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强化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思考

2020-03-30段梦娟

山西农经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形式风险防范国有企业

段梦娟

摘 要: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政府要求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模式,提高自身的发展质量,通过改革内部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落实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当前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降低国有企业经营中的财务风险,提高国有企业的风险管控水平,推动国有企业财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国有企业正在由传统的资产经营公司向资本运营公司转变,因而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有利于转变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

关键词:新形式;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2-016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75;F276.1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能力,优化国有企业的组织架构,构建完善的管控体系。国家要求国有企业重点建立财务管控体系,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使国有企业能够通过分析企业经营中的风险,预防财务危机。

1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

1.1  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在国有企业的经营中,部分国有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不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容易导致公司资产流失,资金被违规挪用。当前国有企业的部分资金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对于这些资金,要保证专款专用,建立科学的资金风险预防机制。但是,国有企业部分高层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不注重财务风险管理,导致在经营中容易产生资金流失和国有资产贬值等问题。同时,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不能实现高效的配合和协作,部分一线业务人员能力较低,导致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财务数据不统一,对整体国有企业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

1.2  国有企业投资存在财务风险

在国有企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国有企业逐渐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向多元化发展,开展集团化经营,因而大型国有企业需要利用集团内部的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国有企业的發展离不开投资,但是投资过程也会产生部分风险,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国有企业内部资金的损失。但是,科学管控投资工作和建立完善的投资体系,有助于降低国有企业投资中的风险,并且为国有企业未来的持续经营奠定基础。国有企业开展投资活动有利于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但是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容易诱发投资活动中的风险。此外,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不能科学分配企业的投资资金,难以准确预判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投资方向,导致国有企业内部资金短缺,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1]。

1.3  财务风险管控机制不健全

国有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推动实现稳定经营。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内部仍然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风险管控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不利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不能促进国有企业的正常发展。由于没有财务风险制度的约束,因此无法管理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在使用资金方面的行为。部分国有企业虽然制定了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但是没有落实,对后期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产生一定影响[2]。

2  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2.1  引入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在国有企业的经营中,可以通过为财务工作者引入财务风险意识,来加强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风险管控。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风险防范工作对国有企业整体经营的重要作用,树立好风险管理意识,支持财务部门财务风险管控工作。首先,国有企业高层领导人需要给予财务风险必要的支持并出台财务政策。高层管理人员要制定防范财务风险的基本原则,以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经营为主要目标,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充分分析外部市场给国有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研究国家制定的财政金融政策对国有企业融资的影响和外部政策给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带来的风险,并进行科学评估。国有企业还需要重点规范财务人员风险管理行为。其次,在风险管理预防的工作中,财务负责人需要组织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者寻找公司内部的风险因素,财务人员还需要全面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方向,分析当前的企业经营现状,使用科学的财务风险管控方法,有效防范业务部门和公司整体的财务风险。再次,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财务工作人员以国有企业的战略规划为导向,结合国有企业制定的财务政务规划,以此开展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工作,研究国有企业收支变化幅度较大的原因,设置风险预警值,科学管控国有企业内部的资金,促使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3]。

2.2  提升财务工作者的能力

在企业内部,通过优化财务部门的组织架构,给财务部门设置明确的部门职责。同时,国有企业还需要为财务部门设置会计核算、财务风险管理、预算管理等相关岗位,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给各岗位分配适当的工作权限。财务部门还需要对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评估,设置独立的财务风险管理岗位。企业通过招聘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和提高内部财务风险专业能力,提高公司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将资金、业务和人分离,有效管控国有企业各个业务的经营活动。为财务人员开展风险管理培训,保证财务人员具备风险管控意识,进而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水平,有效避免在企业经营中出现贪污腐败问题[4]。

2.3  降低国有企业负债压力

在国有企业的经营领域,国有企业需要合理优化企业的负债结构,开展减员增效以及提高国有企业内部的主营业务经营能力,利用辅助业务外包的方式使国有企业聚焦主业,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以此减轻国有企业的负债压力。财务人员需要为企业科学划分经营范围,明晰资产,通过研究国有企业经营战略和年度经营计划,确定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要组织公司内部领导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制定主业的发展计划,研究经营范围[5-6]。

2.4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国有企业财务部门需要组织财务工作人员分析公司经营中的财务风险,结合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以及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财务人员要结合当前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建立符合国有企业经营和发展方向的风险管理制度,保证制定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制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其次,在制定公司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时,明确各个部门和各层级人员在风险防控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制定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部门通过优化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机制和管理流程,建立一整套财务管理风险责任体系,确保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中,有效发挥全体职工的监督作用。

3  结束语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企业内部的高层领导人需要充分重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组织内部财务工作者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减少公司经营中的财务风险;还需要组建独立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配备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国有企业内部应引入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提升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小华.经济新常态下商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内控措施[J].中国总会计师,2017(12):56-57.

[2]郝宾平.新常态下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J].审计与理财,2017(9):39-40.

[3]赵欣,邓伟妍.电网公司财务风险防控现状分析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7(1):105-106.

[4]赵明娜.经济新常态下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J].现代企业,2017(1):51-52.

[5]赵华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商讯,2019(33):70-71.

[6]陈勇波.企业财务风险对策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31):41-42.

猜你喜欢

新形式风险防范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新形式下供电企业党建工作探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