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0-04-01司元姣
司元姣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及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高度重视学校美育的育人导向,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并且对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实际开设情况却并不乐观。
一、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
几千年前,孔子就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明确强调了审美教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也曾说:“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由此可见,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能称之为完整教育的。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公共艺术课程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素质、完善学生人格,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1]。可见,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十分有意义且十分必要的。
二、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课程的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功能性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学习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点,为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也应在此基础上制定课程教学大纲[2]。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有许多高职院校因为对自身没有明确的定位,导致许多学校只是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并没有进行有效地教学。有些学生也认为,公共艺术课程没有实用性,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于是便浑水摸鱼,持消极态度。
(二)教学团队、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明确规定在艺术课程教师中,专业性职位的教师须占到艺术课程教师的一半以上,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并未达到这种比例,甚至多数为兼职老师。所以,这也是导致公共艺术课程得不到良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三)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
目前公共艺术课程在结课考试中,通常会采用随堂测验、开卷考试等方式来进行,这样的考核标准并不适用于以自由、开放、多元化为特点的艺术类课程。
三、促进公共艺术课程良好发展的对策
在创新驱动背景下,通过对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本文总结出以下对策:
(一)提高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对公共艺术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在国家教育方针的引领下,紧随时代发展,为公共艺术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遵循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公共艺术教育
遵循学生发展规律,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只有人性化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一切公共艺术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
(三)打造优质的公共艺术教育团队
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的结果,所以应全面提高公共艺术教师团队的素质,加大对公共艺术课程教师的培养力度,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打造优质的师资团队。
(四)重视情感体验和活动参与,建立全方位课程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性,使学生学会真正的欣赏作品、感悟作品。从本质上说,艺术教育属于美育教育,是没有是非对错的绝对标准的,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所以,高职院校公共艺术的考核也应该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
1.重视考核过程
艺术的特性决定了艺术教育是一个日复一日的熏陶过程,因此,在对公共艺术课程考核时,首先不应该考虑的是到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效果,而是要考核其过程:看学生在过程中是否认真的去感受作品;身心是否投入到相关的活动中;是否用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创造出有自己想法的相关作品。
2.纳入学分制管理文件
高职院校也应参考本科院校的学分管理制度,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学校学分管理制度中去,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将艺术课程教学与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艺术骨干,创造活跃的艺术文化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3]。
四、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由于目前各个院校对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教师在教学时也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公共艺术课程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更需要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探索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模式的道路上,本文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现分析每种教学方法的利弊如下:
(1)讲授法:主要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在短时间内会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但是学生的体验感、参与感较差,很难引起共鸣。
(2)讨论法: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或辩论的形式,各抒己见,这种方法优点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但占用大量时间,学习效果不够明显。
(3)自主学习法:主要是以任务驱动为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解决问题,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此种方法时间成本高,效率低。
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想要得到更好地发展,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体验性为主。
(1)讲授法与直观演示法相结合。在《音乐鉴赏》课程中,老师在讲授了理论知识后,可以结合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在音色上的区别,也可以给学生展示传统的民族乐器,教学生识别萧和笛子、古筝和古琴等在外观和音色上区别。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2)体验法与任务驱动法相结合。在《美术鉴赏》课程中,我们可以开设以“彩色的世界”为主题的绘画活动,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也更容易发现自身的才华,在欣赏彼此作品时,也学会欣赏他人身上的优点,更能丰富大学生活[5]。
(3)以艺术实践、作品展示为考核的评价形式。公共艺术课程属于开放式课程,但许多公共艺术课程的考核形式均采用试卷来进行检测,这样的考核形式对开展公共艺术课程的教育目的起不到助力作用。在公共艺术课程的考核形式中,可以采用艺术实践或者作品展示的形式来进行考评,这样可以刺激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可以促使学生之间进行学习合作,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取长补短,也更加突出公共艺术课程开放式的特点[6]。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加事半功倍。上述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中,也许并不稀奇,但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则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
综上所述,公共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素质教育全民化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但同时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也举步维艰。我们只有在前进的路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教育规律,才能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全面发展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