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统编教材编写理念,追求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
2020-04-01李晓兰
摘 要:为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追求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务必领会统编教材编写理念,瞄准“语文要素”所指引的方向,强化“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重视读写方法的指导,突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切实搞好课外阅读活动,以最优化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步入善读善思、乐学乐得的语文学习境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三位一体”;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问世与启用,让广大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及一线教师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统编教材吸纳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将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融入教材的编写体系中,强化语言文字运用,立足于学习方式的改变,着眼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材体系开放而又富有活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强化“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共同促进读写能力提升
“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的构建,是统编教材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其中,精读课文旨在“学法”,略读课文旨在“用法”,“快乐读书吧”旨在促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鼓励学生跟名著交朋友,以期完成大量的阅读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巩固与锻炼能力。这种阅读体系的建立贯彻了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思想,充分发挥了教材的“例子”作用,且打通了课内与课外的隔墙,使之相融、相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和“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为了完成这两方面的任务,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先后安排了精读课文《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和略读课文《灯光》及习作训练。《七律·长征》一诗首联是从“面”上落笔,赞美红军长征精神,而接下来的三联则是从“点”上落笔,是“万水千山”中的几个代表;《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浓墨重彩地描写战斗与阅兵的场面。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抓住课文中的点面结合的语段,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找出其中的“点”与“面”,领悟二者的结合之道。教学略读课文《灯光》,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与场景描写,这是在学习“点面结合”写法的基础上深入与发展。当然,编者还在《灯光》一文后面设置了“阅读链接”,旨在借助拓展阅读巩固所学方法。在本单元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指导学生将“点面结合”及细节描写的写法运用到自己写作实践中。总之,教师要把握好“精读”“略读”“课外阅读”及习作教材各自承载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读写活动,发挥教材合力作用,促进学生读写能力提升。
二、重视读写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读写实践中“明法”“用法”
“重視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是人教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之一。第一,在“语文要素”中有阅读方法与写作方法的提示,教师要围绕指点的方向有的放矢,加强训练,实现方法上的“一课一得”。例如,教学六年级第一单元,就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读老舍的《草原》,要想象草原的迷人景色,想象草原人民欢迎远客、款待远客与主客联欢的场景。同时,还要体会课文“情景交融”的写法,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读宗璞的《丁香结》,要想象城里街旁、城外校园里及我的斗室外丁香花盛开时的不同景象及丁香结的样子,进而走进作者的心中,理解作者的所观、所想、所悟。读纪伯伦的《花之歌》,要通过诵读优美的语言文字,感受他美丽而又奇特的想象,领略花的外形之美与精神、气质、思想之美。第二,每一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又运用不同的形式,就读写方法进行了梳理、提炼与总结,以回顾所学的读写方法并用之于实践。
总之,在“语文要素”的指引下,教师教学每一单元,要树立方法意识,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悟法”,通过师生交流“明法”,通过拓展阅读“用法”,从而不断学习与巩固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三、突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训练
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表达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工具性目标。统编教材将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到了最为突出的位置。语文要素设置、课文后面的练习活动设计、口语交际、习作及“语文园地”中一些内容的安排,无不跟生活、实践相联系,无不在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课后第三题,要求学生针对课文中所提到的破坏环境的不良现象,设计一两条关于保护环境的公益宣传用语并跟同学交流。这是一道融读、思、写、说于一体的语言实践训练;同时,也渗透了思想教育,体现了鲜明的人文色彩。
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在统编教材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突显。此外,统编教材还强化了“读写结合”的思想,将阅读与表达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此思想指导下,教师应指导学生立足文本,放眼表达,在阅读实践中汲取表达方法,让阅读与生活、与表达“亲密牵手”,促进学生说写能力的同步提高,协调发展。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试着描写某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题目中还给学生提供了三段精彩的描写,供学生欣赏、借鉴。这一练习的设置也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思想,体现了语言训练的实践性。
四、切实搞好课外阅读活动,实现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
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不能仅仅依赖于课本,仅仅依赖课堂时间。语文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课外,这是因为教材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资源则是无限的,它是一方有待于学生涉足并流连忘返的“绿洲”。因此,要想搞好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正确而有效的做法是立足课本,放眼课外,运用“大语文观”来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
例如,六年级上册在第四单元后面安排了“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本次读书活动,是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旨在让学生对《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三本书产生阅读兴趣并制订阅读计划,完成阅读任务。笔者认为本次“快乐读书吧”所提到的三本书也可以让学生在开学初就进行阅读,不必拘泥于教材的安排。这样等到学这个内容时,学生更有话可说,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与分享活动。同时,等到学习第四单元“小说专题”时,学生对小说也有一定的认识,对于“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语文要素,也有了自己的体验。由此可见,课外与课内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当然,搞好课外拓展阅读工作不能仅仅依赖于课本,教师还要根据所学内容给学生做好经典美文和图书推介工作。如学习《月光曲》之后可推荐《二泉映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名人传记《贝多芬》,等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追求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务必领会统编教材编写理念,瞄准“语文要素”所指引的方向,以最优化的教学策略,推动阅读与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引领学生步入善读善思、乐学乐得的语文学习境界。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陈先云.義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六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7).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马建华.加强语文阅读提高学生语言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4(20).
[4]彭虹倩.语言能力:开启语文教学别样天空[J].文学教育(中),2011(2).
[5]罗宏宇.克服应试教育影响全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6]高焕弟.浅议小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4(11).
[7]李双娥.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之浅见[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1).
[8]邵瑞玲.采取灵活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提高——让课堂成为学生爱学的乐园[J].新课程(教研),2011(10).
[9]王明珠.利用词句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能力[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3).
[10]张 宇.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3(3).
[11]张荣芳.小议培养学生语言能力[J].山西教育,2000(13).
[12]孙荻芬.关于培养中学生语言能力的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1(2).
[13]方展画.“情境教育””模式对建构教育原理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1999(7).
[14]李庆明.“情境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以情感为纽带[J].课程·教材·教法,1999(9).
[15]孔凡成.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情境”的反思——关于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系列研究之四[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作者简介:李晓兰(1978—),女,江苏邳州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