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路径
2020-03-30杨高荣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越突出,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一味过度强调考试的成绩,也一直不断的只对解题能力进行锻炼,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单纯为了成绩的学习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多项发展。从而使数学课堂相对比较乏味,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也难以提起兴趣,那对能力的培养肯定就大打折扣。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提出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把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数学学习的中心,促进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
教育部在2014年3月份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并在全文中对“核心素养”这个新名词提到了6次,由此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的提出丰富了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目标更加清晰。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对教师以及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单仅仅局限于数学知识的传输,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主动学好数学,提升数学的学习效率。
一、 核心素养概念
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严谨性以及广泛性的应用性特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直接影响到中学学习数学的基础,甚至在有关内容上与中学提出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的价值性。其中,數学核心素养可分为六个方面: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直观想象”主要是表现在图形的认识上,在数学的学习中,图形既是学习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实质上就是体现学生的利用空间图形帮助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搭建最直观的数学模型进行学习。“逻辑推理”是在有一定规则时,对于未知的事物能够利用规律或法则进行推演的能力,重点体现了数学的精确性和严谨性的特点。“数学抽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是将事物所具备的物理属性分离出来,找到进行研究时需要的数学对象,一般来说指的在数学的学习中通过观察图画、文字,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将所需要的内容进行提炼,最后总结出具体的数学概念。“数学建模”是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抽象的处理,通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模型,最后解决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是为了最终解决问题。“数学运算”最直接的概念就是指学生的运算能力,它就包括了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熟记于心和正确运用,在遇到不同问题时能够灵活的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以得到正确的运算结果。“数据分析”指的是在获得一定的数据后,借助统计学原理整理分析数据,并且进行合理推断,最终获得关于对象的具体知识的能力,一般需要经过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信息提取、数据模型构建以及推断总结等过程。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每个项目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不仅仅局限于数学课本知识的教学,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而是尝试带着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用数学的方式来看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有了发展,抽象思维也能得到提升;在用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与分析后,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在通过不断的练习,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还要让心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真正地理解数学,以加强数学的学习。
但当核心素养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并且加以强调时,很容易将核心素养和素质教育加以混淆,甚至认为核心素养何以代替素质教育,其实,核心素养的提出只是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一个中间阶段,它成了素质教育快速全面发展的一块跳板,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核心素养的强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必须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才能实现最后的教育目标。
二、 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理论学习上进行实践
要想把核心素养真正的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是最直接的引导者,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想更好的落实核心素养,首先教师需要良好的素质,从教师开始要对核心素养有个全面并且深入的了解,只有扎实的基本功为前提条件,施展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这需要教师对于自身知识储备的加强,在不断的实践和努力中得到提升,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或者网络上多进行学习,尽可能地丰富自身,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打下基础。除了有好的理论基础,实践的成功是更为重要的,教师要将所认识到、所学到的知识投入到实践中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教学,修改教学的目标,改变教学的方式,找到最适合的培养方法。同时,在一边实施时教师也要一边进行总结,在总结中肯定优点,也发现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做好学科的整合工作,不能避重就轻。理论上的所有要想完完全全的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这一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所有的路都需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作为教师,要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不断地在教学中得到进步,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负责所为,同时也是对自身教师这份职业最根本的尊重。
(二)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的相互融合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总是围绕着一个知识目标展开,无论是教学的方法,或是课堂的组织,或是教学目标又或是教学重难点的选择上,教师的围绕的中心总是固定在了数学知识,一味地想要在一节课上解决一个数学知识点为最终目标。那么如果想要开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就必须打破这一传统方式,尝试找到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改的标准。在教学时,首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速度,然后再相应的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设想,安排好每一节课的内容。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既要有数学知识点的目标,还应该包括数学的思想和数学的文化,将几者进行相互的融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更加的科学与有效,对应着新的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新的设计,以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当然,数学知识的学习仍旧是一大重点,不能说其他方面的融合能够将数学知识掌握的地位加以摇动,教师依旧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基础知识学好、学踏实,只有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在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与培养,学生才能够进行理解,数学文化与思想也才能够为数学的学习如虎添翼,数学学习效果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数学解题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共同培养
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其中的重要灵魂所在,可以说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精髓,思维的培养引导着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只有学生能够有好的思维能力,能够主动的进行思考并且学会思考,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数学的教学,才能够最终达到想要的数学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才会不断地得到提高,最终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主讲为主,将知识点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形成一个单向的运输过程,因此,要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根本的锻炼与提升,教师必须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的开展数学的学习。教师只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供一定的指导,课堂以进行探究学习为主,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并且理清思考的顺序与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大脑,给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解题的经验推动了学生数学思想与数学能力的提高。总的来说,数学解题能力很重要,但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帮助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有了思考的方法,学会了如何去更好的思考,找到简单的方式,也锻炼了学生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从直观想象中找到解决抽象问题的方法,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积极开展教学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最后的教学评价极易忽略,殊不知,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教学结果而言,教学评价有着指导性的作用,直接展示教学的成果。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要注意依据核心素养中的内容,根据具体考查内容的指标开展评价。教学评价的开展必须摒弃传统的单一性评价,传统的评价都是由教师直接给予学生的评价,教师没有引起重视,同时也没有正确发挥出教学评价的作用。在小学数学素养的条件下,教师应该注意评价的多样化,可以采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甚至还可以邀请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形成家长的评价体系,让评价的方式多元化,更加的客观,也更好的发挥评价的真正作用。在教学评价的内容上,同样应该有所改变,从之前单纯靠成绩的教学评价,转变为学生的技能、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思维方面,从多个角度進行教学评价。每个学生都有他们擅长的方面,评价后注意对优势点进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评价结果欠缺的方面要进行分析,寻找原因,并且加以督促,还可以生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同时,对于教师自身也可以进行教学的评价,从教学目标的选定、教学的内容的设计,还有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方法,课上随机应变的能力多个方面采取评价,争取教学评价的全面性。
三、 总结
总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质是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数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数学的学习来源于生活,与生活中的问题息息相关,核心素养的培养实际上也就是需要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与问题,运用学会的数学技能去解决问题,最终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最后达到教学目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每一位小学生都应该拥有的能力,在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努力下,使小学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2]何小亚.数学核心素养指标之反思[J].中学教学研究,2016(13):3.
作者简介:
杨高荣,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鹅嫚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