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2020-03-30张身贵章师亚
张身贵 章师亚
[摘要]《绿》是艾青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被选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它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准确解读文本,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反复读、比较读,并展开拓展练习,使他们读出诗意盎然、读出绿意盎然、练出情意盎然,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设计;解读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4-0004-03
一、文本解读
《绿》是著名诗人艾青于197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余年。1979年平反后,艾青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率领全国诗人访问团走访了广州、海口、三亚、湛江、上海等地。《绿》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诗人用诗歌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风是绿的、雨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生命的象征。诗歌的意境美好,节奏明快。作者以酣畅的语言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机盎然。20多年的沉冤一朝得雪,诗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热情。字里行间满满的是希望,是安慰,是快乐!
这首诗被编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现代诗学习板块。编者除了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炽热的、自由的情感外,还要感受语言朴素、单纯、集中、明快以及想象丰富的特点。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反复体会,读出绿意盎然,而且要通过比较阅读,读出诗意的盎然。经典名作,语言精绝,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学习此文,当以读为本。
二、教学目标
1.会读“挤、叉”两个生字,会写“瓶、挤、叉、挥”四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诗的节奏和意境。
2.品读诗文,感受绿的自然、绿的丰富、绿的诗意。
3.比较阅读,初步了解现代诗语言自由明快、想象丰富等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反复朗读,读出绿意盎然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代诗更是如此。本诗仅两个生字,适合随文教学。全诗围绕“绿”展开,五节诗都在写绿。如此丰富的绿,需要学生反复朗读,才能品出其丰富。学生平时接触现代诗不多。对诗意的语言,如果说教就必然空洞。唯有品读,方能让学生乐在其中。
[点评开课环节把教学的旨意确定在朗读上,这就抓住了现代诗教学的牛鼻子。]
1.读通、读顺,读对节奏
全诗虽然简短,但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读通、读顺,并不简单。
(1)重点正音:“倒翻、挤、交叉”三个词。
重点练习带有难读词语的句子:
①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②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2)师生合作读,练读节奏。
首先,练读两个小节之间的停顿。教师先读两节,示范停顿;然后学生接读后三节。学生自由练读。其次,练读长句的停顿。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3)同桌互读。
朗读时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不打疙瘩,语气自然,停顿正确。
[点评这一环节不但有读,而且有读的要求、读的形式和对读的具体指导。如此,读便有了着落和实质性的“归属”。]
2.读出不同形式的绿
(1)批注绿。
教师引导:“读着读着,全诗出现最多的字——‘绿,大家都读出来了吧。”
“你能读出多少种绿呢?默读全诗,把你的理解批注在课文边上的空白处。”
(2)分享绿。
读后分享——“你找到了哪些绿?”(点到为止,不做详解)
绿色的墨水、到处是绿的……(总写)。
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种类)。
绿的风、绿的雨、绿的水、绿的阳光(不同事物)。
绿集中在一起、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交叉在一起(动态)。
绿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动态)。
(3)表现绿。
学生先自由练读,再同桌互读,最后教师指名到讲台前诵读。
[点评绿,既是文题,又是文眼。这里让学生读出不同形式的绿,不仅是对文题的照应,更是对文眼的回应。“批注”“分享”“表现”等策略,让“绿”又多了一分色彩。]
3.读出自己喜欢的绿
(1)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自己喜欢的绿。
教师随机点拨——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比喻、想象奇特)。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想象丰富)。
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排比)。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排比)。
突然一陣风,好像……(想象奇特)。
(2)多形式练读,熟读成诵,读出绿意盎然。
[点评“读出自己喜欢的绿”,就不只是读了,已经有了“人”的意味。诗就是人,人就是诗。当然,诗“绿”了,人也“绿”了。]
4.读出丰富想象的绿
(1)找出想象。
教师引导:“我们都生长在江南,春天都能看到草长莺飞、满目苍翠。大家都看到过这样多的绿吗?读了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哪些是诗人真实看到的?哪些是想象的?用横线画出看到的,用波浪线画出想象的。”
(2)品味想象。
教师引导:“大家画了那么多的波浪线,好像诗人想象到的都是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作者对绿进行了怎样不同的想象。”出示:
第一节:把眼前的绿比作
。
第二节:想象不同的绿可能是大自然中的颜色。这些事物或这些绿可能__,也可能——。
以此方法小组品讀3~5节,让学生具体说说“绿”为什么会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点评如果说不同形式的绿是“皮肤”上的绿,自己喜欢的绿是“骨子”里的绿,那么丰富想象的绿就是“血液”中的绿。诗歌的精髓是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因此,读出想象是把诗歌教学融入“血液”中了。]
(二)比较阅读,读出诗意盎然
绿是生命的象征,诗中的“绿”让读者阅读后倍感舒适,体验到美好的情感。现代作家中,宗璞写过《西湖漫笔》一文,取材都是大自然中的绿,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
1.对比两种不同的绿
本文和宗璞的《西湖漫笔》相比,两种绿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绿?(出示)
2.小组合作
学生小组合作填写下面表格(出示),并全班进行交流。(引导从意象和语言特色两方面展开讨论)
(现代诗是现代人的一种抒情性文体,是人们使用现代语言来抒写情感的诗。写现代诗,通常要注意三点:一是内容,二是思想,三是格式。内容方面,要求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思想方面,要求诗歌能够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流露真情;格式上则要求分行。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节奏感和自然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点评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诗歌的特性出来了,韵味出来了,表达手法出来了,情感意象也出来了。]
3.选择背景音乐
引导学生试着给艾青的《绿》选择背景音乐。(进行曲、舒缓的钢琴曲、抒情的古筝曲都可以)
[点评让学生试着给课文选背景音乐,不仅是生本思想的充分体现,更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进一步展开,是学生对诗歌内容、意象与情感的进一步玩味和汲取。]
4.拓展阅读
(1)推荐学生阅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复活的土地》《我爱这土地》等。
艾青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他的诗很多,也很有名,但他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相差很大。大家可以找一些他的诗读一读,体会他的不同风格。
[点评拓展阅读,从课内到课外,从这一首到那一首(更多首),这样学生理解更透了,情感更深了,积累更多了。]
(2)课外收集诗人艾青和他创作诗歌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下节课交流收集所得。
(三)拓展练习,练出情意盎然
课外分组展开诵读现代诗活动,筹备艾青诗作或冰心、戴望舒等其他诗人所创作的现代诗朗诵会。
[点评这个拓展练习,类似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很大的功效。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习得了语言,丰富了情感,而且还锻炼了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板书设计
绿
艾青
到处是绿
这么多的绿……
静绿:风、雨、水、阳光……
动绿:挤、重叠、交叉、飘动……
总评
乍看,课的设计非常简单,“读”占鳌头,一读到底。其实,对阅读教学来说,“读”本来就是重中之重;对现代诗歌而言,将教学锁定在“读”上,是睿智的表现。但往细里看,又亮点纷呈而不无玄机。
一是设计的层次感。就课的整体把握来说,从“绿意盎然”到“诗意盎然”再到“情意盎然”,层层推进;就读的处理来说,从读通、读顺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绿”,步步提高;就“绿”这个意象来说,从“读出不同形式的绿”到“读出自己喜欢的绿”再到“读出丰富想象的绿”,节节上升。
二是设计的精细化。这主要体现在朗读指导、想象理解和比较阅读上。对朗读指导,不仅有难读词句的指导,长句的停顿指导,还有批注朗读、分享朗读等指导;对想象理解,有“找”“品”“说”等具体操作实践;对比较阅读,有不同作家作品的比较,有不同体裁的比较,还有不同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的比较。
三是设计的开放性。有教师的自主设计,也有学生的主体设计(如让学生给作品选背景音乐);有课内的有序设计,也有课外的拓展设计;有体现文本教学的常规设计,也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富有特色的设计。
层次感让课有了味道,精细化让课有了实效,开放性让课有了张力。
(责编: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