、选择和依赖。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EB/OL].(2020-09-29)[2020-12-01].http://www. 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2]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3):20-27.

[3]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研究报告[EB/OL].[2020-12-01].https://www.iresearch.com.cn/Detail/ report?id=3576&isfree=0.

[4]罗伯特?斯考伯,谢尔?伊斯需尔.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M].赵乾坤,周宝耀,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1.

[5]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