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普通话教学与美育的结合
2020-03-30姜孟君
姜孟君
摘 要:近些年以来,美育措施已经受到各地学校的关注。通过推行美育教育的举措,应当能达到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增强审美意识以及塑造良好性格的目标。具体对于普通话教学来讲,关键在于结合美育措施与普通话的课堂教学。教师以及学校如果能做到将美育措施渗透于目前的普通话教学中,则可以达到明显增强学生审美意识的教学成效。因此对于美育以及普通话教学相融合的具体措施而言,应当结合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来探求教学改进思路。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美育;结合措施
普通话教学的宗旨与目标并非局限于传授知识,同时还涉及对于学生美学素养的全面提升。然而在目前看来,很多学校关于推行普通话教学并未能真正做到关注美育的渗透与融入,因此整体上呈现缺失美育与情感激励的现状[1]。为了在根源上实现对于普通话教学思路的转变,那么教师与学校都需要不断探求美育与普通话教学有效衔接的举措,避免师生由于过度重视普通话训练因而忽视了综合性的人文素质培养。
一、普通话教学与美育全面结合的必要性
从美育的宗旨角度来讲,学校推行美育的基本目标就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并且确保学生都能拥有较高层次的审美素质[2]。依照目前的课改思路,学校对于美育措施应当能够将其融入各个学科教学,确保达到紧密结合美育以及日常教学的效果。因此针对普通话教学的领域而言,全面融入美育的措施具有明显的必要性[3]。
但是长期以来,很多师生都倾向于认为普通话课堂的唯一目标就是传授普通话技能。除此以外,师生并未能意识到普通话教学的其他价值,因此对于内在的学生情感需求进行了忽视。实质上,普通话教学应当能够达到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良好效果,而不仅局限于单纯传授语音技巧。普通话教学如果欠缺美育作为必要的支撑,则学生也会丧失学习普通话的热情与兴趣。因此按照当前的基本课改思路,学校如果要达到优化普通话教学实效的目标,那么必须借助美育融入的举措来进行有效改进。
二、目前开展普通话教学的现状
首先是对于语音训练给予过多的重视。在多数教師与学生看来,普通话教学的唯一价值就在于传授口语重视以及发音知识[4]。因此在目前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局限于传授发音技能,进而表现为僵化的语音训练。并且,多数学生也已经习惯被动接受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内容,然后按照教师要求来反复训练自身的普通话技能。然而实质上,上述措施很难达到激发同学们学习普通话兴趣的目标。对于普通话教学如果仅限于单纯的训练口语发音,那么普通话教学就会丧失最基本的美育价值。
其次是机械性的僵化口语训练模式。口语训练模式能否达到应有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其直接决定普通话的教学实效[5]。但是从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并未能尝试转变机械化的普通话训练方式,对于普通话教学的新思路也没有将其充分融入课堂。由此可见,普通话教学目前仍然停滞于简单开展口语训练,很多学生甚至觉得普通话教学十分无趣,并且对于课堂训练表现为抵触的态度。
再次是师生忽视美育与普通话课堂的融合。很多学生选择学习普通话的唯一目的就在于满足功利性的需求,此外并未能体会到普通话学习蕴含的美育意义。由于受到强烈的功利心理驱动,那么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认真准备普通话测试。然而一旦成功通过了基础技能测试,学生就会迅速遗忘普通话的基本技能。因此,关于普通话教学如果欠缺必要的美育措施渗透,则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普通话蕴藏的人文魅力与情感魅力,而是仅限于将其当做工具[6]。
三、探析具体的教学结合措施
美育融入课堂的举措必须建立在情感体验的前提下,反之将会呈现僵化与单调的课堂氛围。作为教师来讲,教师不仅负有传授普通话基础技能的职责,同时更加需要让学生感悟与体会语言美,进而达到满足学生情感体验以及美育需求的目标。具体在推行普通话教学的实践中,关键在于做到如下的教学改进举措:
(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现普通话的美感
教师如果能做到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普通话,则有助于增强整个课堂的美感,在此前提下体现了美育的重要价值。具体在目前推行美育教育的实践中,关键措施在于结合基础会话教学以及审美素质的培养,确保将学生作为课堂训练的主体。唯有如此,学生才能逐步转变对于普通话训练的认识,从而意识到超越语言工具价值的美学内涵。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同学们全方位的课堂引导与支持。
例如对于辅音与元音的基本发音技巧在进行讲授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播放民谣或者儿歌等动听的旋律,从而保证学生可以感受到语音要素背后蕴含的普通话魅力。学生通过感受回环往复的韵律美,应当能够达到激发语言训练热情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语音训练也能够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避免出现僵化与乏味的课堂训练气氛[7]。因此,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来感受汉语的发音美感,而不仅局限于传授语言发音的规范或者技巧。
(二)创建有趣的学习氛围
普通话的课堂学习氛围不应当是乏味无趣的,而是应当充满趣味性。具体在创建趣味性普通话课堂的实践中,教师需要做到全面引导学生,并且尝试运用新颖与多样的手段来创建课堂气氛。普通话虽然包含了多种发音技巧,但是只要能够把握最基本的发音技巧要领,即可达到较好的普通话学习效果。因此,学生如果能沉浸于趣味性的普通话学习氛围中,那么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强烈的美育感染,进而达到了提升审美素养的美育教学宗旨。
例如对于吐字发音的基本要点在进行反复训练时,教师可以尝试选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动听的流行歌曲。学生在认真倾听乐曲的同时,其自身将会迅速融入乐曲的优美氛围,并且受到了强烈的美学熏陶与感染。相比于美声乐曲而言,流行歌曲更加容易受到同学们的喜爱与青睐。师生之间通过运用共同探讨的方式,应当能达到拉近沟通距离的效果。因此通过播放流行歌曲的方式,学生将会深切感受到歌曲本身蕴含的韵律美感,进而达到明显增强普通话学习热情的目的。
(三)运用科技手段来深化学生的体验
与原有的课堂训练手段相比,建立于信息化手段之上的普通话教育能够达到更好的课堂训练成效,同时还能实现降低普通话训练难度的目的。在目前的会话训练课上,运用多媒体手段或者其他的网络科技手段都能达到深化学生课堂体验的效果,确保信息化手段能够与普通话训练课达到紧密结合的程度。对于学生本身而言,学生如果能融入真实场景的普通话训练氛围中,则有利于迅速提升同学们目前的普通话练习水准,避免了繁琐的会话训练流程。
教师不仅需要做到将信息化手段引进课堂,此外还要运用创建课堂情境等多样化的方式来增强课堂训练的实效。例如,教师可以为各个学习组安排特定的情境短剧题材,然后让各学习组的同学们对于情境短剧进行分工扮演。通过运用以上的方式,学生将会真切感受到普通话练习的趣味性,并且在富于生活化的课堂氛围中增强了美育体验。
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得知美育融入普通话训练具有重要的美育教学价值。为了消除学生对于普通话训练的紧张感与厌倦感,那么教师亟待运用多种美育手段来创建普通话的会话训练课堂,进而达到强化学生美育体验的效果。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探寻美育的课堂内涵,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在目前看来,教师已经能够做到运用网络科技的手段来开展美育教育,从而达到了有效衔接美育教育以及课堂训练的目标,师生共同感受普通话训练中的美育价值。
普通话教学以及美育措施的全面融合意味着切实转变原有的语言教学思路,通过运用多样与灵活的措施来结合美育与普通话的课堂教学。近些年以来,普通话教学的整体水准已经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与之相比,美育教育却并未能达到同步强化的程度。在此前提下,目前关于融合美育以及普通话教学的措施仍然需要不断加以尝试。同时,師生之间也要达到紧密配合的程度,确保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中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艳玲.普通话教学与美育的结合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33):226.
[2]孙桂平.普通话语音教学中的美育结合[J].文教资料,2018(27):129-130.
[3]吴国富.普通话之于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意义[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128-130.
[4]于慧,孙晓芹.论普通话教学与美育的结合[J].泰安师专学报,2011(0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