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进展

2020-03-30周蓉高峰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养模式

周蓉 高峰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视作中国经济发展驱动力之一的环境下,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团体和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之一,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多种问题,例如自身创新能力不足、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和培育模式不健全等。鉴于此,部分教育工作者比较分析了“互联网+”培育模式、“一带一路”培养方法和大学科技园等几种培育方式,并从中找到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有效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能力提升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近年来,国家日渐重视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随着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创新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高校教学质量、学生综合能力、毕业率和就业率均有一定提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越来越高涨。2017年《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高校已逐步形成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创业生态系统模式。例如,以高校为核心,辐射所在区域,涵盖政府、企业、资本、社区(园区)等创新创业主体的创业生态系统;基于高校创新创业活动构建的校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以及国家级大赛平台;大学生在投资服务支撑下创建的“自组织系统”等 。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问题分析

(一)缺乏创新创業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具备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实践性教育,是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既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践知识。而高校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基本上以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他们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政治理论基础,但是几乎没有多少创新和创业的经历和实践经验,也没有科研课题项目的经历。因此,在讲课过程中,他们只能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别人已经实践过的案例,这些知识对创新创业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缺乏学生需要的解决各类问题的具体思路和方法,所以指导意义不大。具有丰富科研经历的教师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不愿意纳入自己的课题组[6]。导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经验缺乏,又无教师指导,无法解决实际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二)创新创业依托科研课题匮乏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不仅要求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还需要提供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而且这些支持如果能够得到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支撑,成功率会非常高。因为高校资源有限,尤其是部分高职院校,能够进行科研项目研究或有能力开展科研项目的教师比较少,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指导教师。此外,高校大学生自己申请课题成功的机会也很少。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没有科研项目作为依托,最终成功的概率较小。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多元化培养

为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及其在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各高校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进行了不同培养方式的探索。

(一)“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张乐乐[9]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索》一文中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时代要求,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避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让大学生从创业实践中积累知识和经历,提升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信息的爆炸,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也在顺应时代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引入信息化教学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此举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客体”这一理念,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随时听课、学习。

(二)“一带一路”条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曾逸群等[10]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进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一文中指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创新创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尽快补充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创新项目中,做创新项目的主导者;要求大学生自身具备较强的国际组织和管理能力,在“一带一路”各个项目的对外交流当中扮演决定性的桥梁作用,让各项目在不同国家顺利实施完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三)创建大学科技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大学科技园是近年来兴起的创新创业扶持平台,主要功能是依托高等学校的人才、学科和教育资源,为科技型企业创立、发展提供各项服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基础和保障。

樊永德等[11]在《大学科技园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分析》中分析了国内大学科技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概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国外大学科技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成功经验。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社会创新创业环境氛围不够、大学科技园运行中出现状况等问题,提出借鉴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经验,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将大学科技园打造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充当联系其所依托高校、区域经济、科技型企业的纽带,真正成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基地。

四、结语

创新创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之一,要肩负起时代的使命,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然而,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若干问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不足,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力量薄弱,培育模式有待完善等。鉴于此,研究者们从“互联网+”培育模式、“一带一路”培养方法和大学科技园等培育方式中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虽然每种方案不能完全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但每种方案均有其优势,都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浩然.探析大学科技园助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中国商贸,2013,(29):178-179.

[2]郭文芬,陈碧钦,卢小松.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运行机制[J].沈阳农业大学學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711-713.

[3]蔡丽容.创新创业大赛对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育作用[J].中国轻工教育,2017,(1):50-53.

[4]葛继平,林莉,姜昱汐,尉桂华.中国大学科技园:功能、管理与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探究
高校教师赴东航机务产学研践习之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政府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角色缺失及重塑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