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刍议

2020-03-31杜宇琦王晓玮王康宇邵伟佳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34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工业设计审美能力

杜宇琦 王晓玮 王康宇 邵伟佳

摘  要:本文分析了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审美能力不高的现状及原因,论述了提升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润物细无声”式提高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希望工科院校关注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教育工作者关注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格塑造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工科院校  工业设计  大学生  审美能力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the low aesthetic ability of industrial design students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 aesthetic ability of industrial design students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Put forward the "moisturizing and silent" type of training methods, calling for more social forces and educator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aesthetic ability, personality shaping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industrial design students.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lleges; Industrial design; Colleg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20世纪末在学科建设上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文理渗透,各学科之间交叉融合, 曾经认为不相干的一些学科相互渗透、组合成新的学科, 于是诞生了工业设计这门既体现时代科学技术水平又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心理、艺术密切相关的新学科。工业设计不是简单的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工作的总和, 而是工业产品的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创新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完整的知识结构,还应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修养及创新意识,使产品不仅具有好的功能和好的外观品质, 而且能引领时代风尚、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 因此工业设计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审美素养和较高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成为工业设计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审美能力不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工业设计专业是科学技术与美学艺术相融合的专业,这二者的地位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就国内的现状来看,设置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一般分为四类。分别是艺术院校、理工类的工科院校、師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四类院校在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倾向于艺术或者倾向于技术。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较倾向于对学生工业设计专业的物理,数学以及一些技术基础课等方面培养,学生在设计创作时对产品的结构、工艺、材料等方面都非常有把握。这类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审美能力较弱、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审美能力较弱、对审美时尚的关注以及表现技法上大多不及艺术院校的学生。应该说,造成这种局面与一些工科院校对艺术类课程的抵触有关。课程设置方面工科院校中对于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是相对比较薄弱的。(曾红琳,2016)认为艺术类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对理工类工业设计的学生而言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不适应工科类设计专业特点、教材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工科类设计专业要求、以及未能建构科学与艺术间的联系等问题。(李慧杰,2017)发现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偏向技术,仅有极少数的院校开设了例如 美学基础,艺术概论等能够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相关课程。在师资方面介于工科院校的办学性质,他们所设立的工业设计专业基本上都是由机械或计算机院系创办的,很少有真正科班出身的教师。

2  提升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8世纪德国的美学家莱幸曾说:“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对工业设计来说,在满足功能的前提条件下, 审美是其核心本质。(包海莹,2018)认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营造审美境界,提供审美情趣创作实践,强化审美能力。(张白露,2017)认为工科院校工业设计教育在我国时间较短,教学模式尚处在改革和探索中,有必要对设计素描的课程性质、学生生源、教学现状等作进一步的总结和分析。对于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来说,之前就对美学知识了解甚少,美学知识匮乏妨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导致设计中缺乏必要的审美表现力,作品缺乏艺术性。可见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审美能力培养是影响工业设计教育质量优劣的关键。

2.1 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人们对艺术的喜好是受到个人审美观念支配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把学生的审美观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让学生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中都能体验审美情趣的魅力,一个好的审美作品能够让学生建立起高尚的审美观,从而培养出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民族凝聚力。通过情感升华了精神。提升了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2 提高审美能力对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是面向产品设计行业的各个领域,学生的审美能力直接影响设计产品的优劣,提高审美能力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作品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辨别美丑的能力,掌握美的法则,懂得如何欣赏和理解美,为今后的工业设计创作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

2.3 提高审美素养有助于培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和提高这种能力是所有教育者共同努力的方向。当前形势下,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力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引导学生,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不断完善自身的审美价值观。(李熠,2018)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运用所学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更能充分发挥创造力,工业设计教育应该充分意识到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审美教育落实到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现代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能更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因为社会实践是一个全开放的自由的、自主安排的学习过程。

3  “润物细无声”式审美能力培养途径

审美教育本身就带有感性情感熏陶的特征,要想获得审美能力,应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不仅要热爱生活去发现美还要与人交流去傳递美、去升华美,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渐进的动态过程。

3.1 创设条件,营造氛围

大学生发展的潜能是无穷的,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有义务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通过细致入微的校园坏境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形式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学校通过报告厅,多媒体,校园网平台等播放电影、话剧、小品、情景剧等各种人类优秀的艺术作品,更能从感官上表达作品的真实意图及审美价值进而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及憧憬,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认识真、善、美。学校图书馆收藏丰富的艺术设计类图书让学生尽情领略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带给他们的美,学生在阅读鉴赏时的时既可以领略艺术家们非凡的气质同时对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也会助一臂之力。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审美能力培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审美体验、审美发现和审美评价,并最终能够自由的进行审美设计创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指导审美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分寸。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估计学生当前的审美水平,因为每个人不同的生活背景、人生经历以及个人习惯的差异等都会影响其审美素养的形成,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其次,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对现实状况的分析提出有信服力的看法和观点,和谐构建学生的审美观念以及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外,设计专业教师还需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不断学习和探索未知的世界,高深的技艺和学识加上高尚的品德情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专业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关注当下设计发展的趋势与动态以及艺术设计和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不断学习,将设计发展的前沿动态传授给学生,带领学生多看艺术展、画展、设计展、实践教学成果展,培养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审美鉴赏能力。

3.2 精心规划,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方面,应开设《美学概论》和《审美教育概论》课,适量多样的审美课程的开设为审美教育实践的开展更具理论性、规律性和系统性。让学生从全局角度纵向了解美学及美育的历史沿革及发展动向。促使学生们对自身的设计水平、审美趣味等进行反思、总结,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审美能力。

3.3 勇于担当,加强实践

首先,大学生在专业提高方面应主动出击,学习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主动找到自己的短板,美无处不在,学生应该自觉地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自己的审美,加强自我提升的意识。美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同时也应该是自我修养的一部分,主动想办法寻找学习途径,可以去艺术院校参与艺术专业学生的活动,参观欣赏作品展、毕业设计展等;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足不出户学生们就可以纵览世界最新的科技资讯和最新的艺术设计作品,感受世界各国设计大师的作品带来的震撼,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日积月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其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进行角色的转换,从被动的欣赏美,到积极主动的追求美、创造美。学生社团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建立建立虚拟的学习社区、论坛、博客,丰富工业设计专业资源库,在这个能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将自己创造的作品,对美的感悟等与他人分享、交流,尽情发表对艺术作品、艺术理论的独特见解。如席勒所说:审美教育是“有一种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在此中获得新思路、新灵感,更有利于对美的深层次追求。另外,社会实践比课堂教学更能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进行审美素养教育实践时,首先,要确定本次实践目标,要对哪一方面的美进行赏析,根据目标提前准备相关资料熟悉审美对象;其次,要设计多种形式的途径和方法,不仅能吸引大学生的眼球,抓住其好奇心强的特点,还能全方位的把握审美对象,最后,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社会中有许多审美对象需要经过悉心观察才能发现其美的闪光点,如此的实践利于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造力的厚积薄发。

4  结语

“润物细无声”式审美能力培养为提高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审美能力探索了新的参考途径。通过学校方面的以人为本,注重引导;创设条件,营造氛围;精心规划,课程设置和学生方面的勇于担当,加强实践双力齐发。课上依靠美学专业教师的理论指导及专业课教师以身作则的密切配合;课下实践环节依靠大学生文化建设活动的展开及社会实践来进行,以此培养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静,熊先青,吴智慧.新工科背景下林业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体系建设探讨[J].设计,2020,33(12):140-142.

[2] 周志.因人、因地、因需:包装设计中审美策略的差异化分析[J].装饰,2018(2):12-18.

[3] 周丽昀.设计的审美维度——兼论涉身主体的审美体验[J].哲学动态,2018(10):103-112.

[4] 哈奇森美学关于“审美主体”问题的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8.

[5] 李慧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美学教育问题思考[J].河南农业,2017(18):30,33.

[6] 曾红琳.工业设计专业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卓越工程师背景的探讨[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5(6):83-84.

[7] 李晓英,周大涛.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9(9):222-223.

[8]凌雁.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群的构建[J].工业设计,2018(5):105-106.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工业设计审美能力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高校艺术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