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自主性与中小企业国际化成效: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
2020-03-31浙江工业大学李思思张化尧白汶松
浙江工业大学 李思思 张化尧 白汶松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 吴志方
一、引言
国际化是企业探索和利用外部资源的关键战略行动(Wu et al.,2016)。通过探索和利用外部资源,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竞争优势,从而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发展(Li et al.,2017)。这已经逐渐成为大多数企业打开海外市场、获取先进的知识与技术(Luo & Tung,2007;吴先明等,2018),最终实现自身创新能力跃迁的重要手段(Kafouros et al.,2008;Wu et al.,2016)。
企业国际化问题在我国企业界和理论界受到高度重视。自2013年 “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之后,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更是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旨在促进国内外产业融合并深化贸易合作。后疫情时代,2020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更是提出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并把“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由此可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优势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时代趋势,而促进加快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要素之一。当前,中小企业国际化已成为经济发展必然趋势。虽然随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逆全球化现象愈加明显,世界经济格局正处于全球化的低潮和逆全球化的风潮中,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全球化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全球市场的需求依然会与日俱增。中国经济依靠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的优势,目前正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市场资源配置。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应对逆全球化和国际市场波动的过程中,寻求国际化成长机遇。因此,中小企业如何提升国际化成效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现有研究对当前中小企业国际化中遇到的问题还未给出较为全面的解释,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文献研究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但研究视角不同,如大多从人力资源(陈莉,2006;谭效敏,2007)、创新模式(常婕,2007;吴益军等,2003)、不确定性(何红渠和沈鲸,2012)等角度进行研究,但鲜有文献从企业组织自主性方面进行探究。国际市场所拥有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使得国际化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是否可以灵活快速地针对市场情况做出调整。这需要企业赋予员工自主权,使处在市场一线的员工能够自主、灵活地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线上办公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企业内部的工作协调与沟通。团队成员是否能够自主解决问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企业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
第二,当前相关研究虽然强调了自主性是影响国际化成效的重要因素,如Devaro(2010)关于自主性与团队绩效关系的研究,但是鲜少有文献研究其中的作用机制。强复杂性和高度动态性是国际市场的两个显著特点,因此企业能否灵活快速地做出正确决策对国际化成效有着显著影响,而其中团队成员的自主性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体现企业对团队或者个人自主性工作支持程度的组织自主性作用机制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通过研究国际化企业组织自主性与国际化成效的关系,力图解释其中的作用机制,并针对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提供建议,继而解决中小企业在员工组织管理方面的抉择矛盾,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
二、理论基础
(一)企业国际化
企业国际化的理论起源于古典贸易理论,当前已有非常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从经济学视角出发,阎建东(1994)指出企业国际化主要从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个方面去评估企业是否具备条件进行以及如何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从企业行为视角出发,Johanson和Vahlne(1990)提出了乌普萨拉模型,认为企业开展国际化是一个系列递进决策的结果。该模型强调知识学习和积累的重要性,指出企业需要通过汲取、整合和利用国外市场知识,进而对国际市场进行开拓。
国内对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也提出了鲜明的主张。赵曙明等(2010)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参与国际分工,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从国内企业转变为跨国公司的过程。肖鹏等(2019)则提出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在不同市场或地区开展经营活动,进而实现地域多元化的一种举措。
(二)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与企业国际化有紧密的联系。从组织学习理论出发,Lubit(2001)认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源于组织拥有的知识,而非特殊的资源、市场等,知识的获取将有助于企业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而且企业国际化本身也是知识获取和积累的过程(葛京,2002)。徐建中和谢晶(2013)通过对183家开展国际业务的制造企业进行研究,发现组织学习对企业国际化成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根据企业获取知识来源的不同,组织学习可以分成替代学习和经验性学习两个维度。替代学习是指企业从其他组织学习的过程,而经验性学习则是指企业从自身经验学习的过程(范黎波等,2016)。通过替代学习,企业汲取其他组织的经验优势并进一步与自身结合,构建自身优势特点。经验性学习则被定义为企业内部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员工利用自身经验积累与悟性改进组织中其他个体或者是整个组织;二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经验,包括企业诞生之初就有的先天性经验以及后期通过各种经营行为产生的经验,对企业自身进行改进提升。
(三)组织自主性
组织自主性主要考察团队或个人在企业的行为空间内对企业经营决策活动的实际影响程度(吴建祖和关斌,2013)。Hackman和Oldham(1975)认为在工作中为员工提供自由、独立和自主的空间,能够决定一项任务的完成速度。
从工作理论视角出发,自主性更多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主性是组织正式制度设计的结果,团队的自主性和个人的自主性都是由制度赋予;另一方面,组织自主性来自管理层的信任。以上两个方面都说明,自主性是组织赋予团队或者个人的一种行动,本文对个人自主性和团队自主性不做区分,均视为组织自主性。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基于上述文献,本文的研究模型以组织自主性为前置变量,以国际化成效为结果变量,同时把组织学习划分为替代学习和经验性学习两个维度,探讨其中的中介效应。此外,本文还引入了国际市场多样性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由此,我们提出研究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组织自主性与国际化成效关系模型
(一)组织自主性与国际化成效
组织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组织的决策效率和质量,因为一线员工拥有的市场信息更为全面、详细。特别是在不确定性较高的环境中,高自主性带来的绩效改善尤为明显(Wall et al.,2002)。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常常需要处理与母国市场不同的制度、文化等差异,因此面对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需要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和调整国际化策略。而高自主性使得身处市场一线的团队或个人在工作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利,使其可以灵活地应对市场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化成效。据此,我们提出下列假设。
假设1:组织自主性对国际化成效有正向影响。
(二)组织学习的中介效应
一般而言,企业的组织自主性越强,团队或个人在工作中拥有的自主权就会更多,这更容易激发团队或个人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意愿。研究表明,当团队感受到更大的自主性时,他们积极学习的意愿显著增加(Susan et al.,1997),特别是当工作内容对知识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时,学习意愿的提高更为显著(Stewart,2000)。组织自主性能够有效提升学习兴趣,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组织学习。而组织学习有利于企业的国际化,因此组织自主性会通过影响组织学习,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国际化成效。
具体到经验性学习维度,在自主性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企业一般有着较好的学习意愿和内部学习氛围,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增多,从而刺激企业员工的内部学习和经验分享。而在国际化进程中,虽然企业在进入市场时都会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总体上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因此经验性学习作为一种帮助员工处理相似业务和不同具体问题的能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国际化。高自主性能够使员工更主动参与到工作中,积极积累各项工作经验,从而促使他们变得经验丰富,促进了企业的国际化成效。
从替代学习维度出发,高组织自主性能够确保企业及时收集和分析各项市场反馈(Huber,1991)。较强的学习意愿会刺激团队或个人主动进行信息收集和信息监控,更易于收集到市场的最新信息,从而促进组织的替代学习,即高组织自主性激发出来的学习动力使得员工更加主动得向外部学习,进而对替代学习产生正向影响。组织成员通过主动地去借鉴和模仿其他企业的做法,从而降低国际化经营风险,提升国际化成效。同时,针对制度知识和文化知识等,对于初次国际化的企业而言,这些知识往往是经验性学习所无法获取的。在高自主性环境中,通过替代学习能够快速获取关于东道国这几个方面的知识,从而促进国际化成效。因此,我们提出下列假设。
假设2:组织自主性通过影响组织学习对国际化成效产生正向影响。
假设2a:组织自主性通过影响经验性学习对国际化成效产生正向影响。
假设2b:组织自主性通过影响替代学习对国际化成效产生正向影响。
(三)国际市场多样性的调节作用
国际市场多样性是由公司投资组合中的国家地理范围、技术和文化多样性所导致的,主要考察一个企业在国外市场的地域多样化程度(Zahra et al.,2000)。国际化市场多样性对国际化成效有着积极的影响,它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普遍战略选择(Nachum & Zaheer,2010)。研究证明,国际化市场多样性使得组织有着更多的知识来源,增强了知识的异质性。而在知识异质性较强的情况下,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增强(陈衍泰等,2019)。
国际市场多样性能够带来更多的技术学习机会(吴航和陈劲,2014),团队或个人有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增加他们的替代学习。当国际市场多样性较低时,企业面临的市场知识的挑战较少,替代学习的主动性减弱。
而在经验性学习方面,目前已有研究证明,知识的异质性带来的挑战有助于团队的知识共享(孙凯等,2016)。在知识异质性的刺激下,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增加,使得团队经验传播得更快,从而每个人能够更好汲取经验性知识,更加稳固地掌握原先拥有的知识,即增强了组织自主性与经验性学习的关系。因此,我们假设国际市场多样性正向调节组织自主性和经验性学习的关系。
假设3:国际市场多样性正向调节组织自主性和组织学习的关系。
假设3a:国际市场多样性正向调节组织自主性和替代学习的关系。
假设3b:国际市场多样性正向调节组织自主性和经验性学习的关系。
研究显示,具有国际业务的新生企业通常比没有国际业务的企业表现更好(McDougall & Oviatt,1996)。国际市场多样性可以通过帮助企业获取异质资源、利用全球资源禀赋建立联盟、扩大创新合作等方式提高国际化成效。同时,国际市场多样性带来的背景环境多样化,能够促进企业提升学习动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即增加了企业的替代学习,改善企业人员知识结构,最终提升企业国际化成效。此外,国际市场多样性有利于企业积累更多样的市场知识与经验,从而增加了经验性学习,继而提升国际化成效。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国际市场多样性正向调节组织学习和国际化成效之间的关系。
假设4a:国际市场多样性正向调节经验性学习和国际化成效之间的关系。
假设4b:国际市场多样性正向调节替代学习和国际化成效之间的关系。
国际市场多样性是国际企业开展早期快速国际化、强调国际市场学习的结果(Wu & Zhou,2018)。首先,企业在多国市场经营探索的经历使得企业面对困难时不易慌张,养成优良的创业心态,并且具备良好的风险预估能力。良好的心态能够与员工的高自主性相互成就,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国际化。
其次,国际市场多样性有利于企业在多个市场发现和挖掘机会,从而实现经济回报的最大化。国际市场多样性的程度越高,企业能够接触到的市场机会就更多。更多的市场机会允许员工进行更多尝试,从而调动组织自主性,对国际化成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国际市场多样性所蕴含的地域多样性使得国际企业需要应对不同地区的环境动态性,快速响应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组织自主性,促使组织自主性增强,从而对企业国际化成效产生影响。据此,我们提出下列假设。
假设5:国际市场多样性正向调节组织自主性和企业国际化成效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对组织自主性和企业国际化成效的关系进行探寻,共提出如下假设(见表1)。
表1 研究假设
续表
四、研究方法
许多新兴市场的中小企业在相对资源不足和新生劣势的情况下,仍积极主动地开拓国际市场并能实现快速国际化成长。这吸引了学界对新兴市场中小企业快速国际化的关注。因此,我们组成了一个跨国研究团队,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的快速国际化现象开展研究。此研究获得瑞典商业银行研究基金会(1)瑞典商业银行研究基金会当前已成为瑞典经济研究的主要力量之源。其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支持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在企业管理、经济学和经济历史方面的研究。的资助。根据调研,我们建立了一个国际创业企业数据库,其中包括中国、巴西和波兰三个国家的国际创业企业。中国、巴西和波兰都是各自区域中规模较大且较为活跃的新兴经济体之一,也是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Luo & Tung,2007)。因此这三个国家所组成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这三个国家的企业样本在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Bruton et al.,2008)。
为了保证跨国同等取样的要求(Cumming et al.,2009),我们采用以下抽样标准:(1)样本公司依据员工数量计算是中小企业(300人以下);(2)样本公司都是制造业企业并均有开展国际销售业务;(3)样本公司均为独立经营,即不是特许经营、子公司或已建立组织的分支机构;(4)样本公司均非外资所有;(5)样本公司均在受访前五年内持续进入新的国际市场。
在中国的调研活动于2015年4~9月开展,调研地点主要分布在深圳、佛山、东莞、宁波和杭州五个城市。这些城市位于中国较为发达的地区,其中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占主导地位。我们通过商务部的中国商品网数据库、每个城市的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和海关网站来搜集相关信息以确定研究样本。在确定的1288家国际化创业企业中,228家企业接受了采访,受访率为17.7%。
在波兰,数据收集是在2016年1~2月进行,调研企业来自波兰10个主要城市及其周边。我们结合波兰中央统计局和市场研究公司提供的信息,随机抽样产生了450家公司。从中我们访问了153家企业,答复率为34%。波兰的高受访率可能跟其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地理范围集中有关。
在巴西,数据收集是在2017年3~11月进行。我们根据巴西基金会对外贸易研究中心提供的信息获得了企业的初始清单。然后针对初始清单,我们整理了巴西工业、对外贸易和服务部提供的企业相关资料及咨询报告等,并对这些企业的详细信息进行了补充。最终我们确定了990家满足抽样标准的中小企业,并与它们联系以期待能够进行访谈对话。最后,我们访谈调研了111家企业(回复率为11.2%)。
由于上述国家都是新兴市场国家,缺乏关于创业企业国际化的详尽数据库,我们参考了多方面信息来源,在每个国家汇编可能适合我们研究的潜在样本企业名单。虽然依赖多渠道信息的做法缺乏系统性,但是它有助于确定更多的新兴市场创业企业(Batjargal et al.,2013)。研究采用新兴市场文献中较常采用的一种抽样方式(Hitt et al.,2004),从名单中随机选取企业,并进行实地调研。在实地访谈中,使用结构化问卷收集数据。每个访谈平均花费40分钟,受访者是在公司中从事国际业务的管理人员,平均有6~7年的工作经验。
研究共获得可用样本总数为492个(中国228个、波兰153个、巴西111个)。为了进一步控制样本企业的国际创业属性,我们从样本总数中剔除了缺失值以及未在创办6年之内开始国际化的企业样本,最终确定了424个样本检验模型。
(一)指标体系与变量的选取
1.组织自主性。本文对于组织自主性的测量主要考虑企业对员工自主性尝试的支持程度、是否给予团队或者个人工作过程中的自主决策的权力以及管理层对于团队或者个人的信任三个方面。测量基于七点李克特量表,范围从1=“完全不同意”到7=“完全同意”。
2.替代学习。替代学习的测量,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外部多渠道进行学习,渠道包括成功企业、其他公司、国外研究报告、咨询机构、贸易机构等。测量基于七点李克特量表,范围从1=“完全不同意”到7=“完全同意”。
3.经验性学习。本文对于经验性学习的测量主要考量企业是否形成自己的经验、在工作期间是否有学习意愿、是否有同伴学习等方面。测量基于七点李克特量表,范围从1=“完全不同意”到7=“完全同意”。
4.国际化成效。关于企业国际化成效的测量有多种方式。由于客观绩效衡量通常较难获得(Dess & Robinson,1984),且对于绩效的感知指标往往与基于会计报告的客观指标高度相关(Andersson et al.,2001),因此,我们采用主观评价,用三个指标来衡量国际化成效,具体为受访者对过去三年的国际业务盈利能力、所在国际市场的市场份额和国际市场地位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测量基于七点李克特量表,范围从1=“完全不同意”到7=“完全同意”。
5.国际市场多样性。在本文中,国际市场多样性主要考察一个企业在国外市场领域的地域多样化程度(Nonaka & Konnop,1998)。本文根据已有研究,利用多元化指数即Blau指数对国际市场多样性进行了测度。Blau指数定义的国际市场多样性=1-∑Pi2,其中Pi是企业在特定国家市场i的销售额占全球总销售额的比例。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企业进入的全球国家市场数量以及特定国家市场对总销售额的相对重要性。
(二)结构方程模型
在本文中,由于研究目标以及部分测量指标的非正态分布,本文采用PLS-SEM 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参见文献Wold(1982)。研究采用Smart PLS 3.2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PLS-SEM分析,验证本文假设。PLS-SEM是基于方差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技术(Hair et al.,2012),其对于测量尺度、样本大小和残差分布等方面的要求灵活,已经在大量研究中使用。结构方程分析包括两个步骤,分别为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测量模型是描述观测变量与潜在变量之间的测量关系的模型;结构模型是描述潜在变量之间的架构关系的模型。
测量模型:
y=Λyη+ε
(1)
x=Λxξ+δ
(2)
结构模型:
η=Bη+Γξ+ζ
(3)
方程(1)和方程(2)是测量模型,方程(3)为结构模型,各变量在方程中的含义表示如下。
(1)x为外生观测变量,主要包括自主性以及组织学习的各个维度、国际市场多样性等16个可观测变量;ξ是外生潜变量,主要包括组织自主性、替代学习、经验性学习、国际化成效、国际市场多样性5个潜变量;Λx为外生观测变量在外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矩阵;δ是外生观测变量的误差项。
(2)y为内生观测变量,在因子分析中用来生成内生潜在变量;η表示内生潜在变量,用来定义替代学习、经验性学习和国际化成效内生潜在变量;Λy为内生观测变量在内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矩阵;ε是内生观测变量的误差项。
(3)B和Γ均为路径系数,B是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Γ表示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值的影响;ζ是结构方程的误差项。
文中模型测量指标汇总见表2。
表2 模型测量指标汇总
续表
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表示。根据整理,测量模型方差—矩阵形式为:
结构模型方差—矩阵形式为:
(三)共同方法偏差检验与处理
在PLS-SEM中,共同方法偏差(common method bias,CMB)是一种常见现象。一方面,它是由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中使用的测量方法所引起的(Kock,2015),例如,问卷说明可能会影响同一个方向的不同受访者提供答案,从而导致所有测量指标均存在一定的相同差异,即造成了共同方法偏差。另一方面,引起共同方法偏差的原因在于调查者对问卷中问题的回答具有倾向性。
本文借鉴Podsakoff等(2003)的研究,主要采用事前修正措施和事后检验措施来减轻共同方法偏差。事前修正措施是指在研究设计阶段,通过把主要测量构念的指标分散在问卷的不同部分,从而减轻共同方法偏差。同时,由于在不同国家采用了不同的调查员,这减少了访问人员由于个人特性和期望所造成的潜在偏差。事后检验是指本文采用了Kock(2015)推荐的完全共线性检验方法。根据文献,如果由完全共线性检验产生的所有潜变量的VIF值都等于或低于3.3,则模型受到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较小。本文所有潜变量VIF值都在1.00~2.779之间,远小于要求阈值,因此可以排除共同方法偏差大的可能。此外,本文所假设的模型包含调节效应,受到共同方法偏差影响的可能性也较小(Chang et al.,2010)。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测量模型检验
如表3所示,所有测量指标因子载荷显著,并且大多都高于0.7的建议值。经验性学习的第二个指标因子载荷虽然仅0.66,但根据Fornell和Larcker(1981)的建议值为0.6以上,因此可以仍旧保留此指标。
表3 标准化因子载荷、复合信度以及平均方差提取(AVE)
续表
所有指标的复合信度都在0.81~0.90之间,符合多个指标组合构念的复合信度要求(Werts et al.,1974)。再者,AVE值都超过0.50的阈值(Wold,1982),这说明每一组指标都反映了一个相同的构念。
如表4所示,对角线上的粗体数值是反映型指标和其测量指标之间所共享的标准差,它们远远高于对应测量指标与其他构念的相关性。因此,区分效度得到支持。综上,我们认为测量模型是基于有效可靠的构念组成的。
表4 组织自主性与国际化成效的相关性检验
(二)结构模型检验
本文采用Smart PLS对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如表5所示,组织自主性对于企业国际化成的直接效应在1%水平上显著,因此组织自主性和国际化成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假设1成立。
表5 直接效应、被解释方差和Stone-Geisser Q2检验
假设2是关于组织自主性的中介效应。本文用PLS-SEM来检验该中介效应,并用bootstrap计算间接效应。首先,我们计算了模型的直接路径,并基于直接路径的系数计算了形成间接路径的直接路径乘积,包括组织自主性→经验性学习→国际化成效、组织自主性→替代学习→国际化成效、组织自主性×国际市场多样性→经验性学习→国际化成效、组织自主性×国际市场多样性→替代学习→国际化成效四条路径。然后我们用百分位数bootstrap分别得到了四条路径的95%置信区间,从而评估间接效应显著性(Cheung,2009)。据此,我们发现经验性学习和替代学习呈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替代学习的中介效应显著,而经验性学习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如表6 所示,组织自主性→替代学习→国际化成效这一影响路径的路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组织自主性×国际市场多样性→替代学习→国际化成效这一影响路径的路径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替代学习中介了组织自主性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即假设2b得到支持。同时,国际市场多样性对组织自主性与企业国际化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也由替代学习中介间接影响企业国际化。
而经验性学习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均不显著。组织自主性→经验性学习→国际化成效和组织自主性×国际市场多样性→经验性学习→国际化成效两条影响路径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04和0.01,均不显著。因此假设2a没有得到支持。
表6 中介效应及调节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表5,国际市场多样性对于组织自主性和替代学习的调节作用在5%水平上显著,因此假设3a成立;同时其对于组织自主性和经验性学习的调节作用在10%水平上显著,即假设3b成立。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设3成立,国际市场多样性正向调节组织自主性和组织学习的关系。
国际市场多样性在替代学习和经验性学习与国际化成效之间的调节作用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02和-0.11,两者的P值均不显著,由此可知在组织学习和国际化成效之间,国际市场多样性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即假设4不成立。另外,国际市场多样性对于组织自主性和国际化成效之间的调节作用在10%水平上显著。因此,国际市场多样性正向调节组织自主性和国际化成效的关系,可知假设5成立。
六、分析与讨论
本文从组织内部视角出发,通过对中国、波兰、巴西三个国家的中小企业进行调研,探索企业组织自主性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组织自主性能够对国际化成效产生正向影响。组织自主性是企业建设的重要环节,高强度的组织自主性能够帮助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中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同时,组织自主性其所内化出的工作动机、工作动力都是企业国际化所需要的。
第二,替代学习在组织自主性和国际化成效中的中介作用是显著的。这就说明组织自主性通过影响替代学习的效果,促进了国际化成效。但经验性学习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经由理论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其本身历史积淀较少,资源较为薄弱,经验性学习并不能给它带来高水平的知识提升。同样也因为这一点,为了增加组织知识,企业必须大幅度向外界汲取知识,因此替代学习在这其中的中介效应显著。
第三,替代学习在国际市场多样性对组织自主性与国际化成效的调节作用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了企业在调动自主性的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关注组织学习氛围的营造。增强企业的组织学习氛围,能够增强自主性对国际化成效的影响,使得企业的制度优势最大化,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四,国际市场多样性的调节作用,主要是在组织自主性和国际化成效之间发挥作用。国际市场的多样性加大了企业感知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程度,需要企业更多地调动组织自主性,以应对风险与不确定性。另外,国际市场多样性带来的知识异质性,需要企业调动更多的自主性去汲取知识,从而促进国际化成效。
在当前的企业国际化研究中,是否赋予员工更多自主性的问题一直都困扰着管理层。然而,本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良好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组织的自主性,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柔性管理制度是员工自主性工作的保障。其次,高水平的组织自主性有助于企业形成较好的组织学习氛围,主动探索并掌握当前市场的最新知识和资源,对于企业的国际化成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应当增加员工对外合作交流的机会并且引进一些高知识型人才。最后,尽管国际市场多样性给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带来了诸多挑战,但是更高的市场多样性能够刺激企业的替代学习,有利于增加组织自主性从而促进国际化成效。
另外,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本文对使用问卷调查得到的横断面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囿于研究方法限制。并且本文侧重研究了组织自主性的影响,未区分团队、个人、高管、经理人等不同身份的自主性不同,未来研究可考虑采用不同的研究设计,探讨不同情况下各个概念要素的具体关系。二是本文对国际市场多样性的测量并没有区分不同类型市场,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等。考虑到母国与东道国环境异同程度的问题,可能细分测量后的国际市场多样性并不必然增加企业对国际市场不确定性的感知。未来研究可以做进一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