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0-03-30汤裕
汤裕
摘 要: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推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课堂上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笔者在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主要从“利用微课视频的制作,提升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创建多元化课堂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借助小组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之间合作意识”这三个策略,讲解了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实施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体育;翻转课堂;应用策略
在我国当前的高中体育课堂上,多数教师普遍对学生练习高难度的动作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对那些高难度动作并不熟练。而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起的有效教学方法,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它可以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以及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能够自主进行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故而,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高中体育课堂上的主体位置,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充分掌握高中体育中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要领。
一、利用微课视频的制作,提升学生课前预习能力
微课视频的使用是高中体育教师实行翻转课堂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将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并将制作好的高中体育微课视频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利用微课视频进行自主预习高中体育课堂的学习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初步接触即将要学习的高中体育内容,同时还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提前将自己在课前预习高中体育内容的时候遇到的疑问记录下来并且向老师提出有效高中体育问题进行解惑,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高中体育的课前预习能力和强烈意识。
比如,在进行投篮动作的时候,首先教师集结一些投篮动作的短视频以及投篮动作的注意事项,将这些制作成微课视频并发给学生进行预习投篮动作。其次,教师令学生发表自己学过微课视频之后的想法,以及还有什么地方还可以改进使其变得更加完善。最后,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投篮动作的要领和投篮技巧,并留给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投篮动作。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微课视频的制作,大幅度的提升了学生课前预习高中体育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高中体育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二、创建多元化课堂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生的高中体育认知水平,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的课堂情景,使得学生能够身处在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的高中体育课堂学习氛围,给予学生一种学习高中体育的愉悦体验,这往往能够更加轻松的带动学生学习高中体育知识的情绪,更容易端正学生对高中体育这门学科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的学习高中体育感受和想法,使得学生能够从心底里面接受和学习高中体育知识,开阔学生的高中体育知识层面的高度和深度,从而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高中体育知识的积极态度和情绪。
比如,教师在教学体操中的高难度动作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高难度动作的要领,并带领学生做好舒展运动。其次,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演示几遍高难度的动作,使得学生能够将高难度动作和要领这两者相结合起来。最后,教师令学生根据要领尝试着做高难度动作,并且在旁边对学生进行指导。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建多元化课堂情景,充分激发出了学生学习高中体育知识的积极和正向的学习态度,从而有效实现高中体育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三、借助小组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之间合作意识
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更容易进行交流,因为学生更了解学生,而教师根据学生在高中体育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状态,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高中体育学习小组,将高中体育课堂的主导者交给每个高中体育学习小组,有助于小组内的组员相互交流学习高中体育知识的经验和学习技巧,让学生在高中體育课堂上都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使得学生能够形成学习高中体育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意识,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精神。
比如,在锻炼学生接力赛跑的时候,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反应能力为学生划分好合作的小组。其次,教师留给学生时间来决定他们的战术,包括谁跑第一棒以及如何快速的接棒等等问题,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后,教师让学生按照他们商量好的战术来进行接力赛跑,并对学生的战术做出充满正能量的评价。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小组的相互合作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之间学习高中体育知识的合作意识和精神,从而有效实现高中体育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时候,要避免只是停留在高中体育课堂上的表面形式上,真正的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和思考高中体育知识,加强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身心发展形势,来为学生设定合理的高中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能够做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广军.基于微视频资源的高中体育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1):57-58.
[2]刘海峰.体育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7(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