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中学生作文学习消极心理的主要成因

2020-03-30曾文光

考试周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

摘 要:中学生在日常作文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疏懒、害怕、厌烦、抵触、被动、无奈、随便应付等诸多消极心理。感受生活粗心、写作练习粗糙、阅读借鉴粗浅等三大不良习惯使中学生在作文时无“意”写、无“材”写、无“法”写。这三大不良习惯是中学生日常作文学习消极心理的主要成因。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消极心理成因

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到作文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常常表现出这样一些现象:想写却不知怎么写,怕写,随便写,甚至不写,进而产生疏懒、害怕、厌烦、抵触、被动、无奈、随便应付、抗拒等消极心理。那么,中学生作文学习产生这些消极心理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笔者以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日常作文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感受生活粗心、写作练习粗糙、阅读借鉴粗浅等三大不良习惯。

一、 感受生活粗心

(一)视而不见

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从不多个心眼,多份思考,发生了跟没发生一个样。其实,日常生活中,每天至少也有一两个生活情景是很有意思很有蕴涵的,老师的一个细节,同学间的一场言笑,突来的一番感想,等等,无一不蕴藏有“写作因子”。比如,有一天,你发现语文老师穿个袜子破了两个洞,你问原因,老师回答说保护地球。你用语言描写写上一段,并适当点题说,保护地球在一言一行的认真中。无疑,写完以后,你自己都欣赏不已。如果任由它们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不把平常这些点滴生活想一想,记一记,也就没有拉近生活与作文的距离,加强思想感受与语言表达,积累鲜活的作文材料,其结果,写起作文时确立主旨、选取内容真是不知从何下手。

(二)感而不深

对生活的认识只满足于一两个简单感受,而不去多思考,广联系,以求深刻、充分。于是,一个教师给学生治伤的生活情景,就总是想到老师爱学生、老师助人为乐。如果就要求自己多份思考,多份联系,要求自己深挖不止,那么,“治伤”一例,对于个人自立能力的重要性、师生关系的处理、教师的基本能力、师生思想观念的异同、教师的教育机智甚至医疗负担,等等,或许就不会那样感不到,想不出,思不来了。

(三)悟而不写

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有时有许多感受和认识,但就是没去动笔,没把生活、思想诉诸笔端。殊不知,想是一回事,写又是一回事。想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很自由,很随意。而一旦要将认识、感悟写之笔下,取材立意、结构顺序、遣词造句等写作思维就会有意无意地多一点注意,多一点参与。想是多方面发散与集中,写是合理化整理与表达,只有常常进行这样的整理,表情达意才会敏捷、流畅。否则,光思不写,缺了实践行动的参与,就如同不下水学游泳,日后下水而急手急脚地蹦达在所难免。

二、 写作练习粗糙

(一)习而不勤

毫不客气地说,目前学生的写作训练大多单单依靠教师布置的“一周一写”“二周一写”,自身没有将写作练习日常化。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产生质变的,任何技巧的掌握都需要有足够的训练,没有高密度的写作,高质量写作就是妄想。试想想,写作练习不日常化,篇章构思能敏捷而不迟钝?语言表达能顺畅而不阻塞?写作情感能涌动而不昏闭?写作技巧能娴熟而不生疏?遣词造句能轻松而不涩滞?如此,作文实践能不懒散、焦虑、抗拒?在学校,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若要教人写作的语文教师像要求学生那样,一个小时内作一篇文章,完成率、满意率一定低得让人诧异。应该说,他们的肚子里都还有些感想、悟性和技巧吧,但为什么不能好好地“按时”完成呢?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经常写作,写作机器不能良好地运转起来。

(二)作而不改

平常习作,几乎不看第二遍,写完了就扔在一边,而不想着修改修改,争取写得精彩些。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写完后,即使是立即着手抄正,也总会改动几个字词,增删一点内容,第二遍有,第三遍、第四遍也依然还会有。每一次改动虽然都很小,但每一次改动都使文章增色不少,思路一次比一次清晰,内容一次比一次具体,表达一次比一次到位。文章不厌百回改,精美的写作得益于反复的琢磨。因为修改而反复琢磨,因为反复琢磨而不断反思自己的思想、表达,久而久之,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能力潜滋暗长。反之,仅作不改,写作学习欠缺深入,写作能力没有锤炼,面对作文当然叫苦。

(三)学而不用

平常学习中,优美词句不是没接触过,写作技巧不是没练过,但一到学生自己作文,它们为什么就不见踪影了呢?为什么一写眼睛就是“炯炯有神”,一叙事就是几句了事?那些感触过的美词美句呢?那些学过练过的修辞、描写呢?那些曾经赞叹过的表现技巧呢?虽然这里头有多种原因,但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在作文时,根本就没有“学而致用”的学习意识,一写作文,就总是放任自己“跟着感觉走”。学而不用,精美的词句、新颖的构思、众多的表现手法等等,都进入不了写作思维,无法形成习惯性反应,从而造成语言丰富不了、技法实践不了、经验更新不了的严重后果,写作就始终停留在以往那一丁点的经验之上,学生哪有兴致写作?

(四)写而不存

对平常写的一点片段、作文从不做什么留存,过后即扔。这种不留存、不积累,有四不利:其一,使文章得不到修改,不利文章细加工,深加工,美加工。其二,不利写作素材的积累、利用,导致日常作文总是那么二三件事,无法独特、创新。其三,看不到自己的过去,无法反思,不利写作的借鉴和提高。其四,无法形成成就感,不利写作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写作训练有一特别之处,就是看到自己写出的越多,就越有成就感,越有成就感,写作的兴趣就越高,即所谓越写越爱写。但写而不存,自己反思不到自己的学习,无论是在智力因素方面,还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对写作训练有着不良的影响,于是,消极心理潜滋暗长。

(五)练而不精

看看学生的手头,开头结尾法、创新立意法、作文高分法等等,不可谓不多,但有了这么多的宝典绝招,他们的作文水平为什么还是上不去呢?笔者以为,一大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写作学习是赶场式的,如蜻蜓點水般,从未重点地学那么一两个,让自己真正的有那么一两招真招、绝招;从不反思一下自己喜好什么,擅长什么,然后发挥自己的优势,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练。结果练得不三不四,平平常常。这方面固然有教师的影响因素,但学生自身的主观不作为也不容忽视。生活中,由于思想品格、性格志趣、生活环境、文化修养的不同造就了一个人的独特个性和能力长短。这种能力长短反映到写作上,就表现为,有人擅长描述,有人擅长悟理;有人语言朴实,有人文采华丽;有人擅长写实,有人擅长虚构。于是,作家范围里就有了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就有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成功心理学表明,一个人越往强项发展,就越容易早出成绩,多出成绩,出好成绩。

以周氏三兄弟为例,鲁迅犀利,对社会有强烈的爱与恨,因而成了小说家、杂文家。周作人迷于琐事,因而小品文写得一流。周建人对科学兴趣,于是著下《生物进化论》,写了许多科普作品。他们都在写作,又何以如此不同?关键在于他们写自己长写。写作,从感悟生活来说,应“贴近自己”;从写作表达来说,也应“贴近自己”。仁者见仁而说仁,智者见智而述智,岂不美哉?盲目训练,不扬长避短,激情得不到强化,经验得不到巩固,长处得不到拓展,作文岂能让人喜欢而不害怕、抵触?

三、 阅读借鉴粗浅

(一)阅读活动粗浅

平常阅读中,大多只是略看一二遍而已,总是眼看手不动,既不记记人家的优美语句,也不记记人家的思想内涵、内容安排、取材构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写作而言,阅读时随时记些写作笔记,如内容的角度、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构思、独特的选材等等,有助于我们加强语感,拓展思路,新颖构思,独特表达,从而提高写作素养。而不记笔记,则使我们大大减少了佳作学习的强度。如果說,老师教授是我们作文学习的左膀,佳作学习则是我们作文学习的右臂。没有对优秀作品深入的吸收与借鉴,学生的作文学习就失去了一臂之助,到了写作文时,困窘、无助、厌烦等消极心理油然而生。

(二)阅读内容粗浅

看看我们的周围,大部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在耽于故事、作文选、市井文学这样粗浅的阅读内容上,既没有对优美时文的品位欣赏,更谈不上对经典作品的理解感悟,这样粗浅的阅读内容,导致他们思想境界开化不了,认知视野开阔不了,心如止水,没什么人生感触。这心如止水,正是写作之大忌,因为感触越深,表达也越深;感触越多,表达也越多。可以说,在学生阶段,阅读的境界与范围基本上决定了写作层次的高低,大石头方能荡起大涟漪,鹅毛行吗?阅读内容跟不上,写作文要想旨意隽永、用词精美,那无异于缘木求鱼。赶鸭子上架,作文学习怎不惊慌、无奈?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感受生活粗心、写作练习粗糙、阅读借鉴粗浅等三大不良习惯造成了中学生在写作上无“意”写,无“材”写,无“法”写,从而对作文产生了疏懒、害怕、厌烦、抵触、被动、无奈、随便应付等消极心理。

那么,如何应对中学生作文学习过程中这些不良习惯,去除作文学习消极心理呢?这方面,笔者的应对措施主要有四个:

其一,引导学生模仿借鉴。或模仿中心,或模仿内容,或模仿写法,或模仿语言。笔者认为,鉴于中学生还处在人生成长的初期阶段,处在写作学习阶段,相对于写作,其构思与表达的“自主性”还远远不足以达到“自由写作”的要求,因此,中学生写作学习应以佳作学习与模仿为主,更容易改变他们无“意”写、无“材”写、无“法”写的窘困状况,消除他们作文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心理。

其二,引导学生做好情境表演。表演的情境,可以是经典作品里的,也可以是学生作文中的。情境表演,让现实生活与情意表达紧密相连,运用情境表演,加强内容的可感性,进而加强文字表达的可感性、可学性,加强作文学习的可操作性,树立作文学习的自信,消除作文学习的畏难与惧怕。

其三,注意激励与帮扶,促进学生一次次地写成功,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写作。中等水平以上的,激励他们修改,指导他们写得更完整,更深刻,更有文采。中等水平以下的,那是要示例再示例,帮扶再帮扶。结合情境表演,一次次地帮扶他们,学习如何把生活情境、生活感受转化为语言表达,引导他们注意生活与表达的联系。激励与帮扶后,当学生看到自己作文进步时,消极心理悄然退隐了。

其四,结合以上作文学习几大不良习惯,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激励学生常常写,修改,记作文笔记,等等,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改掉那些不良的作文学习习惯,深入感受,深入思考,深入学习。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思想深刻,取材从容,表达顺畅,从而排除消极心理,积极投身作文学习。

参考文献:

[1]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神思[M].济南:齐鲁书社,1995:358,367.

作者简介:

曾文光,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大源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中学生作文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