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20-03-30米凤霞
米凤霞
摘 要:语文课不光是让学生把一篇课文读懂,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一篇篇课文的读写训练掌握一些读写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教育教学是一个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才能产生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的教只有通过了学生自己的思考、消化,才能把书本知识通过教师、教育媒体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最后转变成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坚持“生本主义”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创造学习气氛,提供自学条件
(一)创造学习气氛。教师讲课文前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观、浏览、访问或让学生听有关课文内容的录音,看录像等,让学生开拓眼界,为学好课文打基础。
(二)提供材料,帮助自学。在默读课文之前,教师发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资料,或者先留作业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资料或卡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维。
(三)抓住重点提出自学要求,指导自学。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善于抓课文的重点,提出自学要求。重点抓得准,对于带动全篇课文的学习,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如我教《跳水》时,一方面启发学生积极动脑抓住重点,另一方面又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让学生自学,自己解决问题,我还注意把生活引进课堂,利用学生平日生活知识的储备,让他们从自己的亲身经验中找到解决疑难的好办法。
(四)提供必要的自学时间。默读和朗读是阅读的基本形式,只有通过学生自己读,才能培养自学能力。基于这种认识,我在课堂上划出一定时间供学生默读和朗读,这就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条件。
(五)借助现代信息媒体,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媒体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成为了现实,现在的中小学课堂都普及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极大了拓宽了学生自学的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信息技术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课中通过互联网寻找问题答案,向“电子老师”学习,课后安排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和全国各地的小学生探讨、完成,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讨论中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掌握中心思想,应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在讨论中,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不完善的、不准确的地方,由学生自己补充、纠正,教师只是在关键的地方加以点拨、诱导,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如教《一夜的工作》紧紧抓住“工作劳苦”、“生活简朴”这两点,引导学生从课文具体语句中去探索、分析。就拿“工作劳苦”这点来说,学生不仅仅从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来说明总理的工作苦,更主要领会到问题的实质:“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每一句都要认真看,找出每一个细小、不妥当的地方,都要跟作者商量一下。”由于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的思维比较开阔,比较全面地理解了课文所赞颂的周总理的工作精神,把握了中心思想。
三、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
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习方法。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指导学生在默读时要围绕着问题读,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还要进一步要求学生“边读边划下句子、词语。”这样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纠正不准确的答案,而且注意引导读书方法。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有学生用“工作仔细”来概括周总理的忘我的工作精神,教师便引导学生用“工作勞苦”来纠正他的不正确的说法,而且告诉他应当怎样读书。“你刚才怎么会想到工作仔细、认真呢?你从全篇文章考虑了没有?还有文章中点明这一点的句子你看到了没有?”这意思是说,读书不仅要钻进去,从具体的语言中理解全篇课文,而且还要跳出来,从全篇着眼,看看课文主要的意思说的是什么,同时还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这样才能把握住课文的主要意思。教师这样一指点,将会在学生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有词语教学,应从课文实际出发,找出一些难懂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这当中也注意方法的指导。例如先让学生查字典,弄清词语本意,然后再放到课文中,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语意思。不仅如此,还要引导学生把词语意思和课文主要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就对词语的理解深化了一步,学生从中也学会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了自己读书的能力。
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教学思想贯穿其中,这就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思维,发展语言,由于教学思想对头,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自学、讨论等过程中,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发言,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加上老师善于引导,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可见,只有教学思想对头,才能打开学生智慧的闸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否则,将会窒息学生智慧的火花,压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37
[2]吴忠豪.新理念?新实践教师教育精品教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