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探析
2020-03-31杨格
杨格
摘要: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快,对国家的经济贡献也是不可估量的,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壮大,形成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融资问题则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本文简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运行模式,叙述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问题,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建议,以期中小企业能够继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 中小企业 融资
随着网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服务相结合,不仅经济高效,而且融资渠道变得更加广阔。但是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服务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给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中小企业借助于互联网金融这一平台得到持续性发展。
一、互聯网金融的概念和运行模式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在传统金融模式运行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为媒介所形成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借助互联网所具有的实效性强,信息渠道广等特征,将资金融投双方纳入到统一的互联网平台中,能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的典范,有效缩减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了资本运行活力,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1]。
(二)互联网金融常见运行模式
在互联网运营模式不断细分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也随之多样化发展。通常情形下,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众筹模式、电子商务平台模式和P2P模式三种。众筹模式平台主要是应用于中小企业项目投资类型的资金需求中,其特点是投资者与融资需求方的沟通交流比较深入,对项目把控比较严格,只有在达成共同认知的基础上才会开展投资。电子商务平台模式是以网络平台所提供的支付、资金管理等形式开展的,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融资形式较为丰富,投融资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对应的模式。P2P模式是由网络平台提供双方的信息资料,根据信用等级信息进行筛选匹配,从而达到投融资双方的合作。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运行较为灵活,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融资需求客户的需要。
二、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问题
(一)平台风险高
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的速度虽然变快,但是其相应的风险也在不断提高,风险种类主要有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信用风险三种形式。这三种风险产生的原因分别来自于人为操作、监管不足和技术缺失等方面,但是无论是由于哪种因素所造成的风险,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对应的问题,将会直接造成投融资双方的损失,给平台经营带来较大的风险[2]。在处理不当的情形下,还有可能会造成信用缺失、违法犯罪等行为。
(二)融资成本高
在目前我国金融体系运行过程中,银行贷款和民间融资依然是投融资运行的主要模式,这也是融资成本较低的两种形式。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金融运行体系中,中小企业极难通过这两种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进而存在融资困难的现象。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不得不把融资渠道转向互联网金融平台。据相关数据分析,互联网融资成本目前要高出银行贷款成本近一倍,相对于民间融资成本也比较高。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一旦遇到市场风险,企业就会由于风险抵抗能力不足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资金安全监管难度大
互联网金融安全监管难度大,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来源较为复杂并且存在不稳定的现象,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在设立和运行时,常会通过其他渠道来补充自有资金来逃避国家在政策方面的监管,自己所持有的资金量少,主要是依赖于民间资本和个体投资者。在部分平台经营过程中,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利用法律漏洞制造融资混乱,进而造成较大安全隐患,给投资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四)信用体系不完善
互联网金融在运行过程中,既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又要对客户信息进行保密,如何确保融资双方在互相了解的情形下完成匹配,又要避免由于信息泄露给客户造成其他负面的影响,是互联网金融运行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信用体系建设的分离和缺失,信息传递和安全保障还无法达到体系运行的实际要求。这不仅给互联网金融平台自身运行造成较为严峻的挑战,而且给社会经济正常运营也带来较大隐患。
三、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提升风险意识
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和运营模式而言,互联网金融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过程中,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风险问题,只能够通过对应的措施来降低这方面的风险。对于经营者来说,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坚持从客户和中小企业的利益出发,坚持法律底线,在法律限定范围内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其次是要能够强化网络技术安全团队建设,通过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定期开展坚持工作,避免由于技术不完善造成经营风险扩大[3]。再次是在经营过程中,要注重管理团队建设,更加全面的做好日常运营维护工作,及时准确的解决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量减少经营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降低融资成本
互联网金融融资成本较高,主要是由于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不信任带来的,在开展服务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得不借助大量的人力物力调查来弥补这些信息的缺失,直接造成经营成本提升。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收集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对客户特征进行细分,结合大数据综合分析所起到的参考作用,灵活性的制定融资利率。同时,要根据信息收集的情况随时对系统数据进行变更,在降低投资者风险的同时,尽量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资金服务,在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为互联网金融行业自身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强化法律监管
强化法律监管是互联网金融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中小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这也是对企业经营者的考验。在借助于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融资时,部分经营者为追求解决眼前的问题,通常对融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法律问题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同时,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还比较短,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较为单一,因此在法律法规建设上还不够完善,存在监管上的缺失现象。深入调查并分析这些缺失现象,结合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运行的基本要求,更加全面的完善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法律监管体系,是我国立法部门所要重视的问题。同时对于互联网金融经营者来说,也应当加大总结和研究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建言献策,从而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完善信用体系
完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用体系,除了平台自身要加大信用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之外,还应当采取行业联合的方式,建立综合性的信用信息库,加大信息沟通和互换力度。以此不仅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融资服务,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暂时困难,解决企业经营的燃眉之急,还能够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有效降低投资者和互联网平台的经营风险,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在必要的情形下,还可以通过行业联合的形式建立信息中介服务机构,提升信用信息管理水平,降低金融平台自身的经营成本。
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我国形成规模化的运营状态,作为传统金融模式的重要弥补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各方面建设的不断完善,行业经营的正规化水平必将不断提升,经营成本也将会控制在较为合理的水平,由此才能够真正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基础上,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融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妍.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20(01):76-77+196.
[2]徐传鑫.利用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20(01):54-56+73.
[3]宋小燕.互联网金融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与完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0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