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近儿童思维,感悟与言语视界融合

2020-03-30李玲赵远利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感悟言语

李玲 赵远利

[摘要]民间故事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课文题材,它具有情节曲折、语言自然、夸张有趣的特点。因此,民间故事的教学中,在学生熟读和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应着眼单元整体,揣摩编者意图,关注文本特点,引导学生有步骤地把握故事的情节和脉络,并通过口头语言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感受民间故事的无穷魅力。贴近儿童言语思维的课堂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传统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民间故事;复述故事;贴近思维;感悟;言语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7-9068(2020)04-0069-03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人们就口耳相传的。因为它的内容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新奇成分,所以深受学生的喜欢。新课标中强调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民间故事中大胆、新奇、夸张的语言特点,正好符合发展学生阅读的高阶思维和语文素养的要求。因此民间故事的教学,教师要在学生熟读和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合理内化语言,把握故事的情节和脉络,通过自己的口头语言,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培养审美情趣。下面以统编教材《漏》这篇课文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复述民间故事,让感悟和言语视界融合。

一、着眼单元整体。抓住语文要素教学

《漏》这篇课文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这个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编排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四篇课文。其中《漏》和《枣核》是两个有趣的民间故事。《漏》这个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做贼心虚”。因为它的语言幽默生动,情节曲折离奇,学生百读不厌。

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这在第一学段已经做过相应的练习,即让学生根据图片和提示讲故事。然而,将其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在统编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出现。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复述故事有很大的难度。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内容都很长,为了帮助学生复述故事,四篇课文都在课后练习中或者学习提示中明确了复述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借助图片、表格、文字提示复述故事。

这一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复述的方法做了归纳和小结。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编写童话承接第一学段的教学但要求又有所提高,让学生在编写故事时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大胆地想象。

另外,复述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理解策略。本单元的教学要处理好阅读理解和复述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复述,体会故事的趣味性,把教学时间放在怎样复述故事上。

二、揣摩编者意图,聚焦课堂教学目标

民间故事总能以简单的文字,营造出浓浓的温情,建构起老百姓心目中真善美的境界,并通过人物的美丑塑造来传递惩恶扬善的思想。我们的教学应小心翼翼地还原出民间故事的纯朴和美好愿望,传承其诗意的善良。

《漏》这篇民间故事有几个主要教学目标。

1.认识“脊、颠、旋”等9个生字,学写“漏、喂、胖”等13个生字,指导写好“喂、贼”两个字,“喂”不要都加一撇,“贼”不要漏掉一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3.能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4.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教学难点是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这篇课文的课后问题也是围绕着这几个教学目标而设置的。第一题: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第二题:选择喜欢的部分,和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性。第三题: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的变化顺序复述这个故事。

基于以上的编者意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把好字词关,让学生读得通顺、流畅;接着整体感知整个文本,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了解这篇课文简练明快的情节。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畅谈故事,导入教学,激发兴趣;接着让学生汇报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内容,了解课文的有关资料、写作思路;然后找出主要人物和主要情節,明白老虎和贼是如何被“漏”吓跑的,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从而快速进入学习情境,掌握这个故事的大致框架。

另外,教师还要明白复述故事和读书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讲好故事不仅要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还要把握好人物的情感态度,让每一个文字都富有灵性,这样才能打动听众。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高阶思维,进行思维表达潜力挖掘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形象,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本中人物的特点。

三、关注文本特点,感受民间故事魅力

民间故事这种文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故事发生的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故事都是以口头形式在老百姓中间进行传播的;故事的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多表现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故事的内容以生产生活为基础,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合理的范围之内;故事的写法多采用象征手法,并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或启示。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民间故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和训练。

《漏》这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趣味性强。故事呈现出的画面充满童趣色彩而又细腻传神,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幽默十足的民间喜剧。老奶奶口中所说的“漏”,竟然把一只凶猛又吃人不眨眼的老虎吓得如此的凄惨。课文中两幅插图生动地再现了文中的部分场景,很富有儿童色彩。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整体感知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大胖驴和老虎、小偷之间的关系,因为驴子胖胖的,所以小偷和老虎才会产生去偷大胖驴的鬼主意。因为他们都误会了“漏”是一种可怕的怪物,所以才吓得胆战心惊,产生了后面可笑的故事。

这篇故事还具有语言生动幽默,心理活动描写细腻的特点。民间故事口耳相传,具有口语化的特点,通俗易懂。把老虎和贼做贼心虚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着实令人感叹。因为一个“漏”字,便使整篇文章跌宕起伏,秒趣生辉,使得这篇文本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教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表演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內心感受,把课文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为后面复述课文做好铺垫。

另外,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绘本资料,引用课后资料链接、图画板书等,让学生熟悉故事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寻找民间故事的一般规律,大致感知民间故事这种特殊题材的写作方式的特殊之处,对于三年级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四、交给一根拐杖,厘清故事主要脉络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漏》这篇课文不可谓不长。所以,长文章怎样短教,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蒋军晶老师针对三年级的学情,就举例说:记忆一串长长的数字3.141516141516141516141516,要让学生发现这一列数字其中蕴含的规律,寻找到高效、迅速记忆的方法。结果,学生很快发现这一串数字是由四个‘141516组成的。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文本中,用心观察《漏》这篇故事语言表达的特点。教学时,教师要以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为起点,以自主感悟主要故事情节为目的,正确估计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感知顺序,用一个发散式的探索提问,着眼整篇,引领学生去寻找潜在的规律,从而有效突破“长文难教”的教学难点。这样,教师便从课文中跳了出来,站在“大语文”的广度和高度上优化了语文教学策略,真正把语文课上成了“语文课”。

复述课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明确提出的要求,所以难度是很大的。教材编者为了降低学生复述的难度,在课后第二题画了几幅图画,这几幅图画是用地点的变换来说明故事的情节发展推进的。借助图画,学生可以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故事发生在山下的小屋里,老虎和小偷从山坡上跑走,再经过歪脖子树,之后滚下山坡,最后又回到小屋。

教师采用图画引导法,彻底抛弃了传统的故事情节分析,让学生顺着这个思路顺利地记住了故事内容。但是如何从语言文字角度去品味文本,记住人物语言的细节,却颇为棘手。教师依然可以利用“找规律”的方法来解决,让学生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把老虎和小偷的话画出来。学生就会发现,他们俩的语言非常接近,几乎都是重复的语句。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吃驴,就转身往回走。贼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就下树准备往回走。

上面的两个句子的句式几乎相同,仅仅是个别字有变化,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后,讲起故事来就容易多了,记忆的速度也快多了。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教学事半功倍。学生抓住了故事的主要情节,理清了讲故事的思路,那么离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的教学目标也就不远了。

五、设计一个问题,激发故事复述兴趣

我们注意到“漏”在文本中反复出现,在不同人物角色的心里,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因此才造成了一连串的误会,才发生了一些搞笑的事情,当然其中也蕴涵着比较深刻的寓意。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老奶奶说的“漏”是什么意思?小偷和老虎心里想的“漏”各是什么呢?”教学过程以这一问题展开。

教师针对这个统领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行走,画出与“漏”相关的词语:“黑乎乎”“厉害”“软乎乎的”“像粘胶一样”。通过老虎和小偷心目中“漏”的样子的比较,学生逐渐理解了故事的笑料“包袱”。然后教师再提问:“‘漏到底是什么?”经过了一番思考和讨论后,学生高举着小手畅所欲言,他们很快就明白了小偷和老虎所想的“漏”是个怪物。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学生理解了,因为老奶奶的一句话引出了一场误会,并演变成后面那富有喜剧性的故事情节。了解了“漏”是什么的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小偷和老虎好笨啊”。

为了提高学生讲故事的效率,教师还可以播放提前录制的学生讲故事的视频,让他们明白,原来只凭一张嘴巴也可以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只是需要注意,讲故事时,在说不同人物的语言时,要加上动作和表情,让观众感到栩栩如生,如同在眼前出现一样。当学生有了讲故事的冲动和激情,教师再带着他们抓住重点段落,细致品味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点,这样的激趣活动就能让学生产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复述欲望。

根据这一问题,教师可运用感情朗读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例如,模仿人物的语言和神态,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物特征来夸张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学生可以模仿王老汉和老奶奶的对话,说得放松而干脆,通过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另外,学生还可以从课文插图上小偷和老虎的神情与动作来体味他们的心理活动,揣摩故事角色的心理。

整个教学过程,不管是初读感知,还是深读探究,以及课外延伸,教师都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去思考、调整教学策略,带给了学生各种施展才智的空间,又为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创设了灵活的表现机会。因此,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地学到语文知识,在学语文的愉悦体验中获得心理之满足与自信之快感。

总而言之,民间故事《漏》的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了故事内容,舒展了故事的发展脉络,理顺了故事情节。在课堂上,学生仔细品读相关语句,从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并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积极又活跃的对话,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在了解故事内容以后,以文本为突破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进一步提高。

(责编:刘宇帆)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感悟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