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20-03-30

北方论丛 2020年1期
关键词:理学古代文学诗学

主持人语: 近代以来,按照由西方传入的学科分类体系,儒学等归属哲学,诗文等归属文学,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和文学的研究由此分道扬镳,进而界若鸿沟。实际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迥异于西方,其表现之一就是有一个庞大的士大夫群体。这个群体一直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作为人生理想,兼具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等三种身份。因此,中国古代文学与政治、思想学术关系极为密切,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独特传统,也构成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色。所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必须特别注意考察它与政治和思想学术之间的关系,否则难中肯綮。  宋代以后,理学或曰新儒学盛行,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性知识和思想背景,几乎没有一位文學家的文学活动或哪种文学现象不受到理学的深刻影响。其中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的发展与理学的关系尤其复杂,既相互交融,又彼此冲突。这种现象涵涉哲学与诗歌的关系、伦理与文学的关系,以及文学中的感性与理性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的民族特色等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在当下探讨民族文化特质、重拾民族自信的进程中,探讨“理学—诗学”乃至“儒学—文学”会通问题,更显其迫切性。理学家代表性诗人所创作的理学诗歌,因其蕴含理学思想和理学家的人生旨趣,又是中国古代哲理诗的典型样式,自然成为我们考察、探讨“理学—诗学”会通问题的重要窗口。代表性理学家诗人如邵雍、朱熹、陈献章、王阳明等,其诗作形塑了理学诗的诗歌体式,在理学文化史和诗歌发展史上均具有重大影响。选择代表性理学家诗人进行研究,可望以此为切入点,深化“理学—诗学”会通问题的学术研究。以“儒学诗学会通研究”开设专栏来推动“理学—诗学”关系研究,立意高远,意义重大,反映出学界同人的学术眼光和文化关怀。

本栏目特约主持人:廖可斌

猜你喜欢

理学古代文学诗学
艾青诗歌的隐喻魅力及其诗学功能
背诗学写话
礼学与理学
观人诗学:中国古典诗学和人学互融的文论体系研究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的转换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
2018—2019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论《评史心见》史论的倾向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