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文学中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2020-04-01赵金成

雨露风 2020年1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

赵金成

摘要:经过父系社会的发展,明确了男性的统治地位,进而统治地位中一直以男权思想为主导。同时,西方社会中在基督教文化思想的影响下,西方男性作家的性别视角也受到根深蒂固影响,通过这些作家自身的理解,也就产生了多年的“刻板印象”的女性形象,但究其本质,无疑是对女性存在的一种性别偏见和歧视,从而其形象一旦被读者所接受,就会对女性形成压抑、诱导。基于此,文章就西方文学中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女性形象;西方文学;男权视角

从文化的根源来分析西方的文学,其形成初期就受到基督教文化较深的影响,可以说,基督教文化是一种人为的父权制文化的典型,基督教具有鲜明的排斥女性的思想,因此,西方文化中也具有鲜明的父权文化思想,基于此,从男性作家笔下所产生的女性形象,也既是男性对女性的一种想象,具有明显的男性作家主观方面的印记。男性作家笔下所衍生的女性形象,可以说是对女性世界的想象,对女性世界的一种价值判断,从而导致对女性在社会方面的一種压制与歧视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

一、西方文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一)天使类型的圣母玛利亚形象

圣母玛利亚属于男性心目中非常理想的女性的形象,综合了牺牲、顺服、温柔、美貌等多种男性理想的品质于一体,也可以说圣母玛利亚集合了母性、美德的一种典范。在圣母玛利亚的身上,没有任何与男性审美价值相悖的因素存在,没有任何因素与男性的价值观念相冲突。圣母玛利亚不需要自己有任何主观的思想,只需要取悦并顺从男人的思想,温柔可人的同时还需要言听计从,是一种依附于男人的非常柔弱的女性形象。圣母玛利亚对于男性的世界来说,不存在任何的挑战与危险,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形象是男性根据自身生命逻辑的价值,而杜撰出来的一种女性的形象。例如,在莎士比亚的著作中出现的台斯德蒙娜等,都是一种具有典型圣母玛利亚美德的女性形象,充满了仁爱、慈悲。

这种完全按照男性的心理需求设置的理想女性形象,没有任何女性的生命逻辑,这种男性标准如果一旦形成,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来说,无疑是一种压抑、误导。为了可以保障男性的统治地位,其一直宣扬有利于男性统治的如男人是世界的中心、女性是男人的附属品等谎言。

在《圣经》之中,描述的圣母玛利亚具有极为美丽的外貌,但圣母玛利亚所表现出的美丽是一种庄严、宁静且静穆的美丽,可以使人愉悦不会感受到危险的美,是一种给人母亲庇护的美丽。圣母不仅贞洁、温顺、安宁且富有母性,可以说是将童贞女与母亲的完美融合,这是男性最为苛求的女性形象的整合。

(二)“妖妇型”的夏娃女性形象

夏娃的形象被众人所熟知,在《圣经·创世纪》之中,夏娃偷吃了智慧果,并且给亚当也吃下了智慧果,于是人类犯罪。基督教的“原罪”观念也是从此而来。这个故事主要是为人们讲解两个提示:

其一,女人非常容易遭受诱惑,从而走上邪恶之途,并且也暗指女性是惹是生非的灾星;

其二,女人对男人有很大的影响力,会让无辜的男人误入歧途。李玲教授曾经就明确指出,夏娃的女性形象表达的是男性对自身某些破坏因素的恐惧,并且也表达男性将这种破坏性力量归罪于女性思路,简单来说,这种思想体现出男性作家对自身的破坏力量的恐惧,并且将其归罪于女性。

在《圣经》之中,也可以说是表现的“荡妇”形象的夏娃,由于夏娃没有经得住诱惑从而犯下罪过,并且还勾引亚当也犯下罪过。人类承认罪恶是存在的,便找到“替罪羊”来承担人类的原罪,将一个异类作为投射的对象,于是将女人作为邪恶的来源和化身。

例如,在美国小说家霍桑《红字》中,其所塑造的女主人公海斯特就是非常明显的代表,作者将木事丁梅斯戴尔与她通奸的罪行,完全归罪于男人没有抵抗美貌的问题,其与夏娃有同样的罪过,就是勾引了男人,从而导致牧师因为心灵的谴责,而无法承受最后死亡。作为女性的她也甘愿佩戴红字惩罚。西方文学中这种女性非常多。在希腊神话中,潘多拉因为无法将自己的好奇心进行良好的控制,从而将众所周知的潘多拉魔盒,这充满灾难、罪恶的盒子打开,从而导致人类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和困苦。西方文学中所描写的这些女性,都是针对男性世界存在的潜在危险,是破坏男性世界潜在规则的危险者。

这种女人一般来说,都不会遵守男权社会的规则和制度,或者是这一类的女人触犯了男人的威严、权益,从而从不同程度危害了男性的心理。因此,在西方男性的作家笔下所产生的女性形象来说,这些女性的命运不仅悲惨,而且会遭受世人的唾弃。在男权的社会文化之下,不允许女性表达自己的意志,当然也不允许表达自己的思想,女性必须要压抑自身的思想和意志,从而告诫后来者,不能步入她们的前尘路。

(三)“恶魔型”的克吕泰墨斯特拉和美狄亚

在《俄瑞斯特斯》之中,克吕泰墨斯特拉表现出的是具有强悍的个性的同时,还具有魔鬼般的意志,这种女性的形象中同时蕴含着男性的力量,作家通过人物的述说:“这女人,具有男儿的志气,掌握朝纲。”哥特称赞其有男人一般的思想,并且在这个女性身上体现出女性肉体、男性精神的一种禁忌的混合,进而形容为“女魔”的特点,可以说,克吕泰墨斯特拉属于一种亚马逊女强人的特性,男性国王的出征,促使克吕泰墨斯特拉不仅拥有了政治权力,还有了情夫,这种行为与男权文化制定的女性无条件效忠于自己丈夫的贞洁观念相悖,更不能让人容忍克吕泰墨斯特拉在其夫君凯旋回家之后,伙同情夫杀死丈夫。由此可以看出,在西方文学史上,克吕泰墨斯特拉属于最早的一种“恶魔型”的女性原型。

而美狄亚是欧里庇得斯笔下的女主人公,美狄亚不仅拥有超强的魔力,同时也没有道德力量,因此,美狄亚可以说是具有双重邪恶的特质。美狄亚为了帮助她所爱的人,也就是伊阿宋获得金羊毛,甚至出卖氏族的利益,只为了获取金羊毛,并且抛弃了自己的父亲,杀害并肢解了自己的亲兄弟,目的只是与伊阿宋私奔,并且美狄亚煽动了伯利阿斯的女儿,促使其女儿将自身的亲生父亲碎尸万段,并且还用锅煮了父亲的尸体,如此也只是为了消除伊阿宋的心头之恨。但是,在最后,伊阿宋仍然背叛了美狄亚,伊阿宋只是为了地位、名利,遗弃美狄亚结识新欢,伊阿宋想借助王室的势力,进而得到荣华富贵,也正是因此,美狄亚因为伊阿宋的自私、见异思迁、虚伪给她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痛苦和悲哀,并且这也是导致美狄亚怒火爆发的原因,因此,美狄亚要为自己的权益进行抗争。从此之后,原本温柔、善良的美狄亚将自身的粗暴、残忍的一面展现出来,美狄亚孤注一掷,利用计谋将国王、公主相继害死,在此之后,用宝剑将自己心爱的孩子杀死,主要是为了断绝丈夫的后裔,这是在西方文学史之中,非常鲜明的复仇女神。通过美狄亚的女性形象,实现了女人的三个角色,分别是父亲的女儿、孩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但是美狄亚背叛了自己的父亲,打击自己的丈夫,杀害了自己的孩子,美狄亚几乎对所有的男性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伤害。因此,在西方文学史上,美狄亚是非常典型的“恶魔型”女性形象代表。

这种“恶魔型”的女性形象在后世的西方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例如出自莎士比亚作品中的麦克白夫人,或者是在格林童话中的恶毒皇后等等。笔者单从《麦克白》进行分析,麦克白是一个弑君的野心家,而麦克白夫人的野心较比其丈夫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较比其丈夫,麦克白夫人的心肠更為狠毒,麦克白夫人对其丈夫的爱,就是唆使丈夫做尽坏事,而麦克白则是按照麦克白夫人的唆使做尽坏事,但凡麦克白出现犹豫不决的情况,麦克白夫人就会鼓励丈夫“男子汉应当敢作敢为,做一个比你更伟大的人物……”由此可以看出,在促使丈夫从国家的英雄堕落成为一位弑君篡位的野心家的整体过程中,麦克白夫人所采取的怂恿、邪恶发挥出最为关键性的作用。

另外,在巴尔扎克的笔下,贝姨的女性形象也非常丑陋,不仅相貌丑陋且出身非常低微,因爱不遂而成为老处女,从而导致贝姨忌妒成性。在文章中,贝姨主要忌妒自己的堂姐于落太太,于落太太不仅非常美丽、温柔,而且与一个名门望族的男性结婚,在此之后,贝姨就在生活中,采取各种阴谋诡计破坏堂姐原本幸福的家庭生活,对堂姐进行百般折磨。贝姨自身所拥有的忌妒心并非一般人所能及,而是已经发展到丧心病狂的地步,因为贝姨的忌妒心,才会不断衍生出极为恶毒的各种各样的阴谋,其目的只是为了可以将贝姨忌妒的人置之死地而后快。

《悲悼》是美国“现代悲剧之父”奥尼尔的著作,在其中的女性形象克里斯汀,对其丈夫孟南·艾斯拉的冷漠、虚伪十分的厌恶,继而克里斯汀爱上了别人,也就是船长卜兰特,卜兰特具有非常好的浪漫主义气质,于是,克里斯汀开始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两性生活,这种行动从实质上来分析,是对当时的女性性欲、社会习俗的一种挑战。当然,也有其存在邪恶的地方,主要在于艾斯拉从战场凯旋的夜晚,克里斯汀与卜兰特合伙设计阴谋,将自己的丈夫下毒毒死。克里斯汀这种行为和思想,自然在后来遭受到孟南家族为代表的男权社会的反击。

总体上来说,这种恶魔型的女性形象,可以说充满了女性自身原始的欲望,这些女性对社会激越的进行反判,并且,针对当时的男权社会进行复仇,从某方面来说,恶魔型的女性形象也代表着颠覆男性统治的一种具有革命性、爆发性的力量,针对当时男权社会中固有的制度、秩序,这些女人在努力破坏,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但最后这种力量和思想也都不得善终。

二、西方文学中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是男权心态在文学中的反映

在上述文章中所分析的三种女性形象,可以说充分且真实地反映出男权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心理特征,从中可以反映出男权的心态,诸如圣母玛利亚的天使型女性形象,所要表达出的是男性心目中和思想中理想的状态,而妖妇型、恶魔型的女性形象,主要是表达男性对于女性主体所存在的憎恨、恐惧等思想。

之所以说西方文学中的天使型女性的形象,主要是针对男性心目中顺从丈夫的理想型的女性标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种女性本身特别温顺、可爱并且简单,因为其具有单纯的特质,从而不会对男人进行质问,男人无论说什么都是对的,这些女性都会觉得什么都好,只会按照男人所说去做事情,因为这种单纯会让男人没有压力。针对这种类型的女人来说,主要是因为这种女性不会替自己进行考虑,也没有为了自己而生活,这种女人不会对男权秩序进行质问和质疑,只是简单地维持男权秩序。因此,男人会从思想中对这种女性更为喜欢,同时在男性作家的笔下,也更愿意塑造这种女性的形象。但简单来说,针对男权道德规范来说,这种女性不会构成任何威胁和挑战。李玲教授曾经明确指出,这种理想型的女性标准,在男权文化之中,可以说是以男权文化为核心而整合出的一种完美的女人,这种女人会以男性的心理需求为核心,进而被设置出来,在设置中并没有按照女性的生命逻辑。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的男权社会来说,这种女性形象是对女性的控制和一种期望,是男权心态通过文学的方式所折射出来的一种理想化的形象,也可以称之为一种男性标准,而如果这种标准一旦形成,就会压抑、诱导现实中的女性生存的方式。著名的女性主义批判者苏珊·格巴以及桑德拉·吉尔伯特曾经就明确地说过,这种以男性需求为核心和基础而生活的女性,对其生活的描述,可以说是“生活于死亡之中”,这种女性不仅回避自我,同时也将自己的自由意志回避。这种理想化的女性形象在特定的时代中被读者欣然接受,自然而然就会严重压抑和影响当时现实生活中的女性生存环境。天使型的女人维护男权的秩序,但是恶魔型、妖妇型的女人对男权社会的秩序进行破坏、颠覆、瓦解,从而让人望而却步。因此,男权社会针对这种力量、精神,就利用话语、文字给她们扣上妖媚、危险等帽子,描绘出恶魔型、妖妇型的女性形象,利用这种方式让人们进行借鉴。

这种男权的思想历史根源非常深刻,母系社会的不断解体,应该是从父系社会为开端,经过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在漫长的男性统治为主体的社会中,表现出对女性的歧视。女性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中,作为第二性别存在,女性被看作为男性的附属品。例如,说人类的第一个女人,是因为取下男人的一根肋骨,用这根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上帝对夏娃说,你必须要对你的丈夫进行恋慕,而你也必须要被你的丈夫所管辖。在人类之中,女人作为上帝在创造宇宙中的一部分,如圣·托马斯曾经就将女人称之为“不完整的男人”,又或者是作为一种附带而产生的生物。另外就是最为经典的“母权制的被推翻,是女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们则被贬低、奴役,成为丈夫淫欲的奴隶,传宗接代的工具”,这些话出自于恩格斯的话语。在古希腊时期,西方文学戏剧家欧里庇得斯,曾经就称妻子为“oikurema”,主要的含义是在家中,照顾家务的一种物件。而在《美狄亚》之中,作者是通过美狄亚自身的话语,向社会对女性的地位进行了陈述“女人在所有有灵性的生物中,是最为不行的存在”。而在《政治学》之中,亚里士多德就对男尊女卑的思想进行大肆的宣扬,亚里士多德认为,男性是理性、精神的象征,而女人不仅卑贱,而且低下,是属于一种野蛮人、奴隶一般的存在。

苏珊·格里芬曾经一句话就道破了其中所有的利害:“男人其实对于女人的肉体,有害怕面对的思想,而同时也害怕失去女人,以及失去女人对自身的控制,因此,男人在抗拒女人的形象,抑或将女人视为物品,对女性的肉体进行玷污,甚至是摧毁女人的形象,将女性形象塑造为邪恶的化身,严加防范毁灭的根源。”

因此,男性作家笔下诞生的“恶魔型”或者是“妖妇型”的女性形象,真实来说,并非是女性在社会中所存在的真实面目,相反而是现实男性社会中,通过男性作家的创作,而虚构出来的一种形象,促使读者接受的一种现实。在这种伪现实的社会之中,女人的命运或者是女人的价值,主要因为当时所存在的男权社会思想,强加给女性在社会中所要承担的角色,或者是承担的一种完成的程度。在《小说中的妇女形象》中,苏珊·利帕曼·柯尼伦曾经就认为,历代以来的西方文学之中,读者在文章中所看到的并非是现实中的女人,也可以说不是女人,只是一种女人的形象,无论是忠贞的妻子,还是漂亮的教师,抑或是邪恶的诱惑者还是温顺的美丽少女,如果进行仔细的揣摩和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女性形象并非真的存在,这些女性在最佳状态的时候,只是针对女人应该扮演,而且确实应该扮演的一种社会的角色,这些都是公众的角色,而并非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女人。而如果处在最为糟糕状态的时候,这些女性形象就会衬托出男人的光辉形象,对女人的憎恨、恐惧以及期待。

三、结语

在男权视角下 ,传统的西方文学中,将女性的形象扭曲,是一种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一种压迫的表现,无论是表达的语句,还是其形式,都不能受到男权观念的制约,甚至在孩子的通话中,都有大男子主义、女性奴化教育的思想存在。这些西方文学作品,透视出男权视角下,女性形象的虚假镜像,主要目的为了可以利用性别对女性的角色意义进行审视,从而扭曲、割裂女性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吴晓艳.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谫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11):37-39.

〔2〕王泓烨.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出轨行为的原因小探——以海伦、德·雷纳尔夫人及包法利夫人为例[J].牡丹,2019(17):129-131.

〔3〕周莹,李田新.中西方神话中女性原型比较及文化解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382-385.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
《三国演义》正面的女性形象探析
唐传奇中男性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韩国现代文学作品《土豆》和《水碾》中女性形象研究
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及女性悲剧的思考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