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2020-03-30张屏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自查评价

张屏萍

[摘要]通过“读例文,内化标准”“朗读,自查”“自评自改,巩固新知”“小组合作,互评互改”“师生共评,当面批改”,这五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的,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作文评改的全过程,使他们在评改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改作文的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鉴赏能力。

[关键词]内化标准;自查;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4-0082-02

作文修改是写作过程中重要的环节。通过检查,学生发现作文中的问题,并寻找修改策略进行修改,提高作文质量。《写作大要》中也说:“修改是从初稿写出到最后定稿的加工过程,包括作者对初稿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句标点等所做的更换、调整、增补、别削等工作。”这一解释最大的贡献是厘清了作文修改的主体,即作者本人。只有将作文修改的任务交给学生本人,学生才能反思自己的作文,认识其中的不足,并进行修改,作文修改能力才能有所提升,写作水平才能快速发展。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的。

一、读例文。内化标准

在学生修改作文前,我先让学生读一篇例文,触动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明白怎样的文章使人感动。接着让学生仔细阅读自己的文章,进行对比,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题。如教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作文。(这个单元的作文是讲述自己家中感人的故事。85%的学生都写了自己的妈妈)我让学生细读例文《母爱伴我成长》,要求最少读三次以上。

师:喜欢这篇文章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妈妈的爱让我很感动。

师:说说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生1:“妈妈看见了,立刻把我背起来,向医院的方向走去。还没有拦到车,我发现妈妈的步伐越来越慢,豆大的汗珠流过了她的脸颊。”这一句让我感动,写出了妈妈对我的爱。

生2:“妈妈气喘吁吁地说:‘不用了,咱们快点去。她一边背着我走,一边拦出租车。”这段话让我感动,妈妈知道自己很累,但舍不得放下我,我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回答,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打动大家的是作者用了真实、生动的事例,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列举一个好的事例能够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显得真实。现在请大家阅读自己的作文,对比这篇文章,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朗读。自查

朗读对于文章中丢字、漏词、语句不通、文章是否有感情,是最好的检查方法。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请双耳做老师,领悟出自己作文中的不当之处,主要是错别字、词、使用不当的标点,不够通顺的语句等方面的内容,并用修改符号自改(在原文修改)。

在学生充分朗读自己的作文后,教师问: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检查结果?

生1:我的文章太简单,错字多,没有突出妈妈的爱。

生2:我的文章没有半点特色,就是直叙一件事,详略不当。

生3:我的事例不是真实的事。

生4:我的文章选材单一,中心不明确。

看,通过朗读,大部分学生能够查找出文章存在的缺点。这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学生、引导学生提取信息。

师:这四位同学的问题,很多同学都犯了,我们来想想如何改正。想一想有什么事情发生在妈妈身上,让你感动或记忆犹新的。

生2:记得二年级的一次放学,那天下着滂沱大雨,看着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被家人接走了,教室里只剩下几个同学,我特别害怕,因为那段时间妈妈生病了,爸爸在外地打工,我担心没人来接我。可没想到妈妈会来接我,记得当时我抱着她哭了好久。走到楼下,发现校园里的水没过小腿,妈妈二话不说,背起我就走,她怕我踩到没有盖子的沙井。我伏在妈妈的背上觉得特别的温暖、安心。

妈妈是每个人最熟悉的人,许多与她们有关的事情,都储存在学生的脑海里,但一写起妈妈的作文,学生就无话可说,所列举的事例都是模仿作文书上的,我让学生说一说发生在妈妈身上,让自己感动或记忆犹新的事,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写自己的妈妈,不需要听别人的故事,不需要模仿别人去写,只要仔细回想和妈妈的点点滴滴,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就完全可以刻画出妈妈的形象,也可以打动别人。

三、自评自改。巩固新知

在修改作文前,我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意义。而修改的方法是“圈、增、删、换”。“圈”为圈出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增”为了充实文章的内容,需要增加字、词、句。“删”就是删除多余的内容,把烦琐、重复的语句变成简洁。“换”就是把搭配不当的字、词、句换成正确的、合理的、通顺的。

师:现在请大家拿起自己的作文认真修改。想一想哪些事例是真实发生的,哪些事例能够突出人物形象,哪些事例需要修改润色,哪些事例需要删除重写。(学生进行自主修改,教师巡视)

在巡视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我发现陈然同学不知怎样修改作文,我便根据他的文章,引导他发现问题,指引他修改的方向。他经过点拨,作文修改后有很大的改变,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出来了。

修改前:记得那天放学,天下着很大的雨,同学们一个一个被爸爸、妈妈接走了,看着同学们走我很难过,因为妈妈生病了,肯定不会来接我的。“然然”我向教室门口望去,原来是妈妈,我飞快地拿起书包向妈妈走去。我和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修改后:记得那天放学,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着滂沱大雨,老师让我们在教室里等候家长来接送。我心里想:妈妈生病了,我又没带伞,怎么办呢?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看着同学们一个一个地被爸爸妈妈接走,教室里只剩下三五个同学了,我很害怕,双手不由自主地揪着衣角,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然然”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我猛地抬头往门口望去,啊!是妈妈,我飞快地向妈妈冲去,抱着妈妈的腰,眼泪流出来了。妈妈搂着我轻轻地问:“你怎么了?不舒服吗?”我摇摇头,“我以为你不会来接我的。”“怎么会呢?傻孩子。”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轻轻说道:“我们回家吧!”“嗯。”我高高兴兴地挽着妈妈的手,回家去。

你看,将外在的标准内化成学生的内在标准后,学生根据内在的标准来评价,决定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局部的修改。经过指导,学生的真情实感都被激发出来了。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我巡视着,发现问题,直接引导学生。这一环节是学习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内化、巩固知识的重要时刻,是提高作文修改能力的最佳机会。

四、小组合作。互评互改

作为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互评互改,有利于学生发挥集体智慧,互相启发,获得共同提高。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组成4人小组。小组中的成员存在差异性,我就让成绩优秀的孩子做组长,让他带领自己组的成员一起讨论、探索、评价、找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互相帮助,修改本组成员的作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当小组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其他小组请教。如第三小组在修改韦秀霖的作文《我的妈妈》时,表现就很出色了。

(组长:陈钰妍;组员:徐思哲、陈智铭、韦秀霖。小组成员把韦秀霖的作文读了5次以上)

题目:《我的妈妈》,

徐思哲说:“题目没有错误,但把题目改成《母爱》会不会更好?”陈钰妍说:“题目直接一个《爱》字就行了。”陈智铭说:“题目用《难忘的一件事》也行的。”经过小组的商讨,一致同意把题目《我的妈妈》改成《母爱》。

第一自然段:每次看到我的妈妈,我都会想起那件事。(没修改前)

陈智铭:第一自然段简单,并不吸引人。

徐思哲:对,我们可以引用古诗开头。

陈钰妍:同意。我们可以引用古诗开头,会更好。

经过商讨,大家决定引用孟郊的《游子吟》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结果第一个自然段修改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当读到这两句诗,我便会想起那件事……

你看,引用诗句开篇,赞美了母爱的伟大。这样的描写比没修改前更吸引读者了。他们在修改韦秀霖的作文时,找出17个错别字,找出了7个词语搭配错误。原本描寫的事件是平铺直叙的。但经过修改后文章有了妈妈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以及作者的心理描写,本来平淡的文章变得出彩了。

在修改作文的互动中,孩子们变得更积极、主动。在互评互改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深刻了,表达更自由了,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这正是新课程中提倡的合作学习精神的体现。

五、师生共评。当面批改

与学生面对面评价,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方法。教师让学生小组互评后,挑出三篇有代表性的作文。(优、中、差三个不同层次的作文)首先让学生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这篇作文还可以进行怎样的修改?或者你对已经修改的部分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教师看到学生认为“完美”的作文时,可以引导在遣词造句、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当面向学生指出,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需要修改的地方进行修改。这样原先的单向交流变为师生双向交流,静态转变为动态,师生共同参与,信息反馈及时,因材施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经修改后的作文,语言表达有了提高。时间长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评价能力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总之,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作文评改的全过程,可以使他们在评改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改作文的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鉴赏能力。

(责编:韦淑红)

猜你喜欢

自查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放管服”改革地方自查进行时
微型糕点企业运行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初探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