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词语教学 提高品鉴能力

2020-03-30黄小元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2期

黄小元

[摘要]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教学不能简单地以词解词,要重视其意义、意味、意蕴的发掘。教师可通过以诗解词、以图带词、以画补白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理解、欣赏词语,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品鉴能力。

[关键词]词语教学;以诗解词;以图带词;以画补白;品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4-0064-02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一个人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词语的积累量及对词语的理解力。词语教学不能简单地以词解词,应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感悟、理解、欣赏,并以此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品鉴能力。

一、以诗解词浓意韵

[教学片段一]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人教版五年级下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出示诗句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师:这句诗能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桃花只有一种颜色,而且只有三两枝!

出示诗句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那这句呢?

生:这一句也不能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来形容,因为“千树万树梨花开”只能说明花开得多,但梨花只有一种颜色,因此这两个词语不恰当。

出示诗句3: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

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这句行吗?

生:(异口同声)行!

师:为什么这句就可以呢?

生:百花争艳说明花多,颜色也多,所以它当然能够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来形容了!

师:这么多种类的花开得这么艳,真美啊!路人不禁抬头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作者不禁抬头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咱们班爱花的孩子不禁抬头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字面很容易明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而这两个词语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德国街道的美起着关键的作用,很有必要让这两个具有丰富色彩的词语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明的画面感。于是,教师直接将这两个词语教学的方法锁定在“以诗解词”上,通过对古诗里色彩的理解来加深学生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但是,教师的教学并没有止步于此,紧接着又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两个词语,将词语的记忆、积累与课文的理解、想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可不说是独具匠心。

二、以图带词强积累

[教学片段二]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

师:(图、词对照出示)刚才小朋友们听老师朗读了课文,自己也读了课文,认识这个词语了吗?

生:认识,“小水珠”。

师:上个学期我们学过了“王字旁”的字,还记得“王字旁”的字一般与什么东西有关吗?

生:与“玉”有关系。

师:我们看看荷叶上的小水珠,是什么样儿的?

生:圆圆的、亮亮的,在荷叶上还是碧绿碧绿的,像绿色的玉。

师:圆圆的、亮晶晶的小水滴我们叫它——(生接)“小水珠”。

师:(出示“珍珠”图)这种圆圆的、亮晶晶的东西叫什么呢?

生:珍珠。

师:(出示“泪珠”图)我们眼睛里流出来的圆圆的、亮晶晶的东西叫什么呢?

生:眼泪。

师:它这圆溜溜的样子,我们还可以叫什么?看看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可以从“小水珠、珍珠”的身上得到启发,再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生:泪珠。

师:(出示“汗珠”图)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站岗时,脸上流下来的圆圆的、亮晶晶的东西,又会叫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汗珠!

师:(出示“眼珠”图)小朋友脸上那圆圆的、黑黑的、亮晶晶的东西,叫——

生:眼珠。

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在学生基本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顺势用图文对照的形式出示“小水珠”一词,“珠”是生字,教师没有从词语中提出单个的生字“珠”让学生反复认读,而是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在理解“珠”字字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了一串具有珠子特点的词语:珍珠、泪珠、汗珠、眼珠。由学习一个词语拓展到学会一类词语,将“珠”字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牢牢地记住了它。这样的意义识记与积累比机械地单调练读有趣得多,效果也好得多。

三、以画补白促理解

[教学片段三]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

师:咱们来看看这只狮子整天是怎样练习的呢?

(师出示改编的文本,生读)早上,大家都还没起床,这只狮子就已开始练习“滚、扑、撕、咬”。中午,顶着火红的太阳,这只狮子还在练习“滚、扑、撕、咬”。晚上,大家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这只狮子仍然在“滚、扑、撕、咬”。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1:我感受到这只狮子特别刻苦。

生2:我感受到这只狮子整天这样练习,都仍然坚持到底,这是一只永不放弃的狮子。

生3:狮子每天都这样练习,我感受到它特别坚强,不怕困难。

语言文字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能丰富读者的想象,其画面感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上语段中的“整天”一词,就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整天练习”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教师没有让学生简单地解释为“从早到晚”,而是选择了一天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时间段“早上,大家都还没起床”“中午,顶着火红的太阳”“晚上,大家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来拓展文本内容,时间的连续性和延长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狮子的刻苦练习,坚持不懈。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当学生不把一个个词语看作是静止的文字符号,而是看成富有灵动生命意义的存在的时候,阅读之于他们,就不再是学习过程中被动的需要,而是探寻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开心之旅。

(责编: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